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尤其是江南大營見證了這一切,還見死不救,簡直太好了。 為蘇曳下下步計劃,做了最好的鋪墊。 ………………………………………………………… 京城! 伯彥訥謨祜出現杜翰的府上。 “杜翰大臣提出的試探性進攻簡直絕了?!辈畯┑溃骸叭绱艘粊恚K曳一旦反抗就是有異心。但若不反抗,則會被朝廷一點點滲透,一點點收回權力?!? 杜翰道:“伯彥世子,我們之間就不需要客套了,有話直說?!? 僧格林沁和肅順不是一黨,所以和杜翰也不算一黨。 但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蘇曳,所以杜翰而伯彥二人,又算是絕對的盟友。 伯彥訥謨祜道:“但是在我看來,第一步和第二步不必分先后,而是應該同時進行?!? 杜翰陷入了沉默。 按照他的想法,算是一種溫水煮青蛙,先用第一步進行試探蘇曳,如果蘇曳沒有反抗的話,再去撤換王世清新軍內的蘇曳嫡系,再把王世清新軍從揚州調到天津。 站在政客的角度而言,這是穩妥的辦法。 但是在伯彥看來,這是完全不對的。 就是應該雙管齊下。 伯彥道:“原因有二,第一,我們的目的和皇上的目的是不一樣的。皇上只是想要試探出蘇曳有沒有異心,如果沒有異心的話,蘇曳還會在江西巡撫的位置上坐下去。但這是我們兩人的目的嗎?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把蘇曳趕下臺。” “對于皇上而言,這是試探性攻擊。而對于我們而言,就是攻擊?!? “把王世清新軍徹底調離,拔掉蘇曳的爪子。讓翁同書帶人去和蘇曳死斗,不管有沒有異心,都要讓他有異心?!? “第二,現在洋夷下了最后通牒,說六日之內要朝廷派人和他們談判,而朝廷這邊打算邊打邊談,所以打會維持一段時間。既然要打,那肯定要挑選最強的軍隊來打,為大清爭取最好的談判條件,要給洋人最大的教訓?!? “而現在整個大清表面上,哪一支軍隊的戰斗力最強?不就是蘇曳的那支新軍嗎?而且蘇曳不是口口聲聲說他的新軍要用來保衛京師,保衛皇上嗎?” “那么現在這個時刻到了,下旨命令王世清,立刻派遣新軍北上去天津,抵抗洋夷!” “所以,對付蘇曳的進攻,不能分為兩步走,而是要并為一步走?!? “現在洋夷威脅京師,危急之計,讓蘇曳新軍北上,那就是掌握著絕對的大義。蘇曳但凡阻止新軍北上,那他的真面目就會暴露于天下,甚至會身敗名裂。而王世清,更加沒有拒絕北上的道理。” “現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戰爭結束,朝廷和洋夷和談,這個理由就不夠充分了,這個大義也就不夠了?!? “所以,在拍翁同書去九江做知府的同時,也應該派遣欽差大臣前往揚州,命令王世清率領新軍北上天津和洋夷作戰。” 杜翰聽完之后,微微倒吸一口涼氣。 論狠,果然是你伯彥世子啊。 你不但想要讓蘇曳倒臺,還想要讓他一手編練出來的新軍,完全葬送在天津戰場啊。 但是,伯彥說得對。 現在確實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而且有一句話說得對,對于皇帝是試探,但對于他杜翰而言,更多是攻擊。 既然是攻擊,那自然要又兇又狠,想辦法置蘇曳于死地。 整整思考了一刻鐘。 杜翰道:“我立刻入宮面圣!” ………………………………………………………… 三希堂內。 皇帝聽到了杜翰的話后,頓時心思大動。 “讓王世清率新軍北上天津,和洋夷作戰?” 