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九集 彈琴退敵-《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西城蜀營,孔明派將。

    聞說街亭已失,孔明后悔莫及,急喚關興、張苞:你二人各引三千精兵,伏于武功山小路。如遇魏兵,不可出擊,只鼓噪?yún)群埃瑸橐杀@之。待我大軍退盡,便投陽平關去。

    又令張翼:你引一軍,速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

    又密令楊儀:教大軍暗暗收拾行裝,以備起程。安排天水三郡官吏軍民,及西城千余家戶口隨軍遷居漢中。

    又令馬岱、姜維:你二人斷后,先伏于山谷之中,待諸軍退盡,方始收兵。

    字幕:冀縣此時已被張郃攻占,導致姜維之母陷于城中,此后終生母子未能相見。

    諸將各自領命,陸續(xù)拔營起寨而去。孔明身邊只有五千老弱,以及一班文官,已無一員正將相隨。于是便令文官,指揮五千軍將城中全部糧草裝車,運回漢中。

    忽然飛馬報來:魏將郭淮與曹遵、朱贊合兵,殺進箕谷;張郃引六萬大軍收復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司馬懿引大軍十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明晨即可兵臨城下!

    眾官聽了,無不失色。孔明聞是司馬懿來,登時放心,立即下令:只留五百軍在城,余者押著糧車,引百姓出城,向漢中退卻。大開城門,商旅自由出入,不許關閉。

    眾官見說只留五百軍,幾乎唬煞;又見丞相神色自若,均又驚異不止,只得聽天由命。

    孔明登城遠望,目送運糧之軍和百姓遠去,不由嘆息:當年先帝攜民渡江之情,不想又見于今日!當年尚有趙子龍、張翼德斷后,關云長來援,今日尚有誰能來耶?

    嘆罷,遂令侍童在城樓上布置香案,將瑤琴擺設案上,焚起麝香。眾官看時,見那瑤琴古色古香,臺座上刻兩個篆字,道是“龍吟”。

    孔明正襟危坐,撥弄兩聲,叮咚成韻。遂屏息斂氣,旁若無人,即彈且唱道: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唱畢,鏗然而止,余音不絕于耳。

    眾官聽了,不明其意,俱各無言。唯有楊儀聽得明白,擊節(jié)贊道:某嘗聞丞相耕于南陽之時,好為《梁甫吟》。今日所奏,可是此曲?

    孔明舍座而起,笑道:正是。不料楊長史亦通琴律,倒是某的知音。

    楊儀遜道:俞鐘之交,古之高士所為。丞相高雅卓絕,世間誰敢當公知音者?

    話音未落,忽聽城下有人答言,其聲如風吹銀鈴,悅耳至極:誰說諸葛孔明絕世獨立,并無知音?史侯,史侯,尚憶當年同車千里伊人否?

    孔明陡聞有人叫出自己幼時小名,不由顏色更變。便扶城墻而立,向城下看時,卻見城下一駕馬車當風而立,車旁有三女俏立風中,眼望城上。

    居中而立者懷抱琴囊,雖有風塵滄桑之色,但不掩當年風韻;左右二女卻看不出年紀,艷麗不可方物,卻又令人觀之忘俗。適才答話之人,正是從左側美女口中說出。

    孔明拭目細看,見居中而立者眉目依晰如昨,不是幼時玩伴蔡琰,又是哪個?另外兩個卻均不識,看樣子氣質非凡,又不像蔡文姬侍女仆從。

    當時身旁有昭德將軍簡雍,忽指著城下叫道:說話者可是貂蟬?右側之女,乃周公瑾之妻小喬也!一別二十余年,兩位夫人竟比當年更加年輕許多。神仙之說,某信有之矣。

    貂蟬笑答:簡憲和先生果然好眼力,記性也一絲不差。

    孔明恢復雍容之態(tài),急命侍童下城請三位夫人上來,自率眾官在女墻之側恭迎。

    蔡文姬與孔明見禮,彼此打量半天,俱各無言。貂蟬扯了一把,文姬如夢方醒:“弟……丞相自洛陽別后,一向可好?

    孔明施禮道:弟半生顛迫流離,師父伯喈先生逝時,未能親為守喪,乃不孝之人也!

    眾官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女竟是名滿天下才女蔡文姬,其父蔡中郎竟還是丞相之師,怪不得如此學究天人。一時不由全都為之唏噓不已,眼眶盡濕。

    小喬向孔明笑道:適才論及知音,妾聞丞相與我已故夫君倒可稱得。夫君在世時常對我言,今世上知音,唯諸葛孔明一人,似魯子敬者,兄弟也。先夫今墓木已拱,而丞相風采依如往昔,怎令人不生感慨之情!

    孔明遜謝,遂以嫂夫人呼之,再次見禮。

    蔡文姬:因貂蟬和小喬兩位賢妹前來尋我,說我弟引兵伐魏,魏主令司馬懿拒之。因恐他不知你本來面目,致使刀兵相見,兩敗俱傷,這才兼程而來,與你二人解和。但此時非你二人相見之時,你可作速引眾官退入漢中,此間退兵之事,由我姐妹三人為之足矣。

    孔明:弟知貂蟬及小喬皆乃驪山老母門下,俱有仙家法術。但仲達今引十萬大軍,你三人如何擋得住他?我眾官行得慢,且有糧車輜重,若其以鐵騎來追,皆為俘虜矣。

    文姬:司馬懿前番已與我在莊上相認。你將龍吟古琴留下,將我鳳鳴帶走,我在這城頭之上,以琴聲退其十萬之敵,且令魏將不疑仲達。你不信我么?

