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5章 航空夢(九)-《重拾2006》
第(3/3)頁
眼下,太平洋兩岸的差距,已經沒有一百多年之前那么大了,可同樣是留學生,一百多年之后的今,人們是否還有百年之前的堅持?
師夷長技以制夷,到了今,依舊是不過時的法,可有多少人變成了,師夷長技以制己?”
周巖的“檄文”一出,很多人都沉默了。
網絡上,曾經有很多留學生以“國內無法提供合適的科研環境”為理由,可這些人似乎忘了,一百多年之前的清王朝,怎么可能會有科研環境?
同樣是留學生,建國初期以錢老為首的那一批留學生,回國之后,面臨的是一窮二白的國家,同樣沒有科研環境,可這些人硬是從零開始,鑄造起了國家的國防體系……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對于留學生們來,只要想做,并且付諸努力,應該沒有什么困難能難住他們。
實際上,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想不想做。
很快,周巖就沒功夫跟一些認為歪國月亮更圓的人討論留學問題了:《飛機設計》約稿了,讓他“評測”一下漂亮國海軍還沒有定型的JSF戰斗機F-35。
這可就撓到周巖的癢癢肉了。
熟知“歷史”的周巖,自然清楚F-35還沒有定型的原因:參與發動機競標的F-135和F-136兩型發動機還沒有分出高下來。
其實,在漂亮國軍備采購委員會那邊,已經內定了F-135,理由很可笑:同臺競爭的F-136,是GE和RR合資產品。
盡管如此,肥電F-35裝備的F-135憑借著中標之后的不斷改進,成為了世界上首款推重比達到10以上的飛機。
當然,肥電的F-135發動機,也在周巖的“深扒”范圍之內:該型發動機以百分之二到三的功率損失,降低了自身的可探測紅外特征。
雖然F-35號稱是F-22的單發縮版,可兩者在可探測性能方面,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體力不同,在同樣的米波雷達照射下,提醒比較的F-35反射波數,單位尺寸相對于F-22要很多。
至于氣動性能,單發而且偏“肥”的F-35,雖然裝備了推重比最高的渦扇發動機,可綜合機動性要比裝備了矢量發動機的F-22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