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這項技術想要真正實裝到戰艦和居住飛船上,還是需要做更多的科研投入,畢竟從理論提出到實驗驗證,再到大規模應用、批量造物都需要一個過程。
但科技文明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掌握了某種技術就可以批量生產。
在重力勢阱理論的提出,然后到實驗驗證完成之后,人類的科學家們就已經在考慮它的實際應用。
將之用在戰艦、飛船的地板里頭充當重力效應是一方面,也是人們最先想到的一項應用。不過這方面的應用還有很多難題,比如如何讓戰艦以及居住飛船、科研船、生物圈飛船如此龐大的地板都均勻地受到相同的牽引力。
這方面可比將之應用于保存反物質難太多了,保存反物質只需要制造一個重力勢阱,便可以將反物質保存在密閉的物資容器中,這一點實驗科學家們在用物質做實驗的時候已經可以做到,沒有太大難度,只需要繼續提高造物的穩定性,問題就不大。
但是用在戰艦上充當重力效果的難度就成幾何倍增了,別看是同樣的技術原理,可在不同的應用上難度也是天差地別。目前人類想要將之應用在戰艦與各類飛船上充當重力效應,主要問題有這么幾個。
一是重力勢阱的分布問題,也就是構造分布問題。二是如何把重力勢阱設備塞入到戰艦每層地板中,塞進去之后戰艦應該如何設計。三是重力勢阱的牽引勢能場交織的問題如何解決。
其實說起來前面兩點并不算真正難題,最主要是第三點,人類科學家們必須弄清楚,兩重力勢阱的交織疊加的時候,它們的疊加部分會呈現出怎樣的物理現象,是勢阱場的牽引力疊加還是其他方式疊加,又或是變成混亂的重力勢阱場。
要知道重力勢阱的勢阱場能大小分布其實跟旋渦漏斗有點像,漏洞中心收到的勢阱場大,邊沿則比較小。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實際上重力勢阱跟旋渦漏斗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三維空間向點的牽引力,一個是水平面向中心墜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