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五集 定鼎益州-《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金戈鐵馬,虎步隴右。

    夏侯淵一路征進,先是馬踏西涼,繼又揚威河西。攻破枹罕之后,復派張郃率兵平定河關,渡河深入小湟中,河西諸羌數十部落全部投降。

    自此隴右遂平,張郃一戰成名,成為曹魏第一流上將,與張遼、臧霸齊名并肩。

    夏侯淵功成名就,于是勒兵回歸長安,具折上表,將平定河西、隴右戰況奏報入京。

    曹操覽報大喜,對曹洪說道:夏侯妙才一舉剿滅為亂三十余年之宋建,如同虎步關右,所向無敵,吾與爾皆不如也。

    曹洪面露羞惱之色,口中稱是,心實不服。

    來日上朝,曹操向天子奏說馬超敗逃,韓遂無蹤,西涼全境平定,天子大喜。

    建安十九年三月,獻帝下詔:丞相曹操有大功于國,特加魏公九錫,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

    夏四月,中原及江淮大旱,莊稼大都干死;進入五月,卻又連日大雨,將田禾淹沒,饑民滿野。因當時劉備在西川,關公及孫吳兵力皆不及于江淮,故而便皆淪而盜藪。

    曹操為充實軍糧,遂派廬江太守朱光在皖城屯兵,一邊收剿群盜,一邊令士兵與當地百姓分地而耕,大開荒田,種植稻谷。

    又派間諜前至吳郡,招降鄱陽至廬陵一帶強盜,使為內應,預備來日南征時接應大軍。

    東吳大將呂蒙聞訊,上書吳侯孫權:皖城之地田土肥美,極利莊稼五谷。今曹操令朱光率軍,在彼處開荒數十萬畝而耕,若一旦收熟,民眾必將大增,永為北邊之患。趁稻谷將熟,曹軍將士忙于收割之機,宜遣大將北伐,進攻皖城。

    孫權采納,遂起大軍十萬,令呂蒙為都督,甘寧為先鋒,分兵十路,北出都城建業和濡須口,約期至皖城取齊,合兵會戰。

    當時連日大雨,江水大漲,利于水軍行動。孫權親率中軍沿江而上,前鋒直至皖城。

    江東各軍行動隱蔽,直到十路大軍匯合聚集,至于皖城五十里外,魏國細作方才得知,急如星火,報入城中:孫權大軍前來,已經兵臨城下,請令定奪。

    皖城太守朱光聞報大驚,急收聚城外屯田部眾入城,加固墻垣據城堅守,一面遣使至許都向魏公告急。曹操聞報亦覺驚慌,急命張遼盡出合肥之兵,兼程而進,前救皖城。

    因皖城至許都再至合肥信使往來,待張遼得了將令,急率兵來時,卻已晚了數日。

    鏡頭轉換,江東兵馬大會皖城,兵至城下。

    孫權親率中軍,居于江面舟中,令呂蒙率前鋒登岸扎營。

    呂蒙領命,率前軍棄船登岸,扎下營寨,升帳聚將,商議攻城之策。

    諸將見問,紛紛建言獻策。驍將陳武進言:依末將之議,可堆土作山,添制攻城之具,居高臨下射入城中,城內軍則必大亂,為我所乘。

    呂蒙:公論非為善策。若治攻城之具,又堆土山,歷十數日乃成。那時朱光城備既修,曹操外救亦至,皖城則不可圖。且我乘江水大漲而來,若留此十數日后,暴雨即停,江水必落。若攻城不利,尚需越堤涉水還軍上船,倍加艱難。敵若于此時出城攻擊,我軍危矣。某觀此城不甚堅固,若趁三軍銳氣正盛,四面并攻,不移時即可拔城。攻城得勝,我即可上船及水而歸,曹操即有救兵大至,亦無奈我何,此全勝之道也。

    眾將聽罷,無不拜服。計議既定,既寫成奏表,遣使回至江上,呈報吳主。

    孫權覽罷其表,笑謂左右:呂蒙真乃將軍也,此計之用,不下于昔日周郎。

    即從其議,并問誰為先鋒,率軍攻城。使者回歸大營,將主公言語訴之,呂蒙便舉薦先鋒將軍甘寧為升城總督,孫權復又從之。

    甘寧聞說命己為先鋒,雖年齡與官職皆高過呂蒙,但毫不計較,欣然領命出帳。即率本部精銳士卒,四更造飯,五更攜攻城之具前至南門,下令對皖城發起猛攻。

    呂蒙亦至陣前,命令在軍中架起高臺,置巨鼓于上,親自登臺擂鼓,為甘寧助威。

    甘寧聞鼓,大奮其勇,左援鐵鏈飛抓,右執斬首陌刀,吶喊登梯,身先士卒。

    城上守兵以長矛下刺,甘寧將左手鐵鏈蕩開長矛,騰身跳上城去,右手執刀左右亂斫,登時砍倒四五人,其余軍士驚叫而散。

    呂蒙望見甘寧已率先登城,遂棄鼓槌下臺,率一萬精銳緊隨而上。甘寧部眾趁機登城,驅散守兵,打開城門,放大軍進入。呂蒙率軍入城,生擒太守朱光,生俘魏軍數萬人。

    這一戰慘烈非常,神鬼皆驚。自曉時攻擊,至午時城破,僅用半日。

    城破次日,張遼援兵方至夾石。聞說皖城已歸屬東吳,無可奈何,只得率軍退回合肥,一面令人飛馬回至許都,報告丞相。

    孫權因擊破皖城大功,遂拜呂蒙為廬江太守,將所俘魏軍撥予帶領,特賜尋陽屯田六百戶,官屬三十人,令引兵還屯尋陽,從此建衙開府,便為封疆大員。

    呂蒙即為廬江太守,又受重賞厚封,遂親至建業,拜謝主公孫權。

    孫權在宮邸置酒以待,席間問道:卿治軍之余,還讀書否?

