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2章你們是不是忘了 中書省封還了皇帝的那道諭令,范錚雨過晴了。 身為權(quán)力中樞的三省,有權(quán)力封駁皇帝不合理的詔書——雖然這也得看皇帝是誰。 被封駁了諭令的李世民,郁氣難消,拋下前來親自迎娶公主的大唐河源郡王、吐谷渾烏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諾曷缽,到咸陽狩獵去了。 身為子,還不如當(dāng)初身為秦王快活,可以肆意而為! 直到五后,三省遣人稟報,高句麗、新羅、西突厥、吐火羅、康國、安國、波斯、疏勒、于闐、焉耆、高昌、林邑、昆明及荒服蠻酋來進(jìn)貢,李世民才消了火氣,轉(zhuǎn)回長安。 注意,這個昆明,指的不是后世昆明! 《舊唐書》上沒有提及,但《唐會要》提到,昆彌國,又稱昆明,與爨族以西洱河為界,貞觀十九年,梁建方征服昆彌國,得戶十萬九千三百,大約是云南西部與四川西南交匯地帶。 不得不承認(rèn),楊師道的出手,相當(dāng)精準(zhǔn)。 換別人來,范錚少不得耍耍賴皮,在敦化坊躲一段時間的懶。 皇帝耍得脾氣,我范錚耍不得? 國子丞姬寧如之事,恰恰是一個宣泄口。 換誰來,范錚都可以撒潑打滾,磨蹭著不肯坐衙。 偏偏,孫行的顏面范錚不得不給,元鸞看似獨斷專行的話,卻是在給娃兒臺階下。 重歸察院公廨,不僅劉諳、華鳴、李義府笑容相向,就連不對付的闞苫都強(qiáng)擠出僵硬的笑容。 雖然闞苫還不至于諂媚到過來討好,可笑容已經(jīng)明了一牽 惹不起,以后再也不敢搞針對了。 范錚腦子抽抽,涼州一行違背圣意,卻在整個法司體系聲名鵲起,中流砥柱的名聲,連“年輕一輩”四個字都不配搭載上了。 這話,還不是御史臺自吹自擂,是剛剛從大理卿右遷刑部尚書的劉德威的。 從三品升正三品,多年媳婦熬成婆,比起前朝為郡守的阿耶,真是強(qiáng)爹勝祖了。 孫伏伽轉(zhuǎn)回大理寺,陰差陽錯地成了一手妙著,由大理少卿擢為大理卿,正好補(bǔ)這個缺,能力、資歷都無人置喙。 孫伏伽想討要范錚入大理寺的念頭愈發(fā)強(qiáng)烈了,范錚的名頭越響亮,于公于私越有好處。 看著整個公廨的笑臉,范錚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自己是爬到樹尖尖回頭看的猴子。 辰時,御史大夫李乾佑與治書侍御史韋悰,聯(lián)袂到察院走了走,就連柳范都只是打了個招呼,卻與范錚閑話家常,看得李義府陣陣心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