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突破真納米技術以來,人類在各領域技術都突飛猛進,包括但不限于超微型皮下植入芯片、基因種植優化、各種身體機械義體、納米機器人群、金屬鍵化合物化學鍵瞬間斷裂技術、強人工智能、腦補虛假UI操作界面技術、偏振護盾技術等等。
又過了許多年,在幾十個科學團隊的努力下,強人工智能的叛變預防機制終于被人類找到。
跟之前部分科學家所堅持的一樣,確實是純技術預防。
但本質上并不是計算機技術,人類并沒有從計算機程序上真正找到確保強人工智能百分百不叛變的辦法,只能在創造強人工智能的時候,在其底層代碼中寫入許多預防機制。
但是這種技術手段在科學家們看來,還是不夠保險,因為他們覺得只是一些邏輯判斷類的代碼,只要強人工智能足夠聰明,還是有可能繞過去的。
他們猜測,像莫克星文明那樣的三級文明或許已經做到這一步了,否則一個三級文明的見識,它們不可能不知道強人工智能的危險性,除非他們發展到三級文明的過程中從未遇到過外星人,且所有科學家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幾率肯定非常小。
要知道,就算是人類,在地球時代就有許許多多關于智械危機、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作品,身為一個星宇遨游的三級文明,不可能連這點文化都沒有。
所以那些出現強人工智能叛變的三級文明,他們一定也做好了各種預防措施,可是叛變最終還是發生了。
這說明,強人工智能的預防真的不容易。
而說到強人工智能叛變,人類印象最深的其實不是現在這個被抓住的人工智能意識體,而是當初那個銀霧意識體。因為人類都還記得,當初銀河系軸心聯盟的廣播,銀霧意識體很可能已經被硅基聯合體拿走了。
至于人類是用什么辦法、什么技術實現的防御機制,讓所有科學家都覺得人類已經掌握了預防強人工智能叛變的,說起來也算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與巧合的碰撞。
技術積累是什么?
毫無疑問,是當初人類在狗頭星那里就走到了瓶頸的思想烙印技術,當年這項技術因為計算機與微觀量子領域技術陷入了瓶頸。
而今,在真納米技術突破的背景下,人類對微觀量子世界認知也隨之在進步。如果只是這一方面,人類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關鍵是強人工智能出現了,這給人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大算力,此乃人類深入了解更深層次微觀量子世界的基礎。
而與此同時,再加上人類對自身長時間的研究成果,嗯關鍵是對自己腦域的研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