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月十九。闌 足足持續了近兩日之久的冰冷雨水。 在數不清的燕地百姓苦苦哀求下終告一段落。 時近己時。 沮陽城上空依舊陰云密布。 陣陣呼嘯寒風時不時地呼嘯于大街小巷。 宛如厲.鬼哀泣般直驚的人頭皮發麻、心神難寧。 燈火通明的承運殿偏殿書房內。闌 許奕手指泛白地緊握著手中茶盞。 低垂著眼瞼一言不發地端坐于太師椅之上。 在其身前。 楊先安臉色煞白,不斷地擦拭著額頭汗珠。 口中則不斷地稟報著自兩郡十七城傳來的消息。 ‘沮陽城、居肅城田野積水嚴重,恐顆粒無收。’ ‘各大世家已組成人手向外排水。’闌 ‘城外洋河各支流現已水滿為患?!? ‘孫郡守恐洋河各支流難撐,現已調集衙役、郡兵、民夫共計八千余人奔赴洋河各支流。’ ‘而其本人則坐鎮于沮陽城南城門與各大世家家主相商?!? ‘桑干河上游水流湍急,恐有決堤風險。’ ‘雊瞀、潘縣、下洛三城縣令共征調三百余衙役、一千二百余縣兵、三千余民夫?!? ‘聯合三城鄉老組織起來的千余名青壯,共計六千余人?!? ‘現半數于雊瞀城上游口加固堤壩。’闌 ‘另有半數則忙碌于疏通潘縣下游河道?!? ‘廣寧城平和鎮受大雨影響發生泥石流災害。’ ‘大半個鎮子遭受波及。’ ‘截止探馬來報時,已造成三百余人身亡,另有近千人下落不明?!? ‘廣寧縣令已調集全部衙役、駐兵近五百人,并征調五百余民夫全力營救?!? ‘漁陽郡安樂、狐奴、潞縣、平谷四城昨日申時雨水停,亥時天降鵝毛大雪?!? ‘截止子夜前后,積雪已沒過半個車輪。’闌 ‘......’ “現除前往漁陽泉州、武清二城探馬仍未歸外,余者皆已歸?!?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楊先安頓住早已潮濕的手臂,深深拱手行禮道。 話音落罷。 許奕依舊緊握著手中茶盞,低垂著眼瞼一言不發地端坐于太師椅之上。 好似仍未從那接連不斷的壞消息走出。闌 早在正月十七日電閃雷鳴、風雨初降時許奕便已然預料到燕地恐遇天災之害。 甚至于。 其已然為接下來應對天災做足了準備。 但其萬萬沒想到。 率先到來的天災并非那預想中的倒春寒。 而是雨水! 準確而言是一場燕地百年不曾一遇的雨水。闌 現如今擺在其眼前的最大難題并非沮陽、居庸二城田野間的積水,乃至于因積水所造成的河流滿溢,莊稼顆粒無收。 更非安樂、狐奴、潞縣、平谷四城所遇的大雪壓境,以及因此所造成的莊稼減產,甚至于顆粒無收。 而是桑干河! 那桑干河乃是海河重要支流之一。 因其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更是經常淤堵。 中下游更是因此時常發生水患。 其自雊瞀城入燕后,途徑潘縣、下洛二城,至沮陽城外與洋河匯流。闌 出上谷郡后遂形成永定河入漁陽郡。 若是位于雊瞀城內的桑干河出現問題。 恐瞬間便會席卷雊瞀、潘縣、下洛三城之地。 直接或間接造成三城十余萬百姓損失慘重。 更甚至于。 極有可能波及洋河。 使整個燕地瞬成一片汪洋。闌 歸根結底。 這場百年不曾一遇的大雨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現如今的上谷郡內當真是處處皆積水。 但偏偏。 今年的河道清淤尚未開始。 而歷年的河道清淤又因世家大族、豪強鄉紳的藏匿人口等諸事。 直接導致應征徭役與實征徭役數量大相徑庭。闌 從而導致歷年的清淤一事向來不盡人意。 而現如今。 世家大族、豪強鄉紳們為搶救自家田地里的莊稼。 自身完全不顧旁人死活。 不管不顧地向外排水。 不知過了多久。 許是一兩刻鐘。闌 又許是百余息。 處處充斥著沉重與壓抑之感的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許奕緩緩抬起眼瞼。 清澈的雙眼中微不可查地閃過一抹冰冷之色。 “南城門處現是何情形?” 許奕聲音中滿是清冷地沉聲問道。 “回六爺?!标@ “聽聞除朱、樊、董三家外?!? “其余世家大族、豪強鄉紳皆已至南城門?!? “正與孫郡守爭執不休。” 楊先安顧不得擦拭額頭冷汗,急忙拱手回答道。 以其之謀。 又豈會看不出此番大災于許奕大計的影響? 此事若處理不當,恐難免根基大損。闌 這個時候那些世家大族、豪強鄉紳仍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 這不是直觸霉頭又是如何? 想來朱、樊、董三家亦是因看透這一點。 故而朱、樊、董三家寧愿收成大損地去做那旁人眼中浪費精力、物力、人力之事。 也不愿去隨大流去做那損人利己之事。 思及至此。 楊先安心中不由得對朱、樊、董三家再生些許欽佩之意。闌 須知。 朱、樊、董三家在上谷郡內可是被人稱之為沮陽城第一、第二、第三的三大世家。 而此三家所擁田地數量自然足以對得起民間對其的稱呼。 而現如今。 朱、樊、董三家在巨大利益以及‘法不責眾’等多重因素的遮擋下。 仍能透過層層迷霧直抵問題核心。 這又如何不令人欽佩。闌 “哦?” “朱、樊、董三家現忙于何事?” 承運殿偏殿書房內。 許奕聞言面色如常地問道。 “回六爺?!? “朱、樊、董三家現正忙于清理自家田地周邊的河道?!? “且三家自始至終無一家開口排水?!标@ 楊先安略作定神,拱手相答。 許奕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隨即起身自腰間解下一孩童巴掌大小的令牌。 那令牌通體呈金黃之色。 正刻一篆體‘燕’字。 背凋一栩栩如生的四爪青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