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劉淵復漢-《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并州離石汾城之外,晉朝大軍來征,列好陣勢。
漢主劉淵聞報,遣武牙將軍劉欽掛帥,引領六軍迎戰。
劉欽奉命出城迎敵,四次交戰皆勝,司馬瑜、周良、石鮮各自潰散,不能相顧敗去。
此后不久,離石大饑。劉淵下令遷居黎亭,就食邸閣屯糧。
晉帝接到司馬瑜敗報,不由大怒,詔命并州刺史劉琨,往伐黎亭。
劉淵聞說官兵又來,不以為意,使前將軍劉景為征討大都督、大將軍,率六軍迎之。
兩軍對壘,劉琨略施小計便將劉景擊敗,由此進據晉陽。劉淵見劉景大敗而回,料知難勝晉軍,有些怏怏不樂。
侍中劉殷、王育向劉淵獻計:殿下據守偏遠之地,世人不知威望。今若奮激將士四出,果決出戰以斬劉琨,平定河東,建天子名號,大舉向南,克長安以為國都,再率關中之眾席卷洛陽,則如反掌之易。此乃漢高祖之所以開創宏基、消滅強楚之宏略也。
劉淵大喜:先生之言,正是孤之所想。
于是來日派兵遣將,命輔漢將軍石勒引軍五萬,南下趙魏,進據河東,攻占蒲阪、平陽;劉淵繼率大軍進入蒲子,立為都城。
未過數日,河東、平陽俱各平定,屬縣各壘堡之兵皆降。
劉淵再納劉殷諫言,派出使者,四出招降縣外壘堡。
次日,使者還報:各處皆愿歸順,只有烏丸人伏利度擁兵二千,駐守于樂平壁壘,臣多次曉以利害,奈其堅執不降,而且口出不遜。
劉淵:若是如此,則必派兵征討。
使者:臣以為不可。樂平壁壘雖然兵少,但墻高池深,即便強攻得下,也必損眾。
劉淵:如此奈何?
石勒聞言離座而起,上前施禮道:末將有一拙計,庶可兵不血刃,得此壘堡。
劉淵,卿有何計,就請講來。
石勒:此計說來也不值甚么,便是詐降之計,取得伏利度信任,就里取事可也。
劉淵:你待如何取信于他?
石勒:末將偽作在大王手下犯有罪過,因恐吃罪而去投他。
劉淵:倒也使得。便撥與你本部兵百人,前去用計便了。
石勒:大王如此信賴,臣敢不盡心竭力!
鏡頭轉換,樂平堡壘。
伏利度聞說石勒來投,不由大喜,當即與石勒結為兄弟,給付軍權。石勒既得伏利度信任,遂率部下諸胡四出劫掠,所向無敵,于是眾胡兵皆服石勒。
石勒知道眾心已歸,趁回兵慶功之機,于席間力擒伏利度,并問眾胡:諸公欲舉大事,則我與伏利度,爾等奉何人為帥?
眾胡拜服于地,皆從石勒。于是石勒當場釋放伏利度,率領其部歸還劉淵。
劉淵盛贊其忠勇多謀,遂封石勒督山東征討諸軍事,將伏利度部眾亦交石勒指揮。
其后上郡四部鮮卑陸逐延、氐族酋長單征相繼歸附,劉淵都授予官爵。
漢主進軍河東,細作報至洛陽。
晉懷帝聞報大憂,急遣使持節至幽州,使幽州刺史、都督王浚出兵討之。
王浚奉詔,素知劉淵之能,恐己力不及,即使人前往朔方,向拓跋鮮卑部代國穆帝借兵,共同討伐劉淵。
字幕:代穆帝猗盧,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孫,昭帝拓跋悉鹿之子。
代穆帝拓跋猗盧接到王浚之書,遣使者回報,隨即遣兵起行,至于趙郡。
王浚亦起大軍,前來與穆帝會合,下馬直至中拜迎。
穆帝猗下馬答禮:孤自與先祖以來,便與你晉朝交好,今必助你剿滅匈奴之兵。來日交鋒,使君可為前部,孤自引大軍后到接應,如何?
王浚應諾:悉聽尊命。
酒罷辭出,回到本營,隨即收拾軍馬,逶迤向前進發。
與此同時,石勒奉漢主劉淵之命,兵發河東,軍至上黨。
哨馬來報:王浚搬請朔方兵來,將至城外。
石勒:先鋒高貢與呼延攸二位將軍,命你二人出城迎戰,不得有誤。
二將應喏,引兵出城列陣。只見塵土起處,鮮卑胡兵與王浚幽州兵齊至。
兩軍對圓,穆帝先使悍將許諸兒出戰。
匈奴大將高貢上前接戰,只經十合,便覺不敵。呼延攸策馬上前,與高貢雙戰許諸兒,呈丁字形廝殺。許諸兒絲毫不懼,高聲呼喝,精神倍長。
再戰二十余回合,高貢及呼延攸不敵許諸兒之勇,大敗而回。
王浚引兵夾攻,石勒急親自出馬,將二將接入上黨城中。次日王浚與鮮卑軍三面圍城,石勒引諸將上城守護,堅閉城門。
王浚在城下望見石勒,以手指而言道:卿乃奇男子,奈何從賊?今已被圍,里無糧草,外無救兵。若能倒戈投降,共扶晉室,某代為奏請天子,不失封侯之爵。若執迷不醒,待打破城池,則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石勒見敵軍勢大,于是答道:公且退兵,容某思之。
王浚尚未回答,穆帝已揚鞭答道:孤限你三日限,若三日不降,則必攻城!
