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大伙也都知道,若是想不起沖突,那人類艦隊肯定是不能繼續前進了,他們的意見分歧,主要在艦隊什么時候改變航行的問題上。
一部分人認為,人類現在就應該按照之前觀測確定好的預備目標,立刻進行轉向,理由是越拖下去,雙方距離越近,人類艦隊也距離耐爾文明第二星域更近,因此也更危險。
耐爾文明說這兒是他們的第二星域,人類雖然不清楚耐爾文明有幾個星域,但如果這話不是騙人的話,那只是有兩個。
而星域之所以是星域,那必然是多個恒星系組成的一個范圍。
耐爾文明都發展到將足跡遍布兩個星域了,其擁有的力量估計不是人類可以比擬的。畢竟人類達到二級文明層次也沒多久,還是個流浪型文明,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航行上,到如今人口也才1.4億,完全沒有達到一個文明該有的數量。
艦隊數量也是如此,技術有了,但數量卻沒有到達一個正常二級文明該有的樣子。
按照人類掌握的各種數據,人類的專家認為,一個正常的二級文明,人口怎么說也不可能只有區區百億,若是按照人類的標準算,以母星為依托踏上星空后,在周圍星域移民,雖說受環境限制,移民只能住在自己打造的基地里,但一個星系生活著三分之一母星人口數量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那么粗略的算一算,母星人口怎么也得有兩百億,發展到擁有幾十顆恒星系基地的話,上下推算,怎么也不會少于兩千億,這還是保守估計。
倘若人類擁有兩千億人口,按照1:100這個很高軍民比例算,就可以擁有20億軍人。按照人類自己的湖級戰艦標準,一艘戰艦需要五千名艦員,那這就是40萬艘湖級戰艦。
人類現在才一千二百艘湖級戰艦,簡直是絕望之差距。
所以這部人認為,一個正常發展起來踏上星空的文明,必然擁有龐大的個體生命數量,因此也會擁有人類無可匹敵的艦隊數量,因此最好就是趁早掉頭。
當然了,外星生命不能以人類數量去衡量,操作戰艦的人手也會受到戰斗AI智能程度影響,而艦隊力量也會收到發展時間、建造成本、管理難度等等一些列因素影響,因此這只是個十分粗略的估計。
不止如此,因為太空空曠的原因,在各個星系之中居住的人必然存在很嚴重的信息滯后問題,特別是在這恒星稀疏的地方,信息以光速在兩個恒星系之間傳遞,一來一回三十幾年就過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