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集 截江奪斗-《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西川成都,法正府宅。
二人落座密謀,張松說已將益州許贈劉皇叔,其事如此如彼。
法正大喜,即命家人將好友孟達請來,三人一起商議。
字幕:孟達,字子敬。扶風郡郿人。
孟達應召而至,直入密室,共議迎劉備入川之事。
三人議畢,張松說道:與劉皇叔及孔明先生所議,并無差誤。我三人既為內應,各有分工。我明日見劉璋,便薦二公為使前往荊州。兄等見到玄德,如此如此,大事諧矣。
二人應允,告辭而去。
次日張松來見劉璋,添油加醋,將在許都所受冷遇羞辱說了,然后道:曹操名為漢相,實乃漢賊,挾天子而令諸侯,常懷篡逆之心。此次一見為臣,便責主公不進京納貢,說要以兵伐川。若請他去征張魯時,其必以得勝之兵伐我,益州不復為主公所有矣。是以為臣只向天子獻貢便回,未提求兵助伐漢中之事。
劉璋不悅:卿離成都之時,所說甚來?如今沒有救兵,倘若張魯伐我,誰可敵之?
張松:主公休慌,某舉一人可救西川,且使曹操不敢來犯。
劉璋:縱觀天下,何人是曹操對手?除非周瑜,亦有取我西川之心,萬幸死于巴丘。
張松:主公只知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卻不知有一人在南郡大敗曹仁,奪了荊州七郡,令曹操聞其名而膽裂魂飛。
劉璋:何人如此厲害?
張松,此人非別,便是皇叔劉備,與主公同宗,仁義布于天下。若請皇叔帶兵入川,量一小小張魯,何足道哉?主公何不遣使往荊州結好玄德,使為外援?則西川固若金湯,主公可高枕無憂矣。
劉璋聞言大喜:妙哉!孤怎地忘了這個同宗兄長?卿即為使,前往荊州。
張松推辭道:不可。臣自許都而回,那劉備定有細作在許都,知我去拜曹操。某再出使荊州,恐至誤會。臣舉法正、孟達,二人可為正副使節,往通皇叔,以釋其疑。
劉璋依從張松之薦,即召法正、孟達二人入殿,令為正副使節前往荊州,迎請劉玄德入川為援。法正聽罷,故意以位居下僚,力不能及相辭。
張松則在一旁假意再三相勸,法正方始領命,出使荊州。
法正與孟達領了劉璋指令,各率兵兩千,出使荊州。前至南郡界口,法正使孟達將兵馬扎住,自己率本部兩千軍士,皆佩腰刀,直奔江陵而來,先使人叩城通報。
劉備聞報法正前來,心中狂喜,急率孔明及龐統出城二十里相迎,將法正接至府衙。即令擺設盛宴相待,竭力以恩意接納,盡其殷勤。
法正見劉備具有雄才大略,是可輔佐之主,便決心背叛劉璋,于是向劉備獻策:早聞皇叔大名,今日一見,真乃命世英才!昔日新野攜民渡江之事,無人不知,恩義布于天下。劉季玉無明主之能,某即引皇叔帶荊州兵入川,可以張松為內應,就于劉璋出城勞軍時奪取益州。以益州之富庶為基,憑蜀道之險阻以成大業,易如反掌。
孔明與龐統在旁聽了,相視大笑。
劉備想起孔明在隆中所對,說欲奪天下,必先據荊益二州。此時法正、張松倒戈來降,實乃天賜良機,于是便應法正所請,答允帶兵入川。
當日席散,孔明親送法正回歸館舍,商議進軍細節,并問蜀中人物。法正一一細說,不厭其煩。
劉備見孔明送走法正,便在府中獨坐沉吟。
龐統看出劉備心懷猶疑,進勸道: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今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得志。益州戶口百萬,土廣財富,可資大業。今幸張松、法正為內助,此乃取川天賜良機,某觀主公尚懷猶疑,卻是何故?
劉備:軍師說的甚是,備豈有不知。只是此去若以欺詐手段取川,恐壞了某向日仁義之名,反令天下人恥笑耳。
龐統驚問:主公因何如此斷言?龐統不解,愿請道其詳。
劉備答道:與我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某能立于世間為天下諸侯認可,皆因與其反道而行之,方不為其所滅。曹操行事以急,我以寬;曹操待民以暴,我以仁;曹操對人以詭譎,我以忠義。因行事皆與曹操相反,方使今日荊州事成。今若因取川而失信義于天下,必為諸侯所棄,我不忍為也。
龐統笑道:主公之言,過于拘泥。凡臨大事者,需變通以應天命,今當離亂之時,宜從權變。且兼弱攻昧、逆取而順守,乃湯、武之道,天下誰說不仁?況大事既定之后,明公可報劉璋以恩義,封為大國之公侯,又何負信于天下?
