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何閱讀一本書》,還在我大三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并且計劃閱讀這本書了,我知道這本書好像還是因為某空間動態中的一個學習號的推薦,當時同時推薦的還有《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小王子》等(好像另外還有三本,但時間太久有些記不清了。)那時我在圖書館看了《小王子》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后者似乎還沒看完。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和《少有人走的路》卻因在圖書館查無此書而一直沒有去讀,那時候的自己還沒有自己買紙質書來讀的消費習慣。所以便一直等到了畢業后,在某寶上花了二十來塊錢買了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買來三個月,大概看了三分之一吧,分析閱讀都沒看完,后面便一直束之高閣,中間因為工作有過幾次調動,書也搬著搬著就搬沒了,后來開始用起了微信讀書,這本書也加入書架一年多了,時至今日,才算堪堪讀完了這本書。 本書是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于1972年的再版,初版于1940年在美國出版,譯者是郝明義和朱衣。 從書名便可以顯然看出這是一本講如何閱讀的書,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會存在一些閱讀的困擾,比如閱讀速度不夠,比如閱讀完后對書的內容掌握不深,對于閱讀不同類型的不能很好的轉換閱讀狀態,我期望能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后自己的閱讀速度能夠有所提升,最好是能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那種,這樣的話在各類考試復習中無疑會給我很大的優勢。可當我真正閱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才發現這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讀得快、記得牢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讀得“好”的書。 按照本書中對于書籍的分類,本書當屬實用型書籍,而書中對于實用型書籍的閱讀規則,最重要的一個便是運用,因此接下來我便運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講到的規則來分析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首先回答分析閱讀中的四個問題。 (1)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答:整本書在談《如何閱讀一本書》。 (2)細節是些什么?如何說明的? 答:書中先是仔細介紹了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三個層次的閱讀方法,然后又講述了閱讀不同類型的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后又講了第四個層次的主題閱讀,然后又介紹了閱讀書目,接著是關于四個層次閱讀方法的練習,最后是推薦書目的索引。 (3)這本書講的有沒有道理?是整本都有,還是部分有? 答:有一定的道理,大部分都有,但部分閱讀理論在現代社會已經有了一些變化。 (4)這本書與我何干? 答:可以提升我的閱讀水平。 接下來詳細談談作者所介紹的四個層次的閱讀吧。 首先是第一個層次的閱讀——基礎閱讀。這是最初級的閱讀階段,在這個階段只要你會識字便能達到,甚至不要求你能夠理解你所閱讀的內容。 然后是第二個層次的閱讀——檢視閱讀。這是更深一次層的閱讀階段,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閱讀的重點,對一本書而言,就是“粗”讀。大概步驟是: (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