    孔明:《胡茄十八拍》彈之可落飛雁,我如何不信!只是經(jīng)此一別,又何日相見?

    文姬:待我退了魏兵,依舊還于蔡家莊上隱居。待你平了天下,自然還有相會之日。

    二人戀戀不舍之際,小喬悄悄囑咐侍童,命拿一套丞相素日所穿道袍,留下使用。

    貂蟬不耐煩起來,沖孔明淺笑道:快去,快去!又不是當年小孩子,何必戀姐情深,在這里啰嗦個沒完?小心誤了天下大事!

    孔明抱拳一揖,硬起心腸,接過蔡琰鳳鳴古琴,率眾官出城,一路向南疾行而去。坐在馬上,回首城樓,但聞琴聲響起,正是文姬邊彈邊唱《梁甫吟》應答之辭:

    長嘯梁甫吟,何時見陽春?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吐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六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

    鏡頭轉換,月隱星散,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鐵蹄不掩琴弦音韻。魏兵見城門大開,不敢上前,回報都督。司馬懿止住三軍,親引二子到至城下,駐馬仰觀。

    只見一人身披鶴氅,頭戴綸巾,引兩個絕美小童立于身側,于城上憑欄而坐,正在焚香操琴。先奏《梁甫吟》,又彈《答梁甫吟》,反復多遍,聲振云宵。

    此時天空中全是烏雀,黑壓壓地云集城樓之上,盤旋飛舞,蔚為壯觀。

    司馬懿知道《梁甫吟》乃孔明隱居南陽之時而作,但見他反復自問自答,卻不明其意。又見城頭既無旗號,更無士兵;城門內外,二十余個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

    司馬昭:莫非城內無軍,諸葛亮故作此態(tài)?待孩兒殺進城去,擒了孔明。

    司馬懿揮手制止,又側耳去聽,城頭換了曲目,奏起《胡茄十八拍》,曲盡悲涼。因對此曲更熟,不由大疑,仔細看時,見彈琴者哪里是孔明?分明是蔡琰妝扮。再看其側雙童,個個明眸皓齒,疑似天仙,卻也盡是女子。

    貂蟬和小喬知道已被看破,便沖司馬懿展顏一笑。司馬懿瞬間悉數(shù)明白,便作大驚失色狀,急回馬馳至中軍,教后軍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望北山路中而退。

    司馬師縱馬跟上:此乃孔明詭計,城中便是有伏兵,能容下幾多人馬?父親即便不沖進城去,繞城放火燒他便是,為何直便要退兵?

    司馬懿喝道:你省得甚么!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既城中放不下許多軍馬,這四周山谷之中,不能藏下百萬大軍?那城樓上之人,某已看過,并非孔明本人,乃他人假扮,以作誘餌。若是誘我進城,其必自地道中走了,將我等關門打狗,甕中捉鱉。汝輩豈知?休要廢話,且宜速退。

    司馬師暗道:老父親是被孔明嚇得緊了,怎罵自己是狗鱉?

    腹內嘀咕,不敢還嘴,只得跟著一路狂奔。

    蔡琰等三人見魏軍遠去,俱各撫掌而笑。文姬知道司馬懿必然復回,將古琴舍于城頭,帶貂蟬和小喬下城,登車而去。灑掃街道老兵也扔下掃帚,騎馬出門,追趕大軍而去。

    西縣只余一座空城,城樓上空烏雀繞飛三匝,哄然而散,不見蹤影。

    畫外音:此便是后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空城計”真相,在此表明。于是孔明離西城望漢中而走,軍馬得以安然返蜀。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軍民,陸續(xù)而來。

    司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聽山坡后喊殺連天,鼓聲震地。只見大路上一軍殺來,旗上大書“右護衛(wèi)使虎翼將軍張苞”。

    魏兵這才信大都督果有先見之明,不敢接戰(zhàn),皆棄甲拋戈而走。

    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聲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軍又來,隊前一桿大旗,上書“左護衛(wèi)使龍驤將軍關興”。山谷應聲,不知蜀兵多少。

    司馬懿暗笑孔明裝神弄鬼,遂引大軍且回,分駐于街亭和列柳城。次日曹真率軍而至,與司馬懿相見。仲達才知張郃已私奏天子,與郭淮追擊蜀軍去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许昌市| 博客| 辽宁省| 高平市| 章丘市| 白水县| 娱乐| 交城县| 英山县| 和平县| 马公市| 临城县| 锡林郭勒盟| 玉龙| 林口县| 邓州市| 阜平县| 南昌县| 常熟市| 井冈山市| 嫩江县| 元朗区| 合阳县| 广安市| 百色市| 监利县| 海门市| 三江| 清河县| 泸定县| 阳江市| 铜梁县| 武强县| 平顺县| 横山县| 东方市| 明光市| 泾源县| 万载县| 安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