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四集 鮮卑興起-《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長安城內,血雨腥風。

    趙王劉曜大殺巴氐降俘,徐庫彭及部眾五千余人成為刀下之鬼,長安城血流成河。

    巴、氐各族人義憤異常,于是奮起反抗,共推巴氐歸善王句渠知為首,起兵反趙。羌、氐、巴、羯三萬余人盡皆響應,由是關中大亂,前趙局勢危殆異常。

    劉曜大悔,只得釋放游子遠,詔命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諸軍事,領兵前往平叛。

    字幕:游子遠,馮翊大荔人,初隨漢主劉淵起事,拜為光祿大夫,頗具智謀膽略。

    游子遠奉詔受職,先不檢點兵馬出京,再次叩拜進言:臣謂陛下宜宣布大赦,并采用赦免從犯、瓦解各族首領之計,分化起義諸部,然后進兵鎮壓。

    劉曜此時言聽計從,一一照準施行。

    游子遠于是趁機進兵,先攻破據守陰密之巴氐句氏。復引得勝之兵,擊滅隴右氐羌首領虛除權渠;再用當年諸葛武侯平蠻攻心之策,分化諸路叛軍。

    隴右氐羌部族由此心服,盟誓再不反叛。游子遠就此穩定關中,并遷徙巴、氐部眾二十余萬人,皆都安置于長安周圍,派官吏監督管理。

    趙主劉曜大喜,敕封游子遠為大司徒、錄尚書事。

    其后劉曜又親征巴、氐渠帥楊難敵,遷楊難敵部將楊韜等萬余戶于長安,又平定奉州陳安叛亂。關中既定,劉曜引兵趁勢西進,開始大舉用兵涼州,來征張茂。

    鏡頭轉換,按下關中,復說涼州。

    畫外音:建興六年,涼州刺史張寔不奉司馬睿太興年號,自立涼國政權,史稱前涼。次年正月,南陽王司馬保自稱晉王,拜張寔為征西大將軍、儀同三司,張寔陽奉陰違,并不推拒。不久陳安背叛司馬保,率氐、羌之眾進逼上邽,司馬保被迫遷往祁山,復被劉曜逼迫遷到桑城,欲投奔張寔不果,憂急而死,手下萬余人逃奔涼州。

    張寔由此自恃地形險要偏遠,驕縱恣肆。

    建興八年,張寔之弟張茂入宮,來見其兄告變:大涼國將變生肘腋,皇兄知之乎?

    張寔:何人如此大膽?

    張茂:便是皇兄心腹之將,中護軍將軍閻涉、牙門將軍趙仰。

    張寔:你怎得知?

    張茂:兄長不知,早有京兆人劉弘,擅長旁門左道之術,客居在我涼州天梯山上,傳道授徒。我國內從其受道者有一千余人,皇兄左右之人,亦多有暗中崇奉者。閻涉、趙仰皆為劉弘同鄉,暗中密謀殺害兄長,奉劉弘為主,幸被小弟得知,故來密報。

    張寔:如此怎好?

    張茂:請誅劉弘,其禍自消。

    張寔信以為然,遂命牙門將史初引兵五千,前往天梯山拘捕劉弘。

    未料史初引兵剛剛出城,閻涉等便懷藏兇器入內,將張寔殺死在外寢,時年五十歲。

    史初兵到天梯山,只一戰便擒劉弘,押回京城。朝臣公議,以妖言惑眾之罪將其割舌,后于姑臧城街市處以車裂,并誅殺劉弘黨徒數百人。

    此時因為張寔被刺,眾臣復議儲君人選。

    左司馬陰元等人以為張寔之子張駿年幼,無力執政,于是推舉其弟張茂繼位。

    張茂推讓再三不得,于是承即兄業,自稱涼州刺史、西平公;復下敕令大赦境內,任兄子張駿為撫軍將軍,上謚張寔為昭公。

    便在此時,邊關急報姑臧城內:趙主劉曜出兵,前來征伐我涼州!

    涼州軍民數十年不經戰事,聞說匈奴大軍來伐,不由為之震怖,一夕數驚。

    此后哨馬不斷報來:劉曜大軍二十萬長驅進入西河,臨河扎營,百余里內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

    張茂自知己非趙軍敵手,遂急遣使臣,盡搜府庫,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至劉曜軍營,犒勞趙國六軍將士,并向趙國稱藩為臣。

    劉曜此時亦無把握平滅涼州,于是借坡下驢,準受其降,并署任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還師長安。

    鏡頭轉換,按下前趙,復說后趙。

    字幕:太寧二年,后趙司州刺史石生攻殺前趙河南太守尹平,更掠新安縣五千多戶。

    自此兩趙之間頻發戰事,河東及弘農兩郡淪為戰場。

    次年,西夷中郎將王騰刺殺并州刺史崔琨,以并州之地軍民歸降前趙。

    與此同時,東晉司州刺史李矩、穎川太守郭默等因為屢敗于后趙石生,亦都遣使依附前趙,請劉曜為其報仇雪恨,

    劉曜準納其降,便以劉岳為將,發兵大舉進攻后趙。

    劉岳不是石虎對手,一戰而敗,更遭后趙生擒及坑殺部兵九千余人。繼而王騰亦被石虎攻滅,李矩被擊敗南奔東晉,大量部眾卻歸降后趙。

    數戰之后,前趙連連失利,后趙主石勒遂盡有司、豫、徐、兗四州之地。

    石勒屢勝前趙,于是勵精圖治,分置各官。以將軍支雄等主持胡人詞訟,并禁胡人不得欺凌漢人。又遣使循行州郡,勸課農桑,朝會時始用天子禮樂。

    又大封功臣,升任張賓為大擬法,總理朝政;石虎為驃騎將軍,都督諸軍,賜爵中山公。張賓際遇優顯,群臣莫及,反而謙虛敬慎,屏絕阿私,以身帥眾,入則盡規,出則盡美。

    石勒即霸并州之地,每欲歸鄉省親,以彰顯榮耀。張賓以大王不宜輕離京都諫阻,石勒虛心納諫,于是使人悉召武鄉耆老故舊皆赴襄國,大排筵會,饗宴父老。

    父老聚齊,禮拜山呼,口稱殿下千歲。

    石勒與眾人敘論年齒而坐,不論官職貧富,對坐歡飲,語及平生,無不快活。因遍覽眾人,不見舊時鄰居李陽,于是問道:某鄰家郎李陽乃壯士也,今日何以不來?

