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方子業是袁威宏第一個學生,在身邊老老實實地待了兩年多,方子業的長進,袁威宏自然都看在眼里。 方子業馬上搖了搖頭。 老師給了一篇‘超碩士自然領域’的一區sci,方子業哪里敢說寫文章不好,只是自己實力不夠,若是自己可以持續性產出這樣的高質量文章。 莫說是讀博士了,就算是在科室里懟著副教授偶爾開個玩笑,對方也得受著。 做科研,可不僅僅只是讀博的捷徑,也是升職稱的一種捷徑。 因在臨床,對話的只是病人,而科研成果,就是對話整個世界,向全世界輸送你個人以及你所在單位的聲音。 難度也完全不同。 袁威宏這就才騎車走了…… 然而,等翌日,袁威宏再看到方子業時,方子業仿佛是變了個人似的,早上的八點到十二點,就在病房里泡著,對著自己分管的三個病人,從查體入手,一直到病歷書寫結束,一絲不茍,力求毫無瑕疵。 每一字一句,仿佛都仔細斟酌,錙銖必較。 每一個醫囑的使用,方子業甚至都找來了文章的支持,然后偶有需要修改的,便先垂詢袁威宏這樣用可不可以,算不算紙上談兵。 而方子業這樣的舉動,這樣的證據鏈,這樣謹慎的行為,即便是方子業的老師,袁威宏,也深感壓力。 不敢說別人發表的文章絕對無用,可也覺得,就只是為了降低極小數據的并發癥概率,而換一種無關痛癢的藥物,其實完全沒這個必要。 可秉持著謹慎的原則,兩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完全一樣,袁威宏也就授權予以修正。 袁威宏還聽到自己目前最小的學生揭翰回報,揭翰發現自己的師兄方子業,下午四個小時泡練功房后,必然會去菜市場里面買諸多的一兩斤回家,也不知道是在做些什么。 而在值班,無法去練功房的時候,方子業在做的事情就是,對每一個新入院的患者,都如臨大敵,力求仔仔細細。 值班醫生的任務就是,做好新病人的入院接收。 需要負責的就是,建立病歷模板,開好術前醫囑。然后在翌日,讓管床醫生接管即可。 然而,因值班日的新入院病人的第一接診權,屬于值班醫生,方子業便毫不猶豫地懟了上去,問病史之詳細,查體之全面,甚至于不惜把診斷學教材拿進操作室里比對著一一進行檢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