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距離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遠。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同樣一個簡單劇情的大綱,可以是網文,可以是段子,可以是嚴肅文學,更可以寫成文言文,詩詞。 這便是“同為文學藝術之下,產生的不同表現形式”。 放在音樂中,影響這些的,便是曲式結構,音樂體裁。 同理。 同樣一個簡單劇情的大綱發展,可以換皮成科幻,玄幻,都市......產生不同的風格。 在音樂里,便是來源于音階。 音樂最重要的質感。 是來源于編曲。 神編曲可以讓普通的旋律也變的極其高大上。 垃圾編曲可以毀了一段優秀旋律。 所以。 旋律有了。 想要將兩人的老歌,改編成交響音樂,并不難。 甚至不一定是要改寫成“交響曲”的格式范式。 只需要將其變為“交響音樂”即可。 李景霖的目標十分明確。 一,交響,二,通過交響的特質,將旋律進行分層。 于是。 在李景霖各種古怪,放飛自我的想法中。 鳳凰傳奇的一首老歌。 《月亮之上》。 變成了一些.......很奇怪的東西。 李景霖坐在轉轉椅上。 背后是鋼琴,面前是書桌。 書桌上散落著曲譜紙張。 開始撓頭。 “搞這么多的情緒鋪墊與對比變換......好像過分了。” “要不完全分割開?” 李景霖在改編之時,不知不覺中,便犯了一個離譜中又透露著合理的毛病。 一個不注意,就寫多了。 他根據交響曲的體裁格式,拿那一段旋律。 擴寫成了四個樂章。 “我也許可能大概的確是寫多了。” 一開始還好,但寫著的時候總感覺能加點補充的東西。 一不小心就歪到嚴肅音樂上去了。 念及于此。 李景霖將樂曲完全打散。 只選取表達同類型情緒的段落,重新分配樂器,進行一個層級遞增。 濃縮。 開始刪改。 這些做完以后,看了一眼剩下的譜子。 覺得好像有點浪費。 轉念想了想。 將那些摘出來,原本用于情緒對比的段落修補簡化一下。 又給弄成了另一首作品。 于是。 《月亮之上》出現了兩款截然不同的plus版本。 “好嘛,莫名其妙的搞出了兩個版本。” 李景霖看著手頭涇渭分明擺放開的兩疊紙,陷入了沉思。 旋律好像還是那個旋律。 但完全面目全非。 而且是雙重的面目全非。 “算了,就選這個吧,這個看著順眼。” “多出來的那個隨便弄一下,當成小彩蛋發就好了。” 李景霖不再沉思。 開始聯系樂團。 很快便聯系到了國內最頂尖的樂團之一。 中國愛樂樂團。 先打電話,和愛樂的音樂總監林國平約定好了談話時間與地點。 又坐著飛機從廣州飛往京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