第(3/3)頁 為什么? 粗看哈,這是兩個內鬼,都是為了洗白上岸之路,為之付出一切,不惜代價,最后相互攥著對方的命脈,一直糾纏到了天臺上,這樣的終極對決。 可是陳永仁為什么不抬他一手,真就放了他,你好我好大家好,何苦鬧到最后,被殺身成仁,身敗名裂,一無所獲呢? 原因就在于,不行! 人設有沖突! 何也,因為這兩個人物都是典型的雙面形象,劉建明的是外表光明,內心陰冷,陳永仁是外表瘋子,內心正義。 當他撕掉自己的偽裝之后,他是一個絕對正義的警察。 而警察,就是要將一切罪惡繩之以法! 這怎么可能談條件呢? 之所以產生這樣怪異的感覺,恰恰就在于,這整個角色,本該在這里迎來人設最大的顛覆大高潮,但是沒有! 因為他之前,全程在扮演一個‘溫柔的臥底’ 上了天臺,他還是一個‘溫柔的臥底’ 而事實上應該是什么樣子?在韓琛那,陳永仁是個打架第一的狠手,瘋起來讓同事都怕,上了天臺,撕掉自己一切的偽裝之后,觀眾終于應該看到了。 啊,這是一個何等完美,和正氣凌然的警察啊。 他和死去的黃長官,一樣前赴后繼的在執行著自己的任務,直到被殺身成仁! 恰恰是缺失了這樣前后的巨大顛覆的反轉感,才叫觀眾覺得,此刻,似乎是“有的商量的” 你們兩個內鬼,自己商量一下,不就結束了么? 實際上壓根不存在這種可能。 簡單說,就是這兩個角色,全部存在巨大的雙面性,割裂性,但是兩個人統統只演出了一面性,僅僅只是在‘藏信息’,而沒有藏人設。 缺失了割裂的對比感,缺失了無數的細節,直接導致這部足以載入史冊,升華警匪片的高度的無間道,降格成了普通的警匪片。 無間道! 任何一個演員的意難平啊! 而此刻,這個劇本還尚未被拍攝出來,他的劇本,卻出現在了自己的手上。 握著這一頁紙,林魚不禁緩緩深吸了一口氣,抬起頭,眸子里有一絲滄桑的光,在躍動著名叫炙熱的光芒!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