杜翰道:“皇上,現在我們要和洋夷先打后談,那肯定要先打得漂亮,才能談出一個最好的條件,否則如同何桂清的那種條件,我們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而現在大清哪支軍隊最強?毫無疑問就是蘇曳的那支新軍,唯有把這支最強的軍隊派出去,才能獲得最好的戰果?!? “另外,現在把王世清這支新軍調回來,才有足有的大義,蘇曳沒有任何理由阻止,否則就是有異心,而且會身敗名裂,讓天下眾人,看清楚他的面目?!? “另外,蘇曳是不是徹底失去了對新軍的控制,也能看的清清楚楚?!? 頓時間,皇帝也陷入了沉思。 被杜翰說了之后,這個念頭也如同野草一般滋生出來。 杜翰道:“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為了蘇曳好。徹底失去了兵權,蘇曳某些方面的心思才不會滋長,才能更加安分,這還算是保護了他。這支新軍現在就調回來,他也用不著念想了?!? 皇帝依舊沒有出聲。 足足好一會兒后,皇帝道:“行,那就這樣辦。” 接著,皇帝問道:“你覺得派誰作為欽使去揚州,命令王世清率領新軍北上天津?” 杜翰道:“臣舉薦鑲藍旗副都統德興阿,讓他和翁同書一起南下。一人去揚州帶著王世清新軍北上天津,一個去九江擔任知府。” 皇帝思考了一會兒,點頭道:“行,那就命令德興阿做這個欽差去揚州?!? “另外,命令漕運總督,準備足夠多的大船,務必一次性把在揚州的王世清新軍帶回來,用最快的速度投往天津戰場。”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另外命令直隸總督譚廷襄,拼命地打,無論如何,也要支撐一個月左右,等到王世清的新軍到來?!? “告訴譚廷襄,洋夷的艦隊上不了陸地,他手中的軍隊那么多,堅持一個月,綽綽有余?!? “一定要打出大清的威風,讓洋夷在談判的時候,才不能為所欲為,得寸進尺!” 杜翰頓時拜下道:“嗻!” “圣明,無過于皇上!” 然后,皇宮之內出了兩隊人馬。 一個是去天津傳旨,讓譚廷襄拼命打,務必和洋夷對抗一個月。 另外一個,就是去向德興阿傳旨,讓他作為欽差大臣和翁同書一起南下。 這個兩步并一步,伯彥算計得很好,甚至一流。 但可惜的是,他的謀劃,反而成全了蘇曳。 又上一計助攻。 倒真要謝謝他了。 ……………………………………………… 大沽口! 經過了六天的時間,清軍在大沽口炮臺以及在后方的天津城,嚴正以待。 直隸總督譚廷襄,在眾軍拱衛中,威風凜凜。 前后軍隊,密密麻麻,不計其數! 很快,朝廷的使者到來,想直隸總督譚廷襄傳達了皇帝的口諭。 “洋夷萬里迢迢而來,距離香港補給也甚遠,而我軍以逸待勞,占據主動?!? “并且,洋夷的陸軍在廣州,戰艦上不了陸地,你有炮臺和堅城在手,至少堅持一個月,蘇曳曾經統帥的新軍就會北上加入戰場,屆時將如虎添翼?!? “能戰,才能止戈談和。你一定要打出朝廷的威風,只要堅持一個月,朕就給你記功!” 直隸總督譚廷襄道:“臣遵旨,一定打出威風,不給皇上丟臉!” 半個時辰后! 英方給出的六日期限已到。 聯合艦隊再一次派出了使者,向譚廷襄道:“六日期限已到,貴國談判使者何在?” 直隸總督譚廷襄道:“皇上有旨,讓你們艦隊先后撤五百里,再派員和你們談判?!? 使者聳了聳肩膀道:“這是你們自找的?!? 然后,他乘船返回到戰艦之上! 半個時辰后! 雙方大戰,正式爆發! …………………………………………………… 注:第一更送上,這一章寫到早上十點半,無語了! 最近劇情,不是太好寫,但請放心,我會遵照歷史軌跡下,寫得更爽。 有月票恩公,投我幾張,謝謝大家,我去睡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