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周巖老爹老娘科學試驗似的塑料搭棚種植策略,讓一家人不需要為置備年貨而四處趕集。
不過,大棚里一茬茬正在成熟的蔬菜,卻需要及時地送出去,以免留在大棚里變老,最后連吃都沒法吃,只能留種。
送了一大圈之后,大棚里的正在趨于成熟的蔬菜依舊很多,最后,爺倆不得不開著拖拉機賣菜,以免菜都爛在地里,或者變成老油條。
雖然爺倆擺攤賣菜的經(jīng)驗不多,可因為周家的名頭很響,因此爺倆的攤子剛擺下,就有老鄉(xiāng)湊過去打招呼。
“呦,你們爺倆,怎么改賣菜了?”
周正海絲毫沒有已經(jīng)成為土壕他爹的覺悟,笑嘻嘻地將成捆的蔬菜碼放在攤位上:“大棚里的蔬菜,施肥施得太厚了,才都瘋長,吃不了了,只能拿出來賣了!”
“菜倒是挺水靈的,”老鄉(xiāng)笑著拿起一捆,放在電子秤上,“對了,你家還殺豬嗎,集上賣的那些肉,看起來有點太次了……”
老鄉(xiāng)見周正海有點為難,笑著補充道:“我們村還有不少沒買過年肉的,我給你統(tǒng)計一下?”
“也行……”周正海點了點頭,從兜里掏出一張周巖給準備的名片,遞了過去。
“周家?guī)X,周正海?”
“上邊有電話!”
只是一小會兒的功夫,就有不少熟人陸陸續(xù)續(xù)地在攤位上下了豬肉訂單,搞得周老爹有點哭笑不得:我是來賣菜的,好不好?
爺倆帶出來的菜不多,只是一個多小時的功夫,就已經(jīng)被搶購一空。
收攤之后,爺倆剛想離開。可路過對聯(lián)攤子的時候,周正海突然想起來,自家兒子書法不錯,順便買了一些對聯(lián)紙和筆墨。
寫對聯(lián)倒也沒什么,可真正讓周巖頭疼的是,老爹對自己使“苦肉計”,讓自己充當正蒸饅頭發(fā)糕的主力。
周巖一有推辭的苗頭,老頭子就滿臉悲戚:“前兩天摘菜,我跟你媽累得腰酸背疼,今年蒸饅頭,全靠你了……”
要是只有自己家,倒也沒什么,可主動或者被動下了訂單的“用戶”實在是太多了……
本來就不太喜歡動手的小姨,接到周巖老娘的電話,基本上是半推半就;二姨夫那邊,因為年底物流業(yè)務繁忙,連二姨也得跟車,任務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周巖這邊;而周巖便宜岳父秦方遠那邊,年后串門的時候,總得帶點土特產(chǎn)……
縱然周巖有太極陰陽調(diào)和禁手,面對好幾百斤的饅頭和發(fā)糕,也有點力不從心……
一連蒸了兩天饅頭之后,周巖的麒麟臂又粗了一圈。
饅頭發(fā)糕蒸好了,周巖依舊沒能閑下來:鄰近的幾個村子,又打電話要買豬肉。
忙到年二十九,好不容易有個休息的機會,情人節(jié)馬上又到了。
雖然女朋友大人在電話里口口聲聲說不需要禮物,可言語之中的那幾分矜持,讓周巖明白了這位的潛臺詞:我不要你買的禮物,只要是你親自動手準備的,我都喜歡。
制作小禮物,對于周巖來說自然是小菜一疊,不過,前提是你得有創(chuàng)意。
好在周巖最不缺的就是奇思妙想。
八音盒是周巖能想到的最應景的禮物:情人節(jié)當天是大年初一,一首往里轟的《唯一》,相當應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