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謂的干線客機,就是最大載客量在200人以內,飛行里程6000以內的中短途航線,在民航客機領域,其實只屬于中型客機。 不過這種客機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至此,客機的壟斷和卡脖子,其實已經算是解決了一半以上。 剩下的就是像a380這種,最大載客量在300以上,能夠進行遠程跨洋飛行的的大型寬體客機,這也是航空制造業的頂級產品。 它的需求量看似較少,數量只有18%左右,但是頂不住它一架頂兩三架的高單價啊。 但這種大型寬體客機的研發制造難度太高了,哪怕華國也不是那么有信心,于是最后拉上了航空技術底蘊比較足的老毛子,雙方一起合作研發r929。 但雙方磕磕碰碰了十多年,最終還是不歡而散,r929項目也變成了929項目,首飛日期更是成了個未知數。 所以在康馳已經搞出t1200超級碳纖維材料的情況下,如果又搞出了個50噸推力的渦扇航發,那光是929項目的問題,至少就解決了一大半。 但問題是,這東西哪有這么好搞? 929的j-2000發動機設計推力是35噸,尚且都讓商飛頭大了這么多年,你這上來就是50噸。 步子是不是太大了點? “康總,不是說我不相信你,然后這款發動機到底適不適合運20也暫且不論,畢竟咱們搞科研的也不怕試錯。”董俊有些無奈地說道,“但問題是你這步子邁這么大,要多久才能搞出來?發動機還沒開始搞,就讓我們造機身,是不是太心急了點?我們這產能也是有限的……” “產能不是問題。”康馳直接反駁道,“蔡總就在這,如果伱們是因為幫我造運20而耽誤了運20的交付,蔡總絕對不會怪你們的,對吧蔡總?” “啊?嗯……對!” “……” “還有,我也不是白嫖你們,幫我造機身該是多少錢,我一分不少地付給你們,至于我的發動機要多久才能造出來……” 康馳腦子迅速轉了轉,開口道,“反正肯定比你們造機身快!” 果然不出康馳所料,聽他這么說后,董俊當初就忍不住反駁道“這不可能!” “不信?那要不我們比個賽,看誰先造出來?” “比就比!” 不錯不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看到已經上套的董俊,康馳也頓時松了口氣。 這人一旦中了激將法,就不怕他陽奉陰違拖延了自己的計劃。 為了再上一道保險,康馳又主動提議道“既然是比賽,不如就設點小獎品吧……你們想要什么?” “我們想要什么?” 董俊頓時遲疑了片刻,才最終鼓起勇氣說道“你要是輸了,就把銀鶴的圖紙也給我們學習學習唄。” 康馳頓時笑了笑。 果然,他們雖然表面上沒什么,但為運20圖紙的事情,心里始終有個疙瘩,找到機會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來個以牙還牙找回面子…… “沒問題,但如果你們輸了,就得當著你們項目部所有人的面,大喊三句康總牛逼!” 此話一出,所有人頓時都尬住了。 這…… 這么不要臉的嗎? 其實康馳也挺尬的,但他知道對于這些科研人員來說,沒什么比面子更重要了,因此相比于實質性的獎懲,這種涉及臉面的東西,反而更具殺傷性。 只要他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果然,當董俊想象了一下那個畫面后,頓時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咱……能不能換個?” “這么快就認輸了?” “不是……我……我們沒意見!” —— 離開西飛后,蔡耀斌立即忍不住對康馳豎了豎拇指,笑著說道“康總牛逼!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得了張達遠院士的真傳呢。” “哈哈,這招也確實是和張院士學的。” 康馳隨后又笑著和蔡耀斌講述了當初搞euv光源的時候,張達遠的瘋狂拉怪操作,聽得蔡耀斌忍不住大笑道“這事還真是他才干得出來,張味十足!” 不過在笑過之后,蔡耀斌又忍不住有些擔憂道“不過你確定你真能這么快搞出來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