言罷,即令退兵五里下寨。王浚見是如此,只得隨之扎營,然后來見穆帝。
王浚進言:明公奈何許他三日?某聞石勒不但勇猛,而且多智,此必是其見我兵馬強壯,故行此緩兵之計。來日晚間,其兵必要偷偷出城,透圍而出也。
穆帝醒悟:如此,則如之奈何?不如我等明日便起兵復圍,攻破此城。
王浚:上黨城堅難下,不如將計就計,如此如此。
當下計議已定,來日遣將,各去埋伏。
鏡頭轉換,上黨城中。
石勒當時果然是緩兵之計,下城回衙,便與高貢、呼延攸二將商議:敵眾我寡,實力懸殊,戰必不利。不如趁其立營未穩,沖出城去,殺透重圍,請漢王益兵再來決戰。
二將聽了,齊聲道是。
石勒于是密令三軍結束停當,攜帶三日之糧,來日趁夜沖圍。
次日深夜,便令呼延攸與高貢為前部,自領后軍,開西門潛地而出,向北而走。行出二十里遠近,前面一片大林,忽聽一聲炮響,火光大起,林中沖出一軍攔住去路。
為首之將正是許諸兒,叫道:你等行此詭計,騙得了誰?已被我家皇帝陛下猜個正著,命某在此專等。若不投降時,片甲不留!
呼延二人本是他手下敗將,不敢上前放對,只得揮軍一擁而上,沖開血路而走。
石勒聽聞前面殺聲響起,知是中了埋伏,急引后軍趕上,一陣混戰。
許諸兒也不迫之為甚,只將石勒軍馬裹去一半,奪其器械輜重而去。石勒繼續向前奔走,又遇王浚斜刺里沖至,大殺一陣,漢軍又去其三停,只剩二停,猶自苦戰。
正在危急之際,忽聞前方金鼓大震,一支人馬殺至,救了石勒三將,為首者為卻是王彌。
王浚怕有埋伏,不敢窮追,于是下令收軍,極備牛酒,犒賞代國之兵,并以金帛厚贈穆帝,稱謝再三。
穆帝遜謝一番,自引代國鮮卑之兵還于本國;王浚亦收軍東返,還于幽州本鎮。
太傅司馬越聞報大喜,具折拜表入京,向天子報捷。懷帝便依太傅在折表中所奏名單,頒詔賞封王浚以及有功諸將。
畫外音:自此東海王司馬越再次權傾朝野,并奏請廢除清河王司馬覃太子之位,懷帝不敢駁阻,群臣無不側目嗟嘆。
五月,漢王劉淵再發大兵兩萬,以王彌為將,來寇洛陽,以報前番兵敗之恨。王彌于路收集亡散之眾,分遣諸將,攻陷諸郡,直下許昌城,復得軒轅關。
天子聞之,急調涼州刺史張軌派兵東進,衛護京師。
張軌于是派督護北宮純率兵三萬,來迎戰王彌。兩軍各自向前,會于伊水,分別夾水列營,各運機籌,分派戰將。兩軍對圓各自交鋒,激戰未幾,北宮純不敵王彌,引軍敗走。王彌乘勝大進,直至洛陽城下,向前叩關而戰。
懷帝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對策。
群臣皆推舉司徒王衍:只有王司徒親督諸軍,可退漢趙之兵。
懷帝準奏,即以王衍為六軍都督,命率軍出城迎戰。
王衍自知并無統兵征戰之才,萬般無奈奉詔,轉恨群臣相害自己。只得下殿點兵遣將,差左衛將軍王秉為先鋒,引軍出城交戰。點軍已畢,尚未發兵。
忽城頭軍士急報:稟都督,大事不好!王彌擊鼓攻城,縱火焚燒建春門。
王衍驚得渾身汗出,急領諸將上城。向城外看時,見漢軍正在爬城,便如蟻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山市|
改则县|
宜丰县|
慈利县|
福建省|
镇雄县|
如皋市|
巫山县|
大宁县|
原阳县|
三穗县|
鄂尔多斯市|
梁河县|
蛟河市|
衡南县|
中江县|
格尔木市|
大连市|
开原市|
进贤县|
嘉义县|
玉龙|
抚宁县|
耿马|
左权县|
隆尧县|
神木县|
尼玛县|
万载县|
明星|
鹤庆县|
越西县|
广德县|
抚松县|
东源县|
赤水市|
丽水市|
南充市|
彩票|
胶州市|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