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們希望擁有一個更加穩定的社會環境,而一個大一統國家的穩定性,從大禹時代就被證明行之有效。 “陛下已經定下了此次出征的將領,蒙驁為主將,麃公為副將,打算趁魏無忌去世之際攻打魏國的雍丘上陽之地。”一名身穿紫色袍服,頭戴大夫帽,蓄著一撮八字胡的青年男子正坐在廳堂前一口一口地喝著茶。 “順理成章之事,陛下覬覦東郡之地已經很久了,信陵君一死,東郡之地的守備必將急轉直下,此時進攻,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易承也啜飲一口茶水道。 “我收到信件,五日之后,齊王的車隊便會抵達秦國,到時候秦齊會盟,老師和韓非也會來。”八字胡青年有幾分感慨地說道,“自我入秦以來,也有六年不曾見過老師了。” 荀況和韓非要來秦國。 對于這個消息,易承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就已經知曉。 荀況現如今是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官拜大司空,又以《荀子》一書名揚天下,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與鬼谷齊名的道門理綜的弟子,以智慧淵博著稱。 韓非也素有少年天才之名,今年區區十六歲,就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道的“勢”集于一身,在糅合了道門理綜流傳下來的《道門理綜戰國策》一書后,獨創五蠹之說,提倡以法為教,荀況不顧弟子們反對,早早就將道門理綜的門主之位傳與這個十六歲的少年,齊王盛情留韓非在齊國為官,可韓非卻一直沒有接受。 “聽說齊王看中了秦國的高產水稻和麥苗種,此次會盟便是要來取種,當初我門門主李長安用二十六年時間培育出高產種子,在秦國種植之后收獲頗豐,后太守李冰在蜀地推廣種植,更是惠及巴蜀,聽說蜀地一石粟米不過十個錢,自穆公來,秦國從未有過如此糧價,實乃天之大幸。”李斯侃侃而談道。 聽到李斯提到自己過去的功績,易承搖頭輕笑。 第十世,自己花了二十六年雜交培育,總算是弄出了一批高產作物,特別是雜交水稻,他曾經深入田間,一茬一茬,親耕上百畝試驗田,這才弄出了畝產接近九十斤的水稻,當然,戰國畝小,三畝半才差不多相當于后世的一市畝,換算一下,差不多也就是一畝三百斤的樣子。 這和后世動輒論畝產千斤的雜交水稻相比,還是差了太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