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蘇曳是顯然極度忙碌的,因為改革旗務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還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軍務改革才是重中之重。
這次要組建六個師的帝國新式陸軍,其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從地方八旗抽調,三分之一從民間招募,剩下三分之一從太平軍和捻軍之中招募。上一次裁撤八旗京營,顯然是要輕松得多,因為十來萬人都在京師周圍,而這一次裁撤地方八旗,地方就相當廣了,整整有幾十個駐防區,每一個駐防區平均也就是幾千人。
蘇曳需要在先陸軍部下面組建裁軍委員會,總共有兩個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派遣幾十個欽差大臣,分別前往地方八旗的防區進行裁撤和招募工作。
第二個方案,就是下令幾十個防區的八旗軍自行出發,開赴前往幾個核心兵營,集中裁撤。
陸軍部稍稍商議,就決定采取第二個方案。
決定組建六個裁軍處,蒙古處,綏遠處,廣州處,西安處,成都處,南京處。
西北部分,不管是寧夏將軍,還是伊犁將軍所屬八旗軍暫時不動,因為這兩個地方現在非常危險。剩下所有的八旗軍,全部朝著這七個地方移動,接受裁撤。
遼東處,就是負責黑龍江,吉林,盛京三個將軍防區。
這三個地方要不要裁撤,引發了無比激烈的爭論,甚至是吵成了一鍋粥。
很多大臣都覺得,關外乃是龍興之地,這里的八旗軍是萬萬不能裁撤的。關于這點理由,蘇曳當然是絕對不認的。
但是左宗棠找到了蘇曳,詳聊一下。
“王爺,下官也覺得遼東處的三個八旗防區,不要全裁為好。”
蘇曳道:“你說說理由。”
左宗棠道:“王爺,伊犁將軍、寧夏將軍,駐藏大臣三處都不裁,那是因為這三個地方危急,哪怕八旗軍力再弱,也只能增兵,不能裁撤。而遼東面臨俄國人的威脅,同樣也不能裁撤。”
“當然,還有一個更加誅心的理由。俄國人一心想著我們中樞出現分裂,想著我國四分五裂,想要扶持八旗勢力。所以讓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頂在前面,是非常有利的。”
蘇曳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現在裁撤了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那就需要立刻派遣新的軍隊頂上去,就會面臨著和俄國人的直接沖突。
蘇曳道:“季高先生,您的具體意見呢?”
左宗棠道:“裁撤盛京將軍所屬的八旗軍,這樣能表現出裁軍的絕對態度。因為盛京是故都,連這里的八旗兵都裁撤了,其他地區也不要妄想。但是暫時保留黑龍江和吉林將軍,等到新的六個師陸軍練出來后,才進行換防,裁撤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
蘇曳思考了之后,覺得這是老誠謀國之策,點頭答應。
緊接著,僧格林沁又找到了蘇曳。
“蘇相,我有點擔憂。”
蘇曳道:“僧王請說。”
僧格林沁道:“我是蒙古人,但我更是大清人,我對大清忠心耿耿。”
蘇曳道:“當然。”
僧格林沁道:“朝廷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府,就是為了鎮守漠北。我們蒙古諸部大部分都是效忠朝廷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是烏里雅蘇臺將軍府的駐軍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監督甚至是鎮壓,抱歉我的話說得有點直,雖然這部分防區軍力不多,但是有軍隊鎮在這里,就能起到威懾作用,一旦裁撤了,恐怕引起人心之變。”
這個問題,當然也很重要。
可以這么說吧,陸軍部的幾個大臣也翻來覆去的討論過。
對于邊疆的裁軍,要慎之又慎。
所以,黑龍江,吉林,伊犁將軍,寧夏將軍幾個部分都先不裁。
但是,烏里雅蘇臺將軍府也是邊疆啊。
蘇曳道:“僧王,您有什么想法。”
僧格林沁道:“我主持蒙古處和綏遠處的裁軍,但與此同時,我率領半個師的兵力,入駐烏里雅蘇臺城,駐防一年時間,等到新的軍隊練成時候,再派遣有關要員與我換防。”
蘇曳微微皺眉,這有些殺雞用牛刀了啊。
僧格林沁威望高,資歷深,他是真的不舍得讓他離開京城。
蘇曳想了一會兒,道:“除了您,還能想到其他人嗎?現任的烏里雅蘇臺將軍明誼如何?”
僧格林沁道:“他不行。”
蘇曳道:“您說派遣半個師去烏里雅蘇臺城,我是絕對同意的,但是具體派誰去,我再思量。”
接著,蘇曳忽然道:“壽安公主可以嗎?”
僧格林沁微微一愕,一下子不知道作何回答,蘇曳還真是天馬行空。
因為鎮守烏里雅蘇臺的人,地位要非常崇高,單純的將領還不夠,還需要是一個政治人物,因為需要和蒙古諸部打交道。
因為這個將軍府,不但管軍,還管政,雖然很多稅都包給大盛魁了,但還是有很多事做的。
壽安公主成嗎?
她身份肯定是足夠高貴的,但畢竟是女人啊。
但想了想,她還真的可以,因為這些年她不斷奔走,充當九江經濟實驗區和蒙古諸部的橋梁,和大盛魁的北部商會關系緊密,而且因為和蘇曳關系密切,派去駐守的軍隊也會服從。
“還……真的可以。”僧格林沁道:“只不過那是苦寒之地,只怕公主不太適應。”
而就在這個時候,太監成壽飛奔而入道:“懿王,僧王,太后娘娘有請。”
蘇曳和僧格林沁前往三希堂。
此時,政事堂的其他幾個人也已經在了。奕,周祖培,焦佑瀛。
另外一位議政大臣,惠親王綿愉跪在地上,一動不動。
慈安太后道:“惠親王,您作為皇室長者,這個時候請辭,是對本宮有什么不滿嗎?”
