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談判開始后,依然是宋庠最先開口,表明宋國立場,即聯(lián)姻、增幣、割地皆不答應(yīng),但可以多派兵駐于宋夏邊境,吸引西夏軍隊,減少遼國伐夏的壓力。 事實上在親眼目睹宋國的火器威力后,此時的蕭孝友、蕭古和、邱洪等人對于逼迫宋國答應(yīng)增幣一事也沒剩下多少底氣,純粹就是有棗沒棗先打三桿,萬一宋國會答應(yīng)呢? 因此宋庠代表宋國婉言拒絕,三人也不意外,相反,宋庠提出增加駐軍于宋夏邊界,更令一眾遼使感到驚疑。 蕭孝友當即問道:“南朝……莫非也要趁機伐夏?” 宋庠搖頭道:“不,僅是側(cè)應(yīng)貴國伐夏。” 蕭孝友三人對視一眼,隨即邱洪似笑非笑道:“貴國突然如此好心,卻是令我等有些惶恐不安……還請宋樞密實言相告,貴國意欲何為?莫非亦想趁機分一杯羹?” 宋庠自然不會將真正的目的實言相告,以免遼國改變主意,令他大宋錯失千載難逢的良機,遂謊稱眾人之前商量的借口道:“分一杯羹什么的,我大宋從未想過,但每年二十五萬銀絹的‘歲賜’……能省自然最好。” 這個解釋倒也合情合理,蕭孝友三人對視一眼,姑且相信了宋庠的說辭。 隨即,邱洪略一思忖道:“事實上,南朝若想分一杯羹,也無不可……甚至,聯(lián)手瓜分西夏亦無不可。” 宋方官員皆微笑不語。 他宋國目前連陜西四路的蕃民隱患都未解決,談什么和遼國瓜分西夏? 若西夏此時覆亡,那他宋國豈不是就要立刻面對來自遼國的壓力? 也不全然是出于畏懼,關(guān)鍵是時機不對。 當初趙旸與宋庠、高若訥一同商討戰(zhàn)略時,就曾商議過按部就班提升宋國軍隊戰(zhàn)力:首先以實力最弱的、陜西四路不愿編戶齊民的蕃人為敵,既能提前掃除討伐西夏途中的隱患,也可順便拿這場穩(wěn)勝的戰(zhàn)爭來練兵,不求鍛煉地如何精銳,至少要令久不參戰(zhàn)的禁軍重新了解戰(zhàn)爭;然后才能再進一步,嘗試與體量遠遜于宋國的西夏開戰(zhàn),進一步鍛煉軍隊。 至于體量與宋國相差無幾的遼國,趙旸等人肯定放在最后,待做足全部準備,才敢嘗試去奪回燕云十八州,甚至鯨吞整個遼國。 因此當前與遼國瓜分西夏,對于宋國而言有弊無利。 宋庠亦深知這一點,搖頭拒絕道:“時機未到,恕我大宋不能答應(yīng)。” 邱洪稍有些遺憾,眼珠微轉(zhuǎn),但也不再勸說,倒是蕭古和質(zhì)疑道:“你南朝莫不是想著等我大遼殺入西夏時,來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你契丹殺入西夏?你契丹若真殺入西夏,令西夏不能抵擋,那我大宋就要考慮如何暗中支援西夏了! 宋庠瞥了一眼蕭古和,信誓旦旦道:“這一點尊使可以放心,貴國攻打西夏期間,我大宋絕不占西夏寸土。” “這種承諾毫無意義。”蕭古和冷笑道:“待我大遼殺敗西夏,介時西夏自然不敢違抗你南朝,介時你南朝即可取消二十五萬歲賜,甚至還可以逼迫西夏割地獻城,這豈非還是占了我大遼的便宜?” 他自說自話一大堆,總結(jié)下來就是一句話:可以,但要加錢! “十萬!” “……”看了眼自以為抓到機會的蕭古和,宋庠轉(zhuǎn)頭看向趙旸。 趙旸會意,接過話茬道:“增幣就別想了,不過,我有另外一樁生意與幾位尊使商議。” 見趙旸這個“主戰(zhàn)派”開口,蕭孝友、蕭古和、邱洪等人的神色立刻變得肅然幾分,蕭孝友謹慎問道:“不知是什么生意?” “兩國貿(mào)易,互通有無。” “榷場互市?”蕭孝友有些疑惑地看向趙旸,試探道:“趙司諫的意思是,增加榷場互市之錢物?” “對。”趙旸笑著點頭道:“每年十萬的增幣沒有,但每年增加十萬的互市,這還是可以的。” 這能一樣么? 蕭孝友暗自嘀咕一句,隨即又試探道:“卻不知貴國求何物?” 趙旸攤攤手道:“牛羊、戰(zhàn)馬、皮毛,皆可。” 蕭孝友沒有回應(yīng),邱洪卻是笑了,搖頭道:“財帛雖好,但不敢資敵啊……” “敵?”趙旸表情古怪道:“我以為兩國是兄弟之邦……” 邱洪挑挑眉道:“我大遼視宋廷為兄,然宋廷可未視我大遼為弟啊。……既是兄弟之邦,貴國私下研發(fā)火器,又怎么說?” “自保之術(shù)而已。”趙旸輕描淡寫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