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雖然態度嚴厲,但這句話更是說到皇帝的心里去了。 他始終覺得,如今局面崩壞,能怪得了朕嗎? 朕做錯了什么? 還不是先帝留下的爛攤子,尾大不掉? 蘇曳道:“所以臣一直在問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每日都捫心自問,皇帝待臣越好,臣就越發痛楚,不知道該如何回報君恩。” “前幾日我帶著壽安公主回京,轉頭看了一眼,一千名八旗騎兵,打人家八十名捻匪騎兵,竟然被人家殺得人仰馬翻,臣完全不敢置信。” “什么時候,我八旗軍竟然淪落至此,腐朽至此了?” “這樣的軍隊拱衛京師,拱衛皇上,臣寢食難安。” “所以今日朝堂之上,臣知道說這樣的話,會讓人痛罵,會讓人恥笑,會成為八旗公敵,成為綠營公敵,但臣還是說出來了。” “不破不立,這群人腐朽了,這個膿包沒有人敢捅,臣就替皇上捅了。” 皇帝嘆息道:“你啊,你啊,不知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嗎?” 蘇曳道:“時不我待。” “臣心中只有皇帝,沒有其他人,臣一心只想著趕緊練出新軍,為皇上殺敵,把天下的反賊統統滅掉,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讓皇上之名,直追高宗,直追圣祖。” “臣只想著皇上以后,只聽捷報,再無戰敗噩耗。” “一想到皇上聽到戰敗噩耗的樣子,臣就五臟六腑具焚。” 這一番話,頓時又讓皇帝感動了。 常人說出來,皇帝或許不信。 但蘇曳剛剛用生命證明了自己的忠誠。 面對幾百個捻匪,他一人一騎,直接沖殺而出,帶著壽安公主殺了幾進幾出,傷痕累累。 面對致命洋槍,他毫不猶豫撲上來,為皇上擋槍子。 這樣的人,你懷疑他的忠誠? 頓時間,皇帝也被蘇曳說得心熱了起來。 忍不住問道:“蘇曳,這個新軍真的如同你說的那么厲害嗎?” 其實,皇帝心中還有一個疑問。 蘇曳在文舉鄉試證明了自己,也在武舉鄉試證明了自己。 但領兵打仗這一事上,還沒有證明過自己。 在南方戰場,蘇曳屢敗屢戰,買首級,虛報戰功,臨戰脫逃,也都是真的吧。 所以,皇帝真怕他又是一個趙括。 趙括的文事,何嘗不強? 趙括的武論,又何嘗不強? 結果呢?長平一戰,斷送了趙國所有元氣。 蘇曳道:“皇上,臣知道您心中在想,我在南方戰場,屢戰屢敗,不堪一用。” “但關于這一點,臣有話要說。” “臣去湘軍,雖有湊巧,但進入之后,發現被困其中,無法作為。” “臣當時只有一個心思,偷偷潛伏在湘軍之中,幫助皇上盯著曾國藩,必要的時候,鳩占鵲巢,把湘軍指揮權為皇上奪過來。” “所以為了取信曾國藩,我一門心思為他出謀劃策,甚至他獲得湖北巡撫一職,都是臣為他謀劃的,而且沈葆楨當時是臣的未來岳父,臣覺得這條路子是妥當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為了讓曾國藩不警惕,我表現得不堪兵事,并且給他遞上了無數把柄,但還是沒用,他還是把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第一次田家鎮之戰,臣第一次獨當一面,攻打半屏山,結果臨戰脫逃。” “皇上覺得,臣是怕死之人嗎?” 當然不是! 這一點皇帝最有發言權了。 怕死之人,就不會一騎沖百匪了。 怕死之人,就不會為皇帝擋槍子了。 蘇曳道:“臣之所以逃跑,是因為有人在背后對臣下黑手,他們要在戰場上,偷偷殺我了,然后以陣亡的名義,匯報給皇上。” 皇帝氣得渾身發抖:“竟然如此,果然如此!” 蘇曳道:“他們處心積慮,就是為了將臣這個釘子拔掉。” 這一切都解釋得通了。 