    父老笑答:殿下未發跡時,常與李陽爭家后麻池,迭相毆擊,今日其焉敢前來討打?

    石勒大笑:漚麻相爭,乃布衣之恨。今孤崇信于天下,寧仇兒時一匹夫哉!

    于是使人速召李陽前來與會。李陽至府叩拜請罪,石勒扶起,呼酒酣虐,引臂笑道:孤昔日極厭卿之老拳,卿亦飽嘗孤之毒手,今日可謂一笑泯恩仇。

    于是賜李陽甲第府宅,拜為參軍都尉。又以金帛給賞父老,厚遣而歸。

    大會父老已畢,石勒便遣使者到大棘城,與鮮卑慕容部渠帥慕容廆通和,欲為友邦。

    慕容廆拒絕石勒之請,反將來使押送到建康,交付東晉朝廷。

    晉元帝司馬睿命將后趙使者斬首,以慕容廆對朝廷忠慎之故,亦遣天使與遏者同歸大棘城,詔拜慕容廆為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封遼東公。

    石勒聞知大怒,即派宇文鮮卑首領乞得龜為主將,引兵來攻慕容廆。

    慕容廆聞說石勒來伐,絲毫不懼,便遣親子慕容皝為大都督,大將裴嶷為右部督,幼子慕容仁為左翼督,出城迎戰。

    兩軍交鋒,激戰十余回合,慕容鮮卑便大敗宇文乞得龜,盡俘其眾;并乘勝拔其國都,收繳資財物品數以億計,遷徙數萬戶部族而回。

    鏡頭閃回,補敘慕容廆經營部落過程。

    西晉元康四年。慕容廆為鮮卑五部盟主,因聞大棘城傳說乃為“顓項之墟”,故遷都于此,建立封國;教導百姓從事農桑,法制仿效晉朝,并改游牧為定居農耕。

    晉惠帝永寧二年,兗、豫、徐、冀四州發生水災,幽州亦受影響,饑民遍野,慕容廆便命開倉振災。為嘉獎慕容廆御民有方,晉惠帝司馬衷特褒賜命服。

    太安元年,鮮卑宇文部酋長宇文莫圭害怕慕容部坐大,派弟宇文屈云率軍進攻慕容廆。

    慕容廆避其主力,反擊重創別部將領宇文素延。

    宇文素延因而羞憤難當,復引兵十萬圍攻大棘城,城內部眾皆懼。

    慕容廆鼓勵眾將:宇文素延雖然人多,但軍無法制。各位只需奮力作戰,勿需憂慮。

    遂分兵派將,親自領軍出擊,再度重創宇文素延,追擊百里,俘斬萬余人。宇文部下大將孟暉率眾數千家歸降,慕容廆大喜,以其為建威將軍。

    永嘉元年,慕容廆自稱大單于。

    永嘉三年,遼東太守龐本因私仇殺東夷校尉李臻。邊塞鮮卑素連、木津等假托為李臻報仇乘機作亂,攻陷諸縣,殺掠士庶。

    校尉封釋殺了龐本,函其首級前往請和,素連、木津不從其請,為亂不止。

    新任遼東太守袁謙到任,率軍討伐,屢戰失利。

    只因亂軍連年劫掠,百姓流離失所,來投慕容部者接踵而至。

    慕容廆之子慕容翰對其父道:自古以來,凡有所作為之君,無不憑借勤王而成就大業。今素連、木津驕橫跋扈,晉軍覆沒,百姓任人宰割,為害無有甚于此者。彼以報復龐本為名,實欲乘機為寇,封釋殺龐本請和不允,以至毒害更深。如今遼東傾陷已近兩年,中原亦大動干戈,朝廷諸州軍隊屢敗,大人勤王仗義,正當其時也。

    慕容廆:依我兒之見,我當如何勤王?

    慕容翰:若依孩兒愚見,父親應明責素連、木津之罪,聯合各郡義軍討之。則上可復興遼塞國土,下可并吞連、津二部,彰明忠義于晉室,我國且得私利。

    慕容廆深以為然,乃從其建議,即率騎兵征討素連、木津,將二賊斬殺。

    二部軍民盡皆降服,慕容廆將其全部遷于棘城,設立遼東郡而歸。

    建興元年,晉懷帝司馬熾在平陽蒙難。大司馬王浚秉承帝旨,任慕容廆為散騎常侍、冠軍將軍、前鋒大都督、大單于,慕容廆推辭不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梁山县| 浦县| 来安县| 双流县| 互助| 沁水县| 伊川县| 平乐县| 堆龙德庆县| 南漳县| 沙田区| 崇文区| 正定县| 花莲市| 民和| 八宿县| 凤山县| 金阳县| 新邵县| 庆元县| 九台市| 游戏| 馆陶县| 赣榆县| 万山特区| 宁德市| 报价| 柳江县| 咸宁市| 邮箱| 乌兰县| 临海市| 定西市| 遂川县| 巴彦淖尔市| 锡林浩特市| 广西| 余庆县| 丰县| 洛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