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除了技術保留這道保險,康馳還在正、負極和電解液等材料上,設立了一道專利堡壘。 只不過用這道專利壁壘的技術,只能制造出150wh/kg能量密度的鈉電池。 如果有人想繞過這道壁壘,制造出同等甚至更高能量密度的鈉離子電池,難度將呈指數上升。 島國人在氫能源上面,其實就是這么搞的, 他們直接在氫能源技術路線的起點建了個收費站,讓所有想要走這條路的人,都得交一筆保護費。 關鍵是,他們路都沒修好,你要往這邊走的話還得自己修路。 所以除了島國,其他國家壓根就沒興趣陪他們玩氫能源。 不過康馳比他們厚道多了,他不但建了個收費站,后面的路還修好了,其他人真想走的話,他不介意收一筆過路費讓他們過去。 但到了300wh/kg之后,不好意思,那就是他的私人領域了。 況且從150-300wh/kg的這條路這么長,一般人沒個十年八年的估計也走不完。 而到那個時候,指不定鈉電池都快被新的電池淘汰了…… —— 花城,瑤臺食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當何繼躍從sf快遞小哥手上,接過快遞之后,內心其實是抗拒的。 因為這個快遞,幾乎要把他的口袋都掏空了…… 表面上他是一家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的老板,聽起來似乎很風光,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只有兩個人。 他,和他的小媳婦。 公司其實也是剛成立沒多久的‘小作坊’,連工作室都稱不上。 何繼躍原本在電視臺欄目的外包公司當攝像,自己拍的美食節目能在電視上播放給觀眾,其實還是挺開心的。 只不過,片尾的創作人名單中,從來就不會出現外包公司的名字,更別說是外包公司的某個小攝像了。 而且現在連電視臺都卷得厲害,他們外包公司就更別說了。 所有員工往死里壓榨,打著電視臺的旗號,招了一批又一批的‘實習生’給公司換血,目的就是淘汰他們這些干久了的‘高薪’老員工。 雖然那群實習生天天師傅、老師地叫,但天知道他們的‘何老師’每個月的工資,其實只有六千多塊錢…… 最終何繼躍還是離職了,然后和老婆商量了一下,最終決定自己整個公司,創業搞自媒體。 可惜自媒體行業同樣內卷得厲害, 何繼躍視頻的拍攝水平確實厲害,但生產有網感的視頻內容并不拿手,因此搞了半年多,也只能說餓不死。 能不能加餐,全看能不能撈到點外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