綿愉叩首道:“老臣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咯?
慈安太后嗅了嗅,仿佛空氣中也有血腥氣。因為不久之前,菜市口剛剛進行了一場殺頭,殺了一千多人。
這當然表達了蘇曳的決心。
你們不是想要試探嗎?派出了一千多個底層旗人無賴,那就求仁得仁。
全部斬首,明正典刑,表明了旗務改革的堅定決心。
然后,綿愉就來請辭了。
慈安太后嘆息一聲道:“老皇叔,現在是多事之秋,西太后又去禮佛了,皇上又還小,皇宮就剩下我這么一個女流之輩,您作為長者又怎么忍心離開中樞呢?就當是看在先帝的份上,再呆一段時間可好?”
慈安太后這個態度,已經算是非常軟化,幾乎像是在哀求了。
她雖然對政治不敏感,但是也大概知道,惠親王綿愉的請辭會引起一定的連鎖反應。
盡管綿愉從來沒有對旗務改革一事有過任何公開表態,但如果在位的話,就需要做事。而現在請辭,就是他在表明立場。
不贊同旗務改革。
綿愉道:“啟稟太后,老臣年老體衰,已經不堪重用了。”
慈安太后道:“那也不必請辭,可以在府中休養啊。”
她依舊在努力挽留,然后朝著蘇曳望來,你這個始作俑者,還不出來說話?
“蘇曳,伱說呢?”慈安太后道。
蘇曳直接了當道:“惠親王既然感覺到身體不適,太后就不要強求了。”
這話一出,在場幾個議政大臣臉色劇變。
你蘇曳這么強硬嗎?
惠親王作為皇室長者,當今皇叔祖,有他在政事堂,很多事情還能為你擋風遮雨的。
現在他請辭,未必是真心要請辭,只是一種討價還價,希望你在旗務改革一事上稍稍退一退。
結果你的態度這么強硬,那就是一點商量余地都沒有咯?
聽到蘇曳的話后,惠親王綿愉直接叩首道:“太后娘娘不必再說,老臣請辭之意已決。”
接著,他直接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真是可笑,你是親王,請辭的僅僅只是議政大臣而已,你摘你的王帽有什么意義?
“老臣告辭。”而后,綿愉轉身離去。
頓時,場內就剩下五個人了。
慈安太后面露凄色,道:“政事堂又缺了一位,你們說,增補誰?”
周祖培和焦佑瀛兩個漢臣這個時候,真是一言不發。
蘇曳、奕倒是能夠舉薦新的人選,但是兩個人都沒有開口。
慈安太后道:“你們幾個商量好,再奏報上來,散了吧。”
……………………
鐘粹宮內。
慈安太后雙眼通紅地看著蘇曳,抿著小嘴,顯得很委屈。
“綿愉的福晉事先進宮過了,他的意思是,旗務改革不是不可以,但是動作不要那么大,稍稍緩一些,大家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慈安太后道:“他這邊請辭,只是故作姿態,你這邊旗務改革的條款稍稍緩一緩,他就不請辭了。”
“現在倒好,你直接說,你要走就走,就是一點余地都沒有了,談判的門直接關上了。”
蘇曳也沒有解釋,這個時候一點都不能妥協,今天退一步,明天就要退十步,后天就要退百步之類。
“這兩天睡得好嗎?”蘇曳柔聲問道。
“才好沒幾天啊,你又殺人,現在腦袋要裂開一般,只怕又要天天做噩夢。”鈕祜祿氏道。
蘇曳上前,輕輕揉按她的太陽穴。
“你別這樣。”慈安太后顫聲道。
不過,接下來蘇曳什么都沒有做,就只是輕輕地為她按摩。
“有個事兒。”蘇曳道。
“嗯。”慈安太后道。
蘇曳道:“這次裁撤八旗軍,僧王負責烏里雅蘇臺和綏遠。因為烏里雅蘇臺太過于特殊了,需要監視漠北蒙古,所以需要立刻派遣半個師的駐軍,還需要一個德高望重的人鎮守一年左右時間。”
慈安太后道:“你打算派誰去?”
蘇曳道:“僧王自薦,但我覺得大材小用了,想要讓壽安公主去。”
“四姐?她是女人啊。”慈安太后道:“而且,她……她還是你的女人,你舍得啊?”
蘇曳道:“不是沒法子了嘛。”
慈安太后道:“做你的女人,也真是倒霉。”
蘇曳輕輕一聲嘆息。
慈安太后道:“僧王負責綏遠、烏里雅蘇臺,那盛京誰負責?”
在慈安太后心中,盛京將軍防區最難裁的,因為這是故都。
蘇曳道:“原本我想要親自去負責的,但是想想也沒有必要,所以我想要讓倭仁去。”
慈安太后道:“倭仁,他是文官啊?”
蘇曳道:“盛京將軍福興,大概是沒有膽子起什么亂子的。倭仁對改革旗務感觸不深,而盛京最特殊,正好讓他去感受感受。”
慈安太后道:“盛京有什么好感受的?”
蘇曳道:“太后去過盛京嗎?”
慈安太后道:“沒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