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種樣式的炮彈又分為兩個類型,一個是常規動能炮彈,另一個是裝有曲速引擎的曲速反物質炮彈。
兩者在發射初速度上有區別,用途也不同。
裝有曲速引擎的炮彈一般初速度較慢,僅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并不是不能提高出射速度,主要是要達到更大的速度就必須在炮膛內施加更大的加速力場,更大的加速力場也就導致了更大的加速度和慣性力出現,而加速度過大則可能會導致作為保存在重力勢阱中的反物質因為靜止慣性的緣故,突破重力勢阱的束縛撞到后邊的物質上,從而引發正反物質湮滅導致炸膛。
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措施有兩個,一是提高重力勢阱的技術水平,二是稍微降低力場加速的力度。第一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人類只能選擇第二個。
也正因此,這種裝有曲速引擎的炮彈并不適合用來轟炸行星,它的主要用途在戰艦之間的戰斗上,通過曲速推進的超光速特性配合本身的動能沖擊力和反物質湮滅威力打擊目標戰艦。
算是一種超光速武器。
而另一種殲星模式,則是現在人類啟動的。
在這種模式下,裝有反物質戰斗部的炮彈首先會被推送到殲星炮發射力場中,這里同樣有由重力勢阱技術打造而成的力場約束設備。接著炮彈就會放開自己本身的約束力場,然后由殲星炮本身的力場去將作為戰斗部的反物質約束住,下一步則是將原本作為保存反物質“彈殼”退出約束力場并反物質留在炮膛待發射力場中。
最后,便是由殲星炮的各個加速部件對完全是反物質的炮彈進行暴力加速,反物質炮彈在通過長達一百四十多公里的加速之后,以亞光速射出炮口,以超強動能轟向目標。
如果光是從動能破壞力的角度看,發射出去的炮彈頂多算是威力加強版的電磁軌道炮,但它的威力可不止動能,還要加上反物質湮滅本身爆發出來的強大能量。
殲星炮之所以能摧毀行星,就是因為它將這兩種力量進行了結合,使之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毀天滅地力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