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類跟那些附屬的外星種族雖然沒有生活在同一個居住飛船里,但卻在同一片網絡下。人類內部的網絡是主網絡,其他幾個外星種族用的是人類的子網絡。因為所有的居住飛船都處在同一片星空,因此網絡雖然有些延時,但還能接受。
既然都已經成為了人類的附屬,那主權以及網絡肯定都是以人類為主。
對于普通人來說,人類網絡和幾個外星種族網絡的關系就相當于內外網,經常有一些人類通過網絡跑到其他種族的各種網站上瀏覽。其他種族網絡中出現的人類視頻之類的東西,就是這些人傳過去的。
這些人剛開始的本意是去看看外星人內部是怎么交流的,他們的行為思想跟人類有什么不同之類的,他們也經常弄一些其他種族網上的視頻拿到人類網絡上發布,已到達娛樂的目的。
其實這些都算是一種自發性的文化交流,可以拓展人類的眼界見識,新政府樂見其成。
而在普通人還沉浸在大統一理論公式取得成功的時候,人類的科學團隊已經將目光放在更遠的前方。
首先是曲速引擎的改進,掌握大統一理論之后,人類對自己制造的曲速引擎再次進行了升級,從原理出發,制造出了質量更高的曲速引擎。
同時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在繼續,同樣以大統一理論為基石,人類正式向各種應用科技發起挑戰,比如曲速航行技術研究、快子通訊技術研究、力場操控研究、以及在大統一框架下的相關三種基本力的研究進而可能誕生的衍生科技。
人類很清楚,在大統一理論框架下,肯定會有很多衍生科技的誕生,就如當年實現可控核聚變一樣。
而這些種種研究最先取得突破的是快子通訊技術。
在掌握大統一理論公式之后的第二年,人類就根據大統一理論的原理,制造出了第一個快子探測器,并且在將這快子探測器安裝在天文級粒子對撞機上之后,成功探測到了對撞實驗過程中生成的快子。
這一發現,相當于回過頭來證明了之前相關快子理論的正確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