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確行政公署的任務之后,莫凡帶著吳靜山、周泉和梁立民來到軍工廠。 日耳曼軍工專家施密特先生兼任軍工廠的總工程師和廠長。 除施密特先生外,軍工廠里還有十幾名日耳曼技術工程師,他們主要負責指導。 工廠所有設備都是從遙遠的歐洲運來的,只要這些設備開始運轉,軍工廠便可正式生產武器裝備。 因為想要從莫凡那里學習更加先進的技術,施密特先生對莫凡頗為尊敬,陪同莫凡視察了整個軍工廠,一邊走一邊道: “將軍,最多10的時間,所有的設備便都可組裝起來了,只要原材料充足,馬上就可以進行軍工生產。” 莫凡的目光被一架巨大的機床吸引,久久難以移開。 他心里清楚,在這個時期,工業(yè)機床基本上都只能依賴進口。 如今開始工業(yè)內遷,到處都亂成了一鍋粥,原來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工業(yè)力量遭到重創(chuàng),國家的工業(yè)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如果不能與其他發(fā)達一點的國家交易,全靠自身,或許10年才能打建起工業(yè)基礎。 他收回目光,問邊上的梁立民。 “梁叔,生產所需要的各類材料是否已經買得差不多了。” 梁立民看了一下吳靜山和周泉,搖頭道: “現在這些工業(yè)生產材料到處都很缺乏,國府自己都不夠用,憑著莫家和禾家的關系,我們勉強買到了一些,但恐怕堅持不了太長時間。 若要想穩(wěn)定的進行工業(yè)生產,那么只能我們自己采礦煉鋼。 我記得少爺似乎也有這方面的規(guī)劃吧。” 莫凡微皺眉頭,看向施密特。 施密特頷首道: “的確如此,若想真真正正的自給自足,只能盡快建立起采礦、冶煉、生產制造的基本工業(yè)體系。 否則的話生產制造會受到巨大限制,就算有充足的生產設備也無法發(fā)揮作用。” 莫凡用扭頭看向吳靜山和周泉,兩人并非這方面的專業(yè)人士,同時搖頭。 “可是我們缺乏專業(yè)的技工人才和相關設備啊。”莫凡有些苦惱。 他本來想與布爾什維克方面進行交易,但很難找到合適的機會。 施密特先生早有準備,他馬上道: “只要將軍開的價碼合適,我們日耳曼人可以辦好這件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