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啟稟陛下,皇后娘娘。” “魏國公,鄂國公求見。” 便是此時,常遇春與徐達已經來到了坤寧宮的門口,而王景弘也不敢耽誤,便是連忙走進了坤寧宮稟告。 “快請他們進來。” 朱標的臉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隨即,便是擺了擺手道。 “遵旨。” 王景弘便又是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隨后,常遇春與徐達便是走進了坤寧宮。 “上位,風雪究竟是怎么回事?” 常遇春的性格本就比較急躁,剛踏進大門,便是看向朱元璋問道。 甚至,就連最基本的禮儀都是忘得一干二凈。 但朱元璋也沒在意,反正自家老兄弟的性格,就是這般,也不是不敬。 畢竟,老朱了解常遇春,要不然,也不可能一味的慣著常遇春。 “上位。” 徐達倒是看向朱元璋,行完禮,才開口問道:“風雪的身子,究竟出了什么事?” “兩位伯伯,沒出什么事。” “就是最近有些勞累,再加上久病不愈,才會顯得有些蒼白。” 朱元璋瞥了一眼小廚房的方向,蕭寒這才無奈的走了出來,隨即,便是看向常遇春與徐達,撓了撓頭尬笑道。 剛剛,常遇春與徐達一來,蕭寒便是找了一個借口,走進了小廚房,而馬皇后的主殿與小廚房,僅僅就是一門之隔,當然,小廚房外面也有門。 但就算是進了小廚房,蕭寒還在觀察坤寧宮那里的事,直到常遇春與徐達問他,蕭寒才覺得一陣頭皮發麻,又恰巧朱元璋瞅了他一眼,那就算是再無奈,也得出來了。 畢竟,這件事的當事人,就是他蕭寒,他不出來解釋一下,誰還能為他解釋。 “那就應該好好休息。” “可你偏偏還上桿子去當什么左丞相,你吃飽了撐啊,不好好養病。“ “咱就不相信,以你小子的聰明才智,看不出來今日一早的這個場景,就是為了胡惟庸,但伱這個玩意還偏偏當真了。” 常遇春這生起氣來,那完全是什么話都能說出來,但這基本上都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而現在又是在坤寧宮,所以,說說倒也無妨。 “為國分憂,為國分憂。” “況且,我雖然作為中書省的左丞相,但基本上就是掌控大局,小事情,我這位相國自然不會出手。” “所以我,仍然可以安心養病,您就放心吧。” 蕭寒也是不敢反駁,便是順著常遇春笑道。 對此,常遇春與徐達也是不由得點了點頭,這話說得沒毛病,就相當李善長在中書省的作為,拿主意,而這就是蕭寒未來的工作。 所以,蕭寒休息的時間,仍然很多,但只能在中書省休息。 “咱特批了,除了事關國家大事的政務,風雪不用前往中書省,可以留在家中辦公。” “只要維持中書省的運轉即可,其余之事,不足為重,先養好身子,再圖其他。” 朱元璋此時方才開口道。 比起一個破爛中書省,朱元璋更關心蕭寒的身子骨,所以,這天大的恩典,就落在蕭寒的身上。 那可是明面上的家中辦公,李善長都也不敢在明面上說自己在府中辦公。雖然,實際上就是這么干的,朱元璋也知道,但這都是屬于心照不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罷了。 “嗯。” 蕭寒微微點頭,徐達與常遇春這才松了口氣。 畢竟,只要這小子不樂意,誰也沒辦法,但能答應下來,那應該就是愿意休養,那就可以。 不然,徐達與常遇春家的閨女,可就真的得成還未過門的寡婦,那絕對不行。 “談談正事,對于官員的俸祿,應該如何調整?” “究竟上漲多少才合適,你們有沒有想過?” 朱元璋微微沉吟了片刻,便是看向了蕭寒與朱標問道。 俸祿上漲,既然朝廷商議過,那便是要定下來,但究竟是漲多少,朝廷可沒有商議過。 但朱元璋好歹是皇帝,所出之口,便是圣旨,所以,漲俸祿之事,絕不能是口頭上的上漲,也不能是象征性的漲一點。 那究竟該如何裁定漲多少俸祿,對于朱元璋與大明而言,也是不小的問題。 一來,漲俸祿太高,對于朱元璋而言,實在是太過于心疼,畢竟,從小出身的環境,讓老朱對于官員的那股恨意,從未消失,所以,老朱才會對官員這么苛刻。 當然,除了官員,老朱對于親屬,那可是刻在骨里的大方,特別是兒子,那家伙,后面定下的俸祿,可是年俸祿五萬石。 中書省左右丞相加在一起,也得干二十五年才能拿到五萬石,人家親王一年五萬石,而老朱的兒子,后面持續增加,二十幾個親王,一年國庫的支出,就是上百萬石。 二來,講真心話,就算是查抄了江南與浙東,國庫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足以揮霍幾年,但老朱算過,按照蕭寒與朱標的干法,推行所有政策的銀子,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所以,仍然是杯水車薪,那官員的俸祿,自然不能定的太高。 “您的憂慮,我們想過。” “必須調查底層官員的俸祿,以此來制定官員新的俸祿制度。” “而這便是為了針對底層官員的生活保障,不能讓他們一邊為百姓做主,一邊還擔憂家中的溫飽,這不合適。” 蕭寒微微思索,便是看向朱元璋笑道:“至于朝廷高官的俸祿,也得上漲,但不合適漲太多,按照年限功績遞增,畢竟,只要等我大明新政推行出來,大明糧食短缺的問題,便可以得到徹底的解決,那樣一來,就可以實施再漲俸祿,用以激勵官員。” “你的意思,就是暫時定下俸祿制度,先提高官員的生活保障。” “完事,等國家安定,再重新為他們制定俸祿?” 朱標抬頭看向蕭寒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