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同時對于廚藝本身,也從一開始的毫不在意,變成了略微好奇。 陳振偉心中,對于明天正式開始的廚藝課,也有了不少期待。 就是不知道,學校教廚藝的老師們,都是什么水平。 不過陳振偉沒抱太大期待。 因為學校一直沒有吹過師資力量。 而且學校財力不是那么雄厚。 能請到的老師,多半也就是學校食堂大廚的水平了。 自己大專三年,能學好蛋炒飯和家常菜就不錯了。 不過很快,陳振偉便是知道,自己錯的有多么離譜…… …… 軍訓結束后。 葉辰便召集了三十六位廚藝老師,展開了一場教學會議。 這些大師,無疑都是系統從其他平行世界精挑細選而來的。 有著豐富的帶徒弟經驗。 所以在開學前,就已經寫好了各自的三年期教學計劃。 但葉辰看了后,并不滿意。 比如淮揚菜大師鄭生的教學計劃。 對方的教學計劃書上寫明了。 第一年,是教學生基本功的一年。 基本功包括練習刀工,了解各種食材,學習各種食材的處理方法,各種調料的搭配,使用方法! 而等到了第二年,才開始讓學生初步接觸灶臺,從家常菜開始。 不只是鄭生大師的教學計劃是這樣。 其余大師的教學計劃,也基本都是大差不差的。 第一年都是打基礎。 對于基本功非常重視。 基本不會接觸灶臺,不會讓學生做菜。 這在中華的傳統廚藝界,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菜都不會切,也配碰灶臺? 但問題是,時代變了! 葉辰身為校長,認真的指出了這些教學計劃的問題所在。 葉辰不懂廚藝。 但葉辰懂現在的年輕人。 懂現在的社會。 現在的社會,是浮躁的。 在鄭生這些大師那個年代。 學徒跟大師學藝,負責切菜切個三五年,都是很正常的。 在基本功上學個十年,然后才正式開始學炒菜,更是尋尋常常的事情。 讓學生們花一年時間學基本功。 已經是大師們考慮到大專只有三年時間的原因了。 否則練習基礎的時間還會更多。 大師們的想法不是錯的。 畢竟基礎越好,將來才能在廚藝這條路上走的越遠。 但葉辰敢保證,學生們是絕對無法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的。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 如果努力后,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感。 那很多學生都會心生懈怠,從而對廚藝的學習產生抵觸。 所以,必須要改變教學計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