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洞垣之術-《青衫無墨》
第(1/3)頁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孫一奎《醫旨緒余》卷上:“世傳華佗神目,置人裸形于日中,洞見其臟腑,是以象圖,俾后人準之,為論治規范。”
當物體靠近眉心時,總會感覺到一股若有如無的壓迫感,年有孩童的這種感覺更為明顯。科學家通過對人體大腦解剖和胚胎學理論的研究發現,眉心里有大概三厘米長,顏色灰紅的松果體,是人類第三只眼睛退化的遺留產物,位于大腦中心丘腦的上后方,在兒童時期較為發達,七歲以后開始退后,喜暗怕明,含有磁敏細胞,對磁力線有一定的感知和接受能力。道家或道教稱該松果體之為天眼、天心、祖竅、玄關,佛教稱之為白毫,其他宗教也有記載。不僅人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都有第三只眼睛,但絕大多數都已退化。
無論是神醫扁鵲的洞垣之術還是道家華佗的神目,或是其他類似功法,都是開發第三只眼睛的潛能,即使蒙住雙眼,依舊能視。若臻至化境,便可心游寥廓,無所不見,能視聽不用耳目,達到“不見而明”的境界。
老子及其徒弟亢桑子亦是精通此類術法的高人,《呂氏春秋》記載:“圣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列子》記載:“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亢倉子曰:‘傳子者妄。我能視聽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我體合于心,心合于氣,氣合于神,神合于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覺,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諸葛臨道:“能看見墻后之人,這‘洞垣之術’真是玄妙無比。”
“只是這‘洞垣之術’對人的品性之高潔及內力之精純要求極高,若心智稍有邪念,不僅不會修習成功,還會對眼睛造成極大的損害。當年長桑君觀察了扁鵲十余年,才傳授于他。”諸葛清嵐對廖朗道,“師父,您覺得趙少俠能學這‘洞垣之術’嗎?”
廖朗道:“諸葛兄精通‘形名之學’,應該早已對此人的品性了如指掌,這才讓我傳授他‘洞垣之術’。”
諸葛淵道:“此子低調內秀、端方凝重、心如淵泉,品性之高,暗合《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謙卦,學習‘洞垣之術’,再合適不過。”
諸葛清嵐道:“但是他經脈寸斷,內力全失啊?”
諸葛淵道:“內力全失,再好不過。”
廖朗道:“看來諸葛兄是打算讓他棄儒從道,修習道家心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宁远县|
瓮安县|
宕昌县|
陆川县|
保康县|
额济纳旗|
泽普县|
花垣县|
龙游县|
宜君县|
班戈县|
瑞安市|
隆德县|
富阳市|
西充县|
卢湾区|
金溪县|
黄骅市|
临沭县|
泾川县|
莒南县|
龙口市|
周口市|
雷州市|
上林县|
玉溪市|
应用必备|
乌拉特后旗|
景洪市|
齐河县|
海盐县|
阜南县|
嘉定区|
木兰县|
五台县|
天镇县|
曲阳县|
蚌埠市|
佛学|
北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