    呂蒙:臣自從將軍以來,半生戎馬,歷經戰陣,軍務繁多,實無時間讀書。

    孫權:此乃為托辭也。你看周公瑾與魯子敬亦精于武事,日理萬機,但皆手不釋卷,堪稱一代儒將,為世人稱道。卿今身居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多讀書。孤豈欲卿精研經典而為博士哉?只需粗閱大概,觀今鑒古而已。我常讀書,深感受益,于卿亦然。

    呂蒙大悟,拜辭孫權,回到任上即始讀書。先讀易經,后及諸子史籍,乃至手不釋卷。日積月累,不到半載,所讀典籍竟超宿儒耆舊。

    忽這一日,呂蒙正在營中讀書,門軍來報:橫江將軍魯肅巡查江岸,已至廬江。

    呂蒙聞說魯肅到來,欣喜異常,親至江邊迎接進城,在衙署置酒款待。魯肅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之意。呂蒙已經看出,故作不知。

    酒到酣處,呂蒙請問魯肅:都督即受江東重任,今與關羽鄰接,若遇突發異常之事,未知都督以何策防之?呂蒙無知,尚望指教。

    魯肅不料呂蒙突發此問,事起倉猝之際,只得含糊答道:亦見機行事而已。

    呂蒙笑道:末將以為不然。都督即任江東三軍之主,應預為之備。今孫、劉聯盟,雖如一家,但關羽乃熊虎之將,向有吞并我江南之志。若變生肘腋,怎能不預為之謀?若某為大將,必當設計,以防關羽。

    魯肅聞而大驚,越席而起,靠近呂蒙,親撫其背嘆道:呂子明,我真沒想到,子之才能謀略竟至于此。以你今日所論,已非當年吳下阿蒙也!

    呂蒙哈哈大笑:人云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都督知道今日阿蒙,何其遲也!

    魯肅亦大笑,從此折節下交,與呂蒙結為好友。

    呂蒙因知魯肅被主公孫權視為江東第一股肱,今見竟與自己定交為友,不由大喜,榮于華袞。次日遂大聚部將,與魯子敬都督接風。

    從午時飲酒至晚,呂蒙意興更高,酒到杯干,至于大醉,俯于案上睡著。

    魯肅欲令從者扶呂蒙回內室安睡,忽聽呂蒙于夢中朗朗誦讀,便似蒙童背詩。靠近細細聽之,卻是在背誦周易,從頭至尾,一字不差。魯肅及闔營將士無不大驚,以為神助。

    片刻之后,呂蒙酒醒,向魯肅道失敬之罪。魯肅非但不怪,反而仰天大笑。諸將即問呂蒙:將軍適才所夢者何人,以至喃喃不休?

    呂蒙煞有其事說道:某夢見伏羲、文王和周公,便請問國家興衰大事。三位圣人所云為何,某因其理太過奇妙,不可理解。噫!真是奇哉怪也。

    眾人聽了,哄堂大笑。魯肅嘆道:古人云讀書成癡者,今呂大將軍得之矣。

    時有上將成當、宋定、徐顧三人,受吳侯孫權之授命,與呂蒙同守江岸。三將先后病故,其子弟年幼,不能獨自擔任軍防重事。孫權遂致書呂蒙,欲將其三將兵馬盡歸呂蒙統領。

    呂蒙上書堅辭:徐顧等勤于職事,忠于國家,均有大功于吳。其子弟現今雖然年小,但不能因此廢黜其職。若不令其子弟襲受父職,則無以勸賞功臣,怕冷了眾將之心也。

    連續上書三次,孫權從之,即令三將子弟襲其父之爵,兼領其父舊部。呂蒙時為照拂,為三將子弟延請名師,精心輔導治國領兵之道。

    魯肅見呂蒙對待故友后人如此之厚,知其已成將才,可以獨擋曹魏,于是大為放心,與關羽隔江相持之際,亦苦思討還荊州之策。

    此后時與關羽書信往來,論及此事,關羽卻故作糊涂,避而不談。

    魯肅由此大憂,對幕僚嘆道:某近感身體不佳,時而昏厥,必將不久于人世。我死之后呂蒙代我將兵,為建軍功,則必勸主公與關羽兵戈相向,則孫劉聯盟必破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市| 大足县| 抚远县| 柞水县| 萨嘎县| 隆子县| 乌兰察布市| 澳门| 迁西县| 莲花县| 泉州市| 乌拉特中旗| 蒙城县| 商南县| 武城县| 开平市| 永兴县| 措美县| 塘沽区| 慈溪市| 安化县| 祁连县| 尤溪县| 绥化市| 韶山市| 磐安县| 郎溪县| 富川| 蕉岭县| 新乐市| 天台县| 长春市| 舟山市| 宣威市| 固安县| 遂昌县| 滕州市| 原阳县| 郓城县| 罗田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