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尤其是這個人,一個電話,直接撞死自己心愛的女人,這種心狠手辣,是叫人毛骨悚然的。 所以,這是一個定位明確的,外表光明的黑化角色! 但是演員習慣了傳統港片的拍攝方法,壓根沒有去揣摩這種內心戲,以至于這個角色,大部分的觀眾看了,都覺得像個可憐的“半好人” 起碼,絲毫承擔不起叫人毛骨悚然的最終boss的感覺。 試想,一個內鬼,殺上司,殺老大,心狠手辣,面黑心善,最后成功鋤掉了所有人上位,這樣的人,怎么能不是個最終boss呢? 這個人活下來,才應該是令人沖擊力最大的。 可是,沒有,始終叫人覺得韓琛這個boss死了,一切就結束了的樣子,也使人難以明確這個人反派的定位感。 簡而言之,割裂感缺乏,使得角色的內心戲無法折射出來。 陰狠的部分缺失,導致這個角色呈現的過善。 尤其是那種對比感,舉個例子,劉建明搬家戲,他一邊和自己的同事招呼,一面扭頭,卻是在和老大打電話,做內奸。 這看似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橋段,實則不是,只是拍普通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明暗分割的對比戲。 簡而言之,在上一秒,他一回頭,在下屬,工人的眼里,他是向善的,一個和藹的上司,一個完美的警官。 下屬發自內心的親善他,工人尊敬的對待他。 下一秒,一轉頭,便是他的陰暗面,被人拿捏在手上的,小丑一般的丑陋面。 這種光影交錯的切換感,缺失了。 演員只是按照正常的警匪片走完了流程,而恰恰是這種無數細節的缺失,導致無間地獄的色彩感,被徹徹底底的磨滅了。 這豈不成了閹割版? 至于陳永仁就更成問題了,不僅是演的問題,選角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起碼得是斗狠的痞子角色,但請來的梁,人長的過分溫柔。 這個模樣,絲毫撐不起開局一個歇斯底里,到處把人毆打成重傷的瘋子打手。 甚至他朝那一坐,觀眾都會狐疑,這哥們有血拼的戰斗力嗎?是怎么混到韓琛手下,一號最心腹的得力打手那個位置上的。 宛如請諸葛亮演張飛,怎么都不可能叫人演出令人望而生畏的打手瘋子形象。 這里只說一個劇情,全劇的最高光,誕生了無數經典名句的天臺戲份。 這里有一句臺詞,“去跟法官說。” “看他同不同意你做個好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