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了一下,今天又多四個盟主,謝謝讀者老爺們支持。本來打算明天還加更欠賬的,但這會已欠6次盟主加更,先還一更吧,剩下五更明天開始慢慢還。再次感謝。) “嘩啦啦!”甲葉子鏗然作響,聽著就讓人賞心悅目。 “還不錯?!鄙蹌卓粗砩系蔫F鎧,滿意地笑道。 這是一領(lǐng)筩袖鎧,是這會最流行的鐵鎧。 東漢后期出現(xiàn),三國時諸葛亮曾對其進(jìn)行工藝改良:“敕作部皆作五折剛鎧,十折矛以給之?!?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很難進(jìn)行技術(shù)保密的。于是,比原版更精良的諸葛筩袖鎧很快流傳了出去,風(fēng)靡于三國兩晉時期。 一直到南朝宋,依然視諸葛筩袖鎧為珍品。 由后世出土資料可以看出,此鐵鎧呈魚鱗狀,胸、背連綴在一起,由肩部向下有筩袖,袖口收于肘部以上。 筩袖鎧之外,還有一種用皮革制成的筩袖甲,整體呈龜背形狀——所以,一般書中提到“甲士”,并不一定身著鐵鎧,也可能穿著皮甲等其他護(hù)具,鎧和甲并不完全等同。 邵勛很滿意身上這件筩袖鎧,但總覺得還缺點(diǎn)什么。 他想起了昨天收到的幾樣物事。 一件大紅色的戎服,是他特意列出款式,最后由莊園內(nèi)工匠制成的。 戎服名櫜鞬(gaojian),“紅帓首,靴袴,握刀左,右雜配,弓韔服,矢插房”。 簡單來說,戎服左邊佩刀,右邊有盛放箭囊和弓梢的地方,再配上綁扎于額上的“絳帕”(紅抹額,日軍“月經(jīng)帶”原版,紅色),下身穿著袴奴,腳蹬靴,非常實(shí)用,穿上后活脫脫一副中晚唐大將、節(jié)度使的造型。 魏晉軍隊有獨(dú)立建制的“弓營”和“弩營”,他們沒有專門設(shè)計適合弓手、弩手的作戰(zhàn)服。唐代要求軍士全員會射箭,全員參與近戰(zhàn)搏殺,全員長短兵器都要會用,因此戎服設(shè)計較為復(fù)雜,弓這種每個人都要攜帶的標(biāo)配武器更是重中之重——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以后,部隊里沒有專門的弓營,因?yàn)槔碚撋厦總€人都是弓箭手。 鬼知道邵勛怎么對櫜鞬服如此熟悉的,反正他自己想了很久都沒想起來原因。 但這種作戰(zhàn)服是真的好用,左邊抽刀,右邊拿起弓梢就上弦、校準(zhǔn),然后拈弓搭箭,左手手臂上還有專門綁扎小圓盾的地方,背上還可插一把長刀、重劍,沒有使用步弓的時候,右手一般還拄著根長槍——如果嫌長槍太輕,可以專門打制一把步槊,接戰(zhàn)時可以敲擊、橫掃敵人的長矛。 總之十分方便,武裝到牙齒的感覺。 “隊主穿上鐵鎧,果然英武。”什長黃彪笑得合不攏嘴,趾高氣揚(yáng)地站在他身旁,用挑釁的眼神掃著其他隊,說道。 被他掃過的人,紛紛低頭。 邵勛也瞟了一眼。 這些兵太溫順了,大概上級克扣他們糧餉,都不敢反抗的。 這既是優(yōu)點(diǎn)也是缺點(diǎn),在如今天下大亂的情況下,弊端更明顯一些。 夫戰(zhàn),勇氣也。 士兵沒有心氣,還指望他們爆種? 面對敵人的鋒刃,你敢不敢扒了衣甲,赤膊上陣,肉袒沖鋒? 全幢五百人,他看不到任何一個敢這么做的。 難搞。 “幢主來了?!蓖蝗挥腥撕暗?。 遠(yuǎn)處轔轔駛來一輛馬車,很快停在陣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