劉備:當初天下三分,文王已據其二,尚不忍反商。備威德未立,安敢伐人之國?
龐統:不然。譬如荊州之事,主公初念乃同宗劉表基業,當年劉景升讓與主公時不肯受,至被曹操所得。至今身經百戰得之,亦本來是物歸原主,反而猶向江東孫權打了借條,豈非悔之不及。臣觀今之西川,即前之荊州,主公不取,終被他人所得。且劉璋若落于曹操之手,最終必是身死國滅,主公只能望洋興嘆,又何談同宗之義哉!主公幸熟思焉。
玄德聽了龐統這番宏論,不由渾身汗出,啊呀一聲躍起,恍然大悟道:不是軍師剖析明白,險些誤了大事。先生金石之言,當銘肺腑。
次日升堂,遂安排出兵。劉備自率龐統、黃忠、魏延、劉封、關平前往西川;孔明與關云長、張翼德、趙子龍固守荊州。
于是孔明總守荊州,令關公拒住襄陽要路青泥隘口;張飛領荊南四郡巡江,趙云屯守江陵,鎮守公安。
安排已定,劉備即將孟達留下,與趙云同守江陵。請法正引兩千川兵為向導,龐統為軍師,黃忠為前部,魏延為后軍,自與劉封、關平統領中軍,馬步兵五萬,起程西行。
臨行之時,門軍忽然入報:廖化引軍來降。
字幕: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襄陽郡中盧縣人。向從劉表,為蔡瑁部下,劉琮降曹后賦閑在家。襄陽為曹仁所占,廖化聞劉皇叔現在江陵,于是率領部曲來歸。
劉備聞報大喜,便教廖化為行軍主薄,前往青泥隘口,輔佐關羽,北拒曹操。
鏡頭轉換,建安十六年冬十月,劉備引兵溯江而上,自巴郡入川。
到至涪城西門以外,劉備下令安營歇馬,先請法正遣使報入成都。
劉璋聞報大喜,便欲遠出成都親迎。主簿黃權、從事王累力諫勿納劉備,劉璋皆不聽,只依著張松主意,領三萬人馬,滿載資糧錢帛,往涪城來與劉備相會。
玄德聞說劉璋來至,按下軍馬,只率千余親兵及十余名部將,入城與劉璋相見,各敘兄弟之情,相談甚歡,親如手足。
張松跟隨劉璋前來,因見時機難得,遂密見法正,令其說服軍師龐統,勸劉備待來日再會劉璋之時,就席間將其襲殺,奪其兵符將印,然后直襲成都。
法正信以為然,便將張松之計說與龐統。龐士元擊節稱善,便與劉備商議。
玄德聽了,思索關晌,謂初到蜀地,人心未服,堅決不肯。龐士元見此,嗟嘆而出。
次日劉璋大賞荊州三軍,大宴諸將群臣,即將所帶兵馬分一萬給法正統領,稱白水軍,令助劉玄德北擊張魯。
犒軍已罷,劉璋便回成都,向朝廷表薦劉備代理大司馬,兼領司隸校尉。
劉備遂以白水軍為先鋒向導,引荊州軍北至葭萌,來御張魯。進入葭萌關之后,先出榜安民,卻又駐軍不前,只在城內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劉璋只求劉備能擋住漢中來犯即可,對其所為不聞不問。
劉備引兵入川之事,早有細作報入東吳。
孫權聞聽大怒道:當初公瑾力主收川,要以其為陪嫁送與劉備,換回荊州,那大耳賊卻以不欺同宗之名拒之。此次他卻帶兵入川,是欲獨吞益州也。如此奸滑,實屬可恨!
張昭獻計:劉即分兵遠涉山險而去,未易往還。主公可令都督魯肅趁此出兵以取荊襄,有何不可?
孫權聞言大喜,卻不愿先以刀兵相見,蒙受破壞聯盟之譏,即差人往陸口傳書,令魯肅去向孔明討要荊州,此計喚作先禮后兵。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昌县|
达州市|
漳浦县|
宕昌县|
会理县|
牟定县|
鹿邑县|
泉州市|
康平县|
鲜城|
彭山县|
十堰市|
包头市|
长阳|
巴青县|
灵宝市|
彭水|
云梦县|
客服|
武强县|
台江县|
镇平县|
龙州县|
嘉义市|
龙岩市|
威信县|
西华县|
汝城县|
县级市|
宁津县|
彭州市|
越西县|
甘孜县|
和田市|
确山县|
桓台县|
琼海市|
云和县|
云和县|
苏尼特右旗|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