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您老不說,到時我也會去請您的。這么多參,我一個人起,還不知起到啥時候呢!” 以往屯里種園參,那都是集體勞傷。隨著政策放開,越來越多的林區人,也開始購買參地,一家人種植園參。不種參卻懂種參的村民,也經常有人請幫忙干活。 如果牧山河不是有參園可守,就他現在的年紀,可能會跟村里三姑六婆一樣,靠著打零工賺些生活費。現在守著自家參園,暫時不用請人也不用去打零工賺錢。 等到山外積雪徹底消融,叢林萬物也開始復蘇。心心念念許久的牧山河,也打算去周邊山林,采挖一些陸續上市的山野菜,好好品嘗一下山野菜的滋味。 而此時喂養半年多的山貓幼崽,也開始展露它們叢林殺手的一面。參園附近的嚙齒類動物,也開始成為它們的美味點心。整個參園,看不到任何老鼠的影子。 看著白天躲窩里睡覺,晚上卻開始尋覓食物的山貓,牧山河也很高興的道:“有這兩頭山貓幼崽看守參園,至少不用擔心園參,被那些無孔不入的耗子禍害了。” 相比之下,母狐也開始領著兩只小狐貍,開始在參園周邊學習捕獵技巧。經過半年多的休息,母狐也終于重獲健康。但它似乎賴上牧山河,根本不愿帶小狐貍離開。 好在牧山河對此也不反感,甚至隨著它們開始陸續能自我捕食,他對它們的食物供給也輕松了許多。更令牧山河高興的,還是山貓會獵野兔給自己加餐。 每次看到叼到住所被咬死的野兔,牧山河也很欣慰道:“終于看到回報了!都說山貓兇殘,可這樣知恩圖報的山貓,一直養著它們又何妨呢?” 只是隱約間,牧山河也漸漸意識到,喂養的山貓跟狐貍,之所以不愿離開,或許也是緣于他得到山神傳承。對這些山中野獸而言,它們自然懂得尋求庇護。 最重要的是,隨著喂養時間一長,牧山河對它們下達一些指令,它們似乎都能聽懂。本就一人一狗待在參園,多幾個有趣打發消遣的伴,牧山河怎么可能拒絕呢? 至于說把它們帶在身邊,會讓它們失去自由跟野性。可在牧山河看來,他喂養它們的方式,跟放養沒什么區別。他在山里,它們不也一樣能縱享叢林之趣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