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了英仙旋臂,恒星之間的密度漸漸變大了,但因為還在懸臂邊沿地帶的緣故,也不算太密集,恒星之間的平均距離大概在七十光年左右,這樣的距離對于橫跨旋臂那條航線來說已經夠近了,這也使得人類不需要為資源發愁。
四級文明層次的科技,只要有恒星系統就可以獲得能源,就算沒有巖質星球也可以從氣態行星那里撈取足夠的氫氦氫等輕元素,然后通過將之用于輕核聚變獲取能源,再用輕核聚變能源為反應堆,進行分離從而獲得氫分子的反物質。
當然,沒有巖質行星的話,就沒法獲得重金屬元素了,不過宇宙那么大、英仙旋臂那么多恒星,人類根本不用擔心,這個沒有,繼續前往下一顆恒星系統就是了,畢竟每次航行又不會把燃料都耗光光。
而面對平均七十光年的??奎c,人類也不打算一顆一顆恒星地走,而是每一次航行都至少橫跨三百光年。人類艦隊加滿燃料一次能走五百光年,只走三百多光年主要是為了省些燃料下來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而不一個個七十光年的走則是為了隱蔽性和省時間。
就這樣,人類大艦隊一路在英仙旋臂邊沿航行,年復一年。
忽然在某時間點,天琴號收到了一條來自探測小隊的消息,說是在航線的附近發現一顆中等質量黑洞,距離航線僅有5光年不到,問天琴號是否要改變航線。
5光年不到很近了,靠太近會對曲速航行照成影響,所以當然要改道。
得到消息的天琴號立刻讓“天河之光”根據探測信息改變航線,不是直接改變整條航線,而是在虛空中拐個彎,繞開黑洞所在之后繼續向著目的地前進,人類艦隊每次航行都由富余燃料,在宇宙空間中拐幾個彎不成問題。
將命令向整個大艦隊傳達下去之后,人類的科學家們也沒閑著,在申請得到同意之后,便往黑洞所在區域排除更多探測器。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一,人類之前對它的觀測都是遠遠觀望,踏上星空之后,人類也是一直疲于奔命,根本沒有時間也沒用經歷專門湊近到一顆黑洞旁邊進行觀測,而這一次就是個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