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詹徽跪倒在地,道:“回陛下,按律當斬。” 這并非是詹徽胡言,無論是《大明律》,還是《大誥》,碰上貪污受賄這么多的趙勉,最好的處理結果那就是一刀咔嚓了事。 萬一陛下不想這樣,還有很多其他的花樣。 比如說千刀萬剮,剝皮實草,夷三族,株連…… 因此,詹徽所說當斬,還算是最輕的處罰,但凡事態擴大化,那就不是一般事情。 趙勉該怎么死,完全取決于陛下想他怎么死,事態不擴大則最好,若是擴大,死的便不止一個。 史書上,有關于趙勉的資料實在乏善可陳,大抵上也就是那么兩句簡單地生平介紹。 而后,有關于趙勉的死,《明史》上僅一句:戶部尚書趙勉者,三吾婿也,坐贓死。 趙勉的死,稀疏平常,看起來不過是洪武時期,對官員貪污受賄的慣常處理。 而坐贓,屬于明朝六贓(監守盜、常人盜、竊盜、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和坐贓)中,情形最為輕的一種,遠低于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 關于坐贓的量刑,從最低的一貫以下、笞二十,到最高的五百貫之上、罪止杖一百、徒三年來看,趙勉能直接坐贓至死,可想而知,他貪了多少。 有意思的是,關于趙勉坐贓的處理,洪武皇帝并沒有像以往那樣,牽連甚廣,誅殺甚多。 甚至于連趙勉的岳父劉三吾,也只是以避嫌為由辭官引退。 在三大案中殺得人頭滾滾的洪武皇帝,面對趙勉的貪污受賄,表現實在過于輕巧,不僅沒有大肆株連,就連照例的查問也無。 尤其是這個時間節點,正好是懿文太子朱標薨逝,洪武皇帝徹底失去節制,按理說來,應當是最為無情的一口屠刀。 但現在,這口屠刀硬生生沒有揮動,反而是隱忍不言,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巧的是,在趙勉坐贓處死的幾個月后,明初四大案中的最后一案“藍玉案”爆發,朱元璋再次舉起屠刀,向世人證明,這口象征皇權至高無上的屠刀依舊鋒利。 因此,并非是朱元璋的屠刀不夠鋒利,而是他本身制定的某種計劃,或者說為了讓朱允炆順利坐穩太子之位,做出的一種拉攏和隱忍。 趙勉不過是文官之中無足輕重的一顆棋子,本身的背景并不強勢,但是他運氣好,娶了劉三吾的女兒,成為劉三吾的女婿。 再加之朱允炆無力制衡驕橫的淮西勛貴,朱元璋不得已之下,為避免自己百年之后皇權更迭,只好再行屠戮之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