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銀河系的真實情況跟人類地球時代經常看到的銀河系圖并不同,或者說,跟常人看到的圖片所認知的不同。
它總共有四大旋臂沒錯,乃是盾牌-南十字臂、人馬座-船底臂、矩尺臂、英仙臂,還有一條旋轉而形成的外臂乃是矩尺臂的延伸,人們熟知的獵戶座旋臂實際上是人馬臂的分旋臂,人馬座-船底臂的前段就是人馬臂,獵戶座旋臂往端就是船底臂。
獵戶座旋臂是加在人馬座-船底臂和英仙旋臂之間的旋臂。
而如今人類所在的位置,就是獵戶座旋臂中末段,與英仙旋臂隔著一片恒星極為稀疏的茫茫虛無空間。
星圖中所示的位置就在對面,人類的望遠鏡能看到,卻因為恒星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的關系不能直接橫跨。
是的,就算是旋臂之間,也是有恒星的,那些恒星也跟銀河系中的其他恒星一樣受到銀心引力束縛,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
只不過旋臂之間的恒星不像旋臂范圍一般密集,它們多以單個恒星系存在,四周皆茫茫虛空,可謂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因此人類必須得找到一個恒星較多的地方。
掉頭向銀心方向有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如今人類的認知里,那個方向是六級文明的戰場。
那么要從哪里過去呢?
本來打算啟航的人類重新展開各種儀器設備,特別是相關天文觀測的各種望遠鏡。試圖通過實際觀測和數據庫中所存儲的銀河系星圖做對比,從而找到可能橫跨旋臂的星路。
是的,星路,用恒星鋪就的星辰之路。
人類大部分都航行在銀盤里頭,這會對觀測造成一定影響,比如以人類的視角就不能看到銀河系全貌,只能看到一條密集的中間大兩邊小的星辰聚集狀物,至于平常人們看到的一整個銀河系銀盤,那都是人類通過測量許多恒星的距離和位置之后,用電腦合成出來的銀河系圖,實際上人類并沒有銀河系俯視視角。
有種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