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以,敦煌文化,我剛想說呢。” 洛詩瑤眼前一亮。 “別急,這樣,要不然咱們見面聊。” 李景霖的話音剛落。 便聽到沈團長開口說道。 “也別多跑一趟了,既然都覺得做敦煌文化的節目不錯,那就直接敦煌見吧。” “也行。” 習慣了沈團長的干脆,李景霖和洛詩瑤皆是應了下來。 只是老唐人有點發懵。 好家伙。 剛做決定。 就直接過去? “這么急?” “嗯,直接過去唄,我現在就聯系敦煌文化研究所。” 就在老唐有些發懵的過程中。 三人便定了下來。 當晚就要飛往敦煌。 “好家伙” 講真。 計劃與實施進行的這么干脆利索還是老唐第一次見。 不過,也因此忍不住思索起來。 自己這邊的一些東西推行.也應該學一學這樣的速度了,不然,探討,文案,墨跡亂七八糟好久還無法定項的話,風口是要被人給搶走的。 去敦煌。 這件事,無論對于洛詩瑤,還是對于李景霖來說,都是很難拒絕的巨大誘惑。 無論是對于音樂,還是美術,舞蹈。 敦煌文化,那都是繞不過去的一環。 無論是什么樣的大師,無論是如何見多識廣,當真正大面積的,通透的去了解一下敦煌藝術文化后,基本都會大呼兩個字。 離譜。 因為,敦煌文化,是幾千年來,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都獨樹一幟的藝術之美。 從藝術領域來看,無論是音樂,美術,舞蹈. 無出其右者。 基本可以說是全世界最猛的藝術文化領域的一個遺產,沒有之一。 說起整個世界的藝術博物館。 西方的藝術博物館,可能會想到盧浮宮,帶嚶,梵蒂岡博物館,紐約大都會. 但這些博物館相比東方,幾乎可以說是不值一提。 哪怕其中有著當年掠奪過去的海量華夏文物。 說起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 最猛的只有敦煌。 【只有】 公認的第一。 畢竟。 沒有哪個博物館,是從公元4世紀建造,發展到公元11世紀,一直延續至今。 敦者,大也,煌,盛也。 莫高窟于敦煌,如長安于盛唐,雖不是全部,但可以作為一個鮮明的代表。 僅僅是一個莫高窟千佛洞。 經由無數代的人,建造,補充。 便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三千余身,壁畫45000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筑五座。 數以萬計的赤軸黃卷中,蘊藏著豐富的文獻資源。 漢文,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粟特文,梵文。 內容涉及正治,經濟,軍事,哲學,宗教,文學,民族,民俗,語言,歷史,科技等廣泛領域。 出土文獻五萬余件,流失海外占百分之70。 不只是大。 更是“盛”。 華夏,印度,伊思嵐,以及歐洲文化。 都在這里相遇。 從兩千年前的秦漢之時,開始發展的絲綢之路。 奠定了敦煌,自三國以后的發展起始。 經歷過五胡亂華的悲慘,南北朝的大分裂,由隋起,進入盛唐與武周的輝煌。 五代十國的黑暗與凄涼,經由宋終結,再次建立起一個偉大的王朝。 在跌宕的歷史中。 敦煌,融合著華夏的文化,西域各族的文化,不斷的融合,發展著。 這是一個每當想起,就會止不住熱淚盈眶的文化符號。 自豪,慚愧,悲傷,歡樂. 凝聚了世界的文化融合,凝聚了數千年的悲歡離合。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只是古人所吟誦的詩詞。 人間凈土多樓臺。 驢肉黃面,榆錢酒棗。 披帛髻戴冠,頸飾項圈。 從衣食住行。 方方面面。 皆有古人積極融合西域文化所演化的獨特魅力。 李景霖覺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