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至未時。 陽光最是濃烈之際。 然。 王大營靶場兩側(cè)此時卻圍滿了滿臉好奇的士卒。 隨著許奕等人緩緩行至靶場。 原本嘈雜無序的靶場兩側(cè)瞬間安靜的落針可聞。 許奕心中微微點頭,隨即微微側(cè)首看向身旁手提連弩的朱宗年。 “此弩載失幾何?”許奕目光平靜地詢問道。 朱宗年聞言快速舉起右手中的連弩回答道:“回王爺,此弩載失十支,以箭匣存失,一次上弦,則可陸發(fā)十失?!? 話音落罷。 朱宗年微微一頓,隨即舉起左手中的連弩,主動介紹道:“此弩載失二十,以箭匣存失,一次上弦,可并發(fā)十失,十失過后,復(fù)位弩機,則可再發(fā)。” 許奕聞言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隨即緩緩轉(zhuǎn)身邁步走向朱宗年。 自連弩徹底消失后的數(shù)百年時光里,并非沒有人想過復(fù)原連弩。 期間更是不知多少人號稱自己成功地復(fù)原出可以用于戰(zhàn)場之上的連弩。 當(dāng)那些所謂的連弩被兵部試用過后,那做出連弩之人要么被砍頭,要么便被舉家流放。 朝廷之所以這般做,無不是因那些自稱復(fù)原出可用于戰(zhàn)場之上連弩的發(fā)明者,盡皆夸夸其談之輩。 前朝《奇物志》曾對諸多連弩做出過總結(jié)。 ‘其名連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失,其翼取最柔木為之?!? ‘另安機木,隨手扳弦而上?!? ‘發(fā)去一失,槽中又落一失,則又扳木上弦而發(fā)。’ ‘其連弩,機巧雖工,然其力綿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 “此民家坊竊工具,非軍國器。” 簡而言之,以往所出現(xiàn)的連弩,其形制皆相彷,做工雖機巧,但弓力卻綿軟無力。 射出的箭失往往只有二十余步。 此等連弩作為百姓家中亦或者工坊中防賊的工具還可以。 至于上陣殺敵,則絕無可能。 也正因此,許奕在聽完朱宗年介紹后,方才會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 至于朱宗年手中的連弩,究竟是那貨真價實,還是夸夸其談,一試便知。 若貨真價實,則朱宗年于其心中地位愈發(fā)高漲。 若夸夸其談,其便再行敲打與收心之舉。 ...... ...... “王爺?!? 王大營靶場之上。 眼見許奕緩緩走來。 朱宗年急忙丟掉手中的兩把連弩,隨即拱手行禮。 “免禮?!痹S奕微微擺手,隨即低聲問道:“此連弩宗年有幾成信心?” 朱宗年聞言緩緩起身,眼角余光不由得掃過靶場兩側(cè)那數(shù)不清的士卒。 略定了定神后,朱宗年拱手道:“回王爺,臣對其有九成把握?!? 話音落罷。 朱宗年快速取下腰背間的兩個箭壺。 隨即自其內(nèi)取出數(shù)支箭失。 “王爺請看,此乃連弩之箭失,皆以鐵為失,失長八寸?!? “經(jīng)弩機擊發(fā),每失皆可飛出八十余步遠?!? “其力與軍伍常用七斗弓相彷。” 尋常軍伍所用弓箭大半為六斗至一石之間。 其射程最高可至兩百步。 但射程并不等于有效殺傷力,若是追求有效殺傷力,則敵我雙方相距百步內(nèi)最為合適。 若朱宗年所復(fù)原出的連弩當(dāng)真有七斗弓之力,有效殺傷力能達到八十余步。 那么此連弩,則可稱之為當(dāng)之無愧的軍國重器。 許奕聞言微微點頭,隨即伸手拿起朱宗年手中箭失。 尋常箭失通常由箭簇、木桿、尾羽三部分組成。 其中尾羽起到的作用便在于保持箭失本身的平衡。 因而箭失在遠距離飛行時,最離不開的便是尾羽。 但連弩不同,連弩所使用的箭失往往無法配備尾羽。 其之所以無法配備尾羽的根本原因便在于箭匣。 不同于弓箭與尋常弩箭。 連弩的所有箭失都需事先裝入箭匣之中。 若為連弩箭失配備尾羽的話,則很容易造成卡殼現(xiàn)象,使得箭失無法自行復(fù)位。 若箭失無法自行復(fù)位的話,連弩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許奕看來,朱宗年采用以鐵為失的思路無疑是極其合理的。 尋常箭失因無法配備尾羽,而整體重量過輕。 重量過輕的箭失射出后自然頗顯無力。 若遇到大風(fēng)天氣,莫說二十余步了,怕是十余步的距離都很難達到。 而以鐵為失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許奕掂量了掂量手中的八寸箭失,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了然笑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