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兩個督伯,各管一半人,互相監督,互相競爭,如此甚好。 “本幢之兵,人數雜亂,今有五百六十一人,故編為十二隊。”糜晃繼續說道。 簡單來說,一二三隊多為孩童少年,人員滿編,稍有超出;四五六七隊為老人,原本滿編,現在缺編了二十多人;八九十隊為精壯,同樣不滿編;十一、十二兩隊是新來的募兵,素質相對不錯,處于滿編狀態。 “隊主楊寶,向有忠義之心,拔為督伯。” “隊主邵勛,武藝出眾,帶兵有方,亦拔為督伯。” 糜晃飛快地念完兩個人的名字,隨后看了一眼王導。 王導清了清嗓子,上前附耳說了幾句。 糜晃面露難色,低聲道:“楊寶此人,本事有限,怕是帶不好兵。王參軍過于抬舉他了。” 王導皺了皺眉,貌似不悅。 這兩個人他都見過。 楊寶沒給他留下太深的印象,唯唯諾諾一武夫,撐死了有那么點武藝和帶兵能力,算不得多高明。這類人,他見得多了。 邵勛此人就有點看不透了。雖然禮數不缺,但整個人就給他一種很不好的感覺。一開始他沒想明白,回去后一琢磨,反應過來了:不愿對他低三下四,沒有諂媚的巴結,沒有把自己擺在低賤下等人的位置上。 王導出身瑯琊王氏,是北方最有名望的一批士族。日常生活中,他早就習慣了小姓、寒素門第對他的巴結,更習慣了普通人見到他時那種景仰、自卑的態度。 誠然,邵勛在禮節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禮節之外呢?他沒有額外或者說“多余”的表示景仰的巴結,在王導看來,這就是桀驁不馴,讓他不太喜歡。 這是一種微妙的情緒,沒法對外人言說,但確實存在著。 因此,在涉及到督伯問題時,他建言增設一員,互相鉗制。在討論兩位督伯分管范圍時,他再次插手,打算讓邵勛分管一批老弱殘兵。 這些,對他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隨手為之罷了。但他知道,對邵勛這類普通人而言,往往決定了命運——上層的一粒沙,落到底層,可能就是一座山,讓人難以承受。 “王參軍……”糜晃稍稍思慮了下,斟酌道:“其實,如今很多什伍并不堪戰,或可裁并。譬如那些老人,武帝時便詔令歸家。而今正是用人之際,卻不能這么做,不如令其在塢堡屯田、警戒小盜,不再參與操訓,明年放歸家鄉,也是一樁積德之事。年幼孩童,一般料理,如何?” 王導默然片刻,忽然一笑,道:“糜督護倒是有些急智。” 糜晃心中一突,覺得王導說話陰陽怪氣的,不過在想起裴妃的許諾后,硬著頭皮說道:“聽聞王參軍與瑯琊王睿交相莫逆……” 王導聞言,雙眼一凝,冷笑兩聲后,一甩袍袖,道:“我還有事,先行一步,此間之事,糜督護自決即可。” 瑯琊王家族與瑯琊王氏關系密切,多次聯姻。 到了這一代,司馬睿與王導本人更是知交好友。但司馬睿現在陣營不明,其叔父司馬繇甚至是鄴城司馬穎陣營的,而王導的主公司馬越則是長沙王司馬乂陣營的。 司馬穎、司馬乂目前看起來還算融洽,合作愉快,實則關系不睦,早晚要大打出手——司馬乂刻意拉攏禁衛軍,就是為了將來翻臉做準備。 糜晃此時把話說開,已然得罪了王導。就本心而言,其實有點惶恐。瑯琊王氏這座大山,壓得他心頭沉甸甸的。 不過,人已經得罪了,還能怎么辦? 想到此處,他做出了決定:將新招的百名募兵交給邵勛管帶,其他改歸并裁并就裁并。 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做取舍,如此而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