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顯然,這是一個龐大的數據。
要知道人類差不多可以達到十倍光速,航行差不多兩年,由于是仔細探索故而并不能一直保持最大速度航行,所以探索下來發現,這片空間差不多就是十光年半徑,如同它是個球形空間的話。
不過顯然它不是球形空間,而是一個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折疊起來的空間,不但是折疊的空間,還是首尾相接連的空間。遺憾的是人類就算將其逛了一遍,卻仍然不知道它是怎樣的折疊結構,有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而如此大的空間,差不多每隔0.5個天文單位就有一顆菱形晶格。
如此多的0和1組成的數據系統無疑十分龐大,且還不一定說一虛體晶格就只能代表一個0、一個實體晶格也不一定只代表一個1,因此擺在人類面前的事一堆數字的排列組合。
不過排解組合無非窮舉而已,只要計算機足夠強大,就能在短時間內算出一個個可能的結果。
至于什么是可能結果,那可能性就多了。
一是可能如同當時動態圖文明那般的數字圖像,因為需要給數十億年后的新生代文明傳遞信息,用普遍的光感官傳遞信息是有可能的。二嘛,可能是一些宇宙物理規律的表達,或許是數學表達,或許是物理表達,但這類表達需要知道這些0和1背后的密碼,也就是如同人類將0和1信號轉化成功自然語言一樣。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么人類還需要找到隱藏在這片宇宙中的密碼,這個難度就有些大了,畢竟逛了一圈,人類除了發現虛體晶格和實體晶格之外啥也沒發現。
還有第三種可能,這些數字就是一堆純數字,它們可能代表某種意思。這種可能同樣也需要人類知道虛和實背后的密碼,換句話說就是0和1到底是什么進制的表述,還有先驅者使用的數學系統是否跟人類一樣。
從人類自己的角度看宇宙,其他文明用跟人類一樣的數學系統是有可能的。這里說的一樣數學系統并不是指1、2、3、4、5、6這樣的數字,而是說其他問定義的1跟人類定義的1概念相同。
書寫系統大概率不一樣,但每個書寫系統中定義的1的概念大概率一樣。這是因為自智慧誕生的那一刻起,所接觸到的事物都是有形狀概念的,不論是大到一個太陽、一顆月亮,還是小到一個個體、一塊石頭、一灘水,都有1的概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