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航空余譚-《回到過去當學閥》
第(2/3)頁
假以時日,咱們航校形成規(guī)模后,必然由點到面,由面到體,自下而上進行多層次發(fā)展,因此對于航空人才的需要,在未來只會是越來越大。”
將程諾引向安靜的地方,王助疑惑道:“除了航校,院長還有別的安排?”
程諾點點頭,認真道:“諸如飛行隊、航空站、測候所、氣象臺、修理工廠、器材庫等組織,這些都是必須的,如果條件允許,成立和航空委員會也不是不可以。”
王助瞪大雙眼:“用來統(tǒng)籌管理這些相關組織嗎?”
“也不全是。”程諾稍微組織了下語言,解釋道:“不可否認航校只是暫時的,我們未來必定向空軍的方向發(fā)展。然而沒有適用于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一切彷照陸軍的規(guī)章制度,僅在技術方面有幾種單行規(guī)章。闌
但別忘了空軍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從教育、飛行技術奮起直追,盡量發(fā)展,
不足以言救國、服制、人事、經理、保健,以至日常行政文書等等,都有,最好都要有極詳盡的規(guī)定。”
另一邊應付完工人的巴玉藻終于能得了空閑,稍稍聽了兩句開始說道:“航空事業(yè)關系國防至為重大,世界各國無不極力擴充,日臻發(fā)達,若非急起直追,盡量發(fā)展,不足以言救國。”
這一點在巴玉藻身上有著充足的展現(xiàn),比如他設計并制造的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一號”初級教練機,雖然圖紙上寫著是一架單發(fā)雙浮筒雙翼水上教練機,但實質上也是向國防方向靠攏。
馬力100匹,最大時速126公里,可航行3小時,掛載炸彈4枚,主要用于訓練,可以執(zhí)行巡邏任務,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小型轟炸。
尋得一處高處,程諾站在臺階上掐著腰:“當然,總是閉門造車是做不出技術尖端的飛機,日常還是要多多介紹歐美發(fā)達國家的航空現(xiàn)狀、航空政策及航空教育等情況,我們自己明白的同時,讓大家也都知道差距。”
其實關于軍用和民用之間的轉化,抗日戰(zhàn)爭前期,歐洲諸國做的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闌
比如帶英,1933年時英國航空部飛機約有七百架,飛機制造工廠全國林立,民辦者皆由政府補助,在必要時,政府令下皆能依樣制造,供政府應用,航空人才亦比比皆是。
法國為世界著名陸軍國家,飛機數(shù)量為各國冠,人民所備,有如民國小汽車一樣普遍。
這點在蔣光頭《國民與航空》一文中介紹的非常詳細,認為世界空軍以法國為第一,美國居第二,英國居第三
而同樣認識到這一點的還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掌權后親自兼任航空署長,極力提倡發(fā)展航空事業(yè),并頗有先進性的預見了德國航空建設比不上英國、法國等歐洲強國,但是德國之機械,優(yōu)勝各國設有機會,必能見到其有特殊之表現(xiàn)。
“院長,難道你還有別的規(guī)劃?”王助追問。
“這是自然。”程諾看著遠方,臉上帶著笑容:“比如飛行員,參與組建空軍雷達部隊、重型轟炸部隊、空中照相偵察部隊等,這些夠不夠刺激,夠不夠驚喜?”
王助頭點如搗蒜:“夠,實在是太夠了。”闌
比如目前的飛行員,正是程諾眼前正在做和努力的,航校的創(chuàng)立也是為了這個。
而空軍雷達部隊,則是程諾為其安排的下一個發(fā)展方向。
“通過和特斯拉先生的溝通,我們已經得知無線電技術開始運用于軍事方面,軍隊的作戰(zhàn)指揮亦由此得到了技術上的進一步提高。
隨著飛機航速和續(xù)航能力的提高,光學設備對于空中情報的捕獲也已經不能滿足近代戰(zhàn)爭的要求,于是二戰(zhàn)期間,英軍開始利用雷達捕獲無線電波以獲取空中情報。”
在這方面英軍其實做得非常好,吃了一戰(zhàn)的虧,二戰(zhàn)中就開始利用雷達捕獲無線電波以獲取空中情報。正因為雷達技術在近代戰(zhàn)爭中的突出作用,早在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就已感覺到此項人才的缺乏。
后經于英美協(xié)兩國協(xié)商,英國答應為中國訓練雷達修復人員25人。經過國民政府的嚴格考核,錄取21人赴英國學習雷達技術,可惜好景不算太長。
到了三四十年代,國民政府在接收日本投降后的雷達設備和一些美國贈送的雷達設備的基礎上,這才成立了中國第一支雷達部隊。闌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正蓝旗|
新巴尔虎右旗|
嘉定区|
贵港市|
山西省|
黑龙江省|
溧水县|
江达县|
石家庄市|
凤山县|
赞皇县|
湘乡市|
元谋县|
城步|
崇信县|
南陵县|
绩溪县|
濮阳县|
嘉善县|
卫辉市|
贵港市|
广水市|
长沙市|
长乐市|
阿坝|
南投县|
西林县|
土默特右旗|
灯塔市|
阳朔县|
浙江省|
遵义县|
福鼎市|
玉门市|
定远县|
中宁县|
宁远县|
成安县|
樟树市|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