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到新的恒星系后,人類便如同一個餓了許多天的乞丐一樣,看到巖質星球就往上撲,在那里大肆挖礦,甚至為了提高采礦效率,許多原本用于戰爭的武器都用上了。
是的,人類有納米采礦機器人小灰沒錯,小灰開采出來的礦產也直接會變成各種金屬單質也沒錯,但讓小灰自己用自己的能力開采,總歸要在星球上尋找和打洞,特別是打洞,它需要一點點地往下挖,就如同當年人力看到銀霧所在星球的情況那樣。
對于資源已然饑渴且迫切需要進行全文明造物升級的人類而言,這效率實在有點低,所以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后人類決定:用殲星炮開礦。
如今人類唯一一門殲星炮就裝在天琴號上。
這個恒星系的主序星是有兩顆,一顆是極為常見的紅矮星,質量大概是太陽的0.4倍,此類恒星壽命很長大概能保持穩定狀態兩千億年。另一顆是A型恒星,它的表面呈現出白色光芒,質量是大概是太陽的2.5倍,因為質量大體積大所以燃料燃燒速率也快,因此它也更為明亮,如果跟太陽對比,那么它的亮度就是太陽的25倍,不過壽命就短很多了,大概只有十三億年的樣子。
因此如果從太空遠處往這個恒星系統看,那么看到的將不會是一個雙星系統,而只會看到那顆較亮的恒星。其實天空中大多數恒星系統都不是單獨一顆恒星,更多的是雙星系統,其次是三星系統,然后才是單獨一顆恒星的恒星系統,最后是四顆以上極為少見的系統。
所以人類來到的這恒星系算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恒星系統了,他有兩顆恒星,小的紅矮星因為質量太小的緣故,它的軌跡看起來就像其中大的那顆恒星的行星一樣,不過通過軌道計算可以得知,它倆實際上是繞著虛空中一個共同質心做運動。
當然了,這個質心是以本恒星系作為靜止參考系,如果將它們在銀河系中的繞行速度也算進去,那么這個質心也是會移動的。
不過不管哪個參考系,人類都有辦法精確計算出他們的運行軌跡,所以艦隊進入星系內的活動自然也不在話下。
在它整個系統里面一共有十四顆行星,其中三顆是氣態行星,分別位于第七、第九、第十四軌道上,剩下的全是巖質行星,而且那三顆氣態行星還有很多衛星,十一顆巖質行星上也各自擁有1~3顆不等的衛星,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同大小的衛星就有一百多顆,可謂資源豐富。
按照一般恒星系內正常的金屬豐度算,這個恒星系絕對夠人類用了。有巖質星球可以獲得各類重金屬,也有氣態行星可以抽取氫、氦、硫、甲烷、二氧化碳之類氣態物質,簡直是一個理想的資源獲取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