說蘇曳不通兵事,屢戰屢敗,或許還說得過去。 但說蘇曳膽小如鼠,臨戰脫逃? 鬼信啊! 天下還有比他更加勇敢之人嗎? 蘇曳道:“如今我大清,就兩支軍隊能打。僧王的科爾沁騎兵,曾國藩的湘軍。僧王的忠誠,臣絕不懷疑,但他要為皇上守住北方,那么曾國藩的湘軍呢?他們的忠誠呢?” 皇帝頓時咬住牙根,此話說到他的痛處。 蘇曳道:“臣只是一個紅帶子,還無權無勢,曾國藩就視臣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要除掉,就是不想皇上的人染指他的軍隊。” “塔其布雖然是滿人,但他對曾國藩何等忠誠?結果呢?九江之戰,死了!” “如今湘軍,已經沒有半個皇上的人了。” “今后如果湘軍徹底滅了發逆呢?那整個東南幾省,還是皇上的嗎?還是大清的嗎?” 蘇曳的話,振聾發聵。 “皇上,臣每每想到這等局面,便寢食難安啊。” “臣為何想要一門心思編練新軍?就是看到如此危局啊,皇上手中不能只有僧王一支能打的隊伍啊。” 從頭到尾,蘇曳都完全不說僧格林沁的壞話。 因為進讒言,一次只攻擊一個人,效果最好。 “臣若練出了能打的新軍,能夠讓皇上如指臂使,說打哪里就打哪里?哪怕刀山火海,哪怕虎穴狼群,臣也絕不皺眉一下,帶著這支軍隊沖上去,為皇上殺出一個朗朗乾坤!” 聽到這話,皇帝也忍不住熱血沸騰。 再一次想起蘇曳一人一騎,殺向幾百馬匪的畫面。 千言萬語,都比不上一次實際舉動。 頓時間,皇帝心動不已,幾乎想要一口答應了。 但還是先暫時壓下激動的心思。 “蘇曳,你的忠心,你的心思,朕算是明明白白了。” “朕很感動,你的話朕完全聽進去了。” “本來還覺得是你太心急,但現在看來,也不得不急。” “但你這件事情太大,朕再權衡一下。” 接著,他又補充了一句道:“幾日之內,朕便給你回復,可好?” 這句話,皇帝不該說的。 但他這個人,心情激蕩之下,心機就沒有那么深了。 蘇曳躬身道:“臣讓皇上為難了。” “臣告退!” 他知道,今天火候差不多了,不能再燒了。 皇帝道:“你等一下。” 接著,皇帝揮毫潑墨,給蘇曳寫了一幅字。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 “這幅字,你拿回去,你我君臣,共勉。”皇帝道。 蘇曳恭敬:“臣,謝主隆恩!” 然后,他接過這幅字,離開了皇宮。 …………………………………………………… 接下來,果然又在京城掀起了軒然大波。 八旗將領,綠營將領,紛紛痛罵蘇曳。 憤慨不已。 你蘇曳什么意思? 編練新軍? 就是說我們不行了唄?你這是指著和尚罵禿驢啊? 就顯得你能耐唄? 得了一個文武雙解元,看把你能耐的,看把你飄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誰在南方戰場屢敗屢戰? 誰在戰場上臨戰脫逃,還讓曾國藩絞死? 別以為中了文武雙解元,大家就忘記了你曾經的丑事。 大家學問不高,但趙括的紙上談兵,大家還是知道的。 什么時候,我大清輪到你出頭了? 你算老幾啊? 不過,滿漢中高層,卻都覺得蘇曳忠是真的忠,但傻也是真的傻。 好好的高官厚祿就在眼前,升官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了。 結果你硬是要去捅馬蜂窩。 你要去練新軍,就是得罪了整個大清的武將階層。 而且皇帝保守,你想要讓他打破自己的原則讓你編練新軍,純粹是白日做夢。 白白消耗了圣眷,還成不了事。 你是真的蠢! 今天的倭仁,沒有出現彈劾蘇曳。 他也不支持編練新軍,因為他也是保守派。 但是……他卻更感慨蘇曳的忠誠。 少年人,有才是真的有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