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集 錦衣馬超-《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京師許都,丞相府中。
江東大舉為周瑜發喪,曹仁在襄陽聞之大喜,具表申報許都。其表略云:
周瑜死于巴丘,孫權令魯肅代行大都督職權;鳳雛龐統投了劉備,與軍師諸葛亮共贊軍機,招兵買馬,積草屯糧。臣觀其志不小,早晚欲連結東吳,興兵北伐。請丞相預為之備,不如趁此南征,以報前番赤壁之恨。
曹操覽奏,驚喜不置,遂聚眾謀士商議,欲意再次南征。
荀攸獻計:今周瑜新死,魯肅非是孫氏故吏,不為張昭所容,江東三軍亦不心服,皆懷狐疑之際。我可兵出合肥先取孫權,再以得勝之兵,次攻劉備。
徐庶即從座起,說道:我若遠征,恐韓遂聞之,率兵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便因軍中訛傳西涼入寇,丞相方令某與臧霸前去潼關布防。其實那韓遂當時果有兵進中原之意,因見我增兵防范,這才息念。西北不寧,不可先征東南,前車之鑒,望明公思之。
曹操:元直之論的確,乃是公忠體國之言。前番赤壁之敗,便因某顧慮西涼,心思不凝。今若大舉征南,西北不可不防。
荀攸卻知徐庶阻止南征,是為其故主劉備著想,但不點破,又獻一計:即如此說,愚見不若以天子明詔,加馬超為涼州牧,令擒韓遂以獻朝廷,事成則以韓遂所部軍馬及封地賜之。同時加封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以此為由誘入京師拘之,并使致書馬超。則馬超因其父在于我手,必全力以攻韓遂。馬超及韓遂兩個,無論哪個被除,則我南征無患矣。
徐庶看了荀攸一眼,拱手贊道:子遠高見,庶不及也。
但心中暗道:曹營人才濟濟,程昱多勇,荀攸多謀。此子往往臨事而出奇計,極不好斗。但觀其面色,恐不久于人世矣,皆殫精竭慮之報耳。
曹操聽罷荀攸之計大喜,說道:公達真知我者。
忽有一人自班中向前叫道:“丞相且慢,臣以為此計不可。
字幕:高柔,字文惠,見任丞相倉曹屬。
曹操:高文惠有何高見?
高柔:以離間之計令馬超與韓遂相攻,看似妙策,但此事危險至極。若西涼有能者將此計看破,則韓、馬必聯合以向關中,則西北亂矣。為今之計,可先以高官厚祿,以結西涼諸將之心,安定三輔,三輔茍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
曹操因有荀攸之策先入為主,不聽高柔之諫,即日遣人赍詔,至鄴城往召馬騰,說要使其為前鋒大將,率軍南征。
復又上奏獻帝,為荀攸請爵:軍師荀攸,自起兵討董卓始輔佐臣下,無次出兵不曾跟隨。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己長不夸己功,其智別人可及,其愚別人卻不可及,即使顏子、寧武不如。前后多次謀算,均以奇計勝敵,殊堪嘉獎。
獻帝覽奏,便封荀攸為陵樹亭侯,增其食邑至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掌管刑罰之責。
鏡頭轉換,天使至鄴,來召馬騰。
馬騰奉詔,不疑有他,即遣天使還報天子,欲率次子馬休、三子馬鐵進京見駕,留侄子馬岱在鄴城府宅,管帶五百親兵。
馬岱多智,苦苦阻諫:以侄兒觀之,此非天子要召叔父,必是曹操之意。那曹操心懷叵測,圖謀我西涼已久,叔父若往,恐遭其害。不如趁其諸將都在許都,鄴城并無大將鎮守,我父子叔侄憑著手中四桿槍,五百軍馬,以出城圍獵為名,殺回西涼去罷。
馬騰:我即為漢臣,天子有詔不遵,即為反叛。現有你長兄馬超統十萬羌兵保守西涼,又有韓遂相助,其焉敢加害于我?然為防萬一有變,你在鄴城可及時遣人往返許都打探動靜。若我一旦遭遇不測,曹操帳下猛將如云,你不可妄自送了性命,應立時帶這五百親兵速返西涼,與你兄馬超聯合荊州劉備,兩路夾擊許都,除了曹操,與我報仇。切記,切記。
馬岱拗不過叔父,只得應諾。帶兵送出三十里而回,派出連環哨探,布于沿途。
馬騰乃引馬休、馬鐵二子,只帶二十名隨從到了許都,先見曹操。
曹操授予平南將軍印信,令馬騰寫書與長子馬超,即刻調派西涼兵兩萬,前來許都隨軍南征孫權。對于已下天子詔書,令馬超討伐韓遂之事,卻瞞過不提。
馬騰見朝廷果派自己率兵南征,便不懷疑,當即寫書,令曹操看過,派人送回西涼。
曹操大喜,安置馬騰住于昔日關公府宅,令飲食不使有缺,等候西涼兩萬兵到來。然后升廳,與諸謀士商議,欲出兵以定關中,并滅韓遂。
正商議間,忽荊州探馬入府來報:劉備命孔明署理荊南四郡賦稅軍糧,自與龐統在江陵調練軍馬,收拾器械,將欲西取益川。
曹操聞報大驚:我聞西川劉璋暗弱,軍武不備,官多聚斂,邊民多投江東。若劉備仗鳳雛先生謀劃收川,又憑關、張、趙云及降將黃忠、魏延等,皆世之名將,攻之必下。劉備乃世之英雄,若是得了益州,則羽翼已成,不能復治矣。我將何以圖之?
話猶未了,階下走出一人,進言獻策:丞相可命上將提兵,約會合淝之眾徑取江南,則孫權必求救于劉備;劉備意在西川,必無心救孫權,則江東之地必為丞相所得。若得江東,則荊州一鼓可平;荊州既平,然后徐圖西川,如此天下定矣。
字幕:陳群,字長文,潁川郡許昌縣人。大鴻臚陳紀之子,見任治書侍御史。
曹操聞言稱善,于是下令:某自為統帥,親起大兵三十萬,往征江南。命馬騰父子重歸鄴城,以待兩萬西涼之兵,隨后趕來;令張遼自南陽直下合淝,至樊城向曹仁請調李典、樂進為副將,沿途州縣準備糧草,以為供給。
命令即下,分別行動。先說張遼受命,遂到樊城,向曹仁出示丞相將令。曹仁便令樂進、李典引七千人馬,隨張遼前去屯守合肥。
張遼與樂、李二將到達合肥,事有湊巧,聞說揚州刺史劉馥已于日前病亡。遂親往墳前致祭,表其前番守城退敵之功。
早有江東細作聞說張遼率軍已到合肥,緊急過江,報知孫權。
孫權聞報聚眾將商議,環顧左右,想起大將太史慈已死,不由嘆息道:曹操前有劉馥,后有張文遠,均有固守堅城之才。孤若得太史慈不死,豈容彼等猖獗!
張昭見孫權發此感嘆,怕傷了江東諸將之心,便獻計道:如今孫劉聯盟,劉玄德又做了江東女婿,本當休戚與共。主公不如令魯肅相請劉備,助我抵抗曹軍。
孫權即依張昭之策,諭令魯肅,使其作書,求救于劉備。
魯肅隨即修書,使人至江陵呈送玄德。劉備觀書,差人往南郡請孔明回來商議。
孔明回到荊州,與劉備、龐統議道:張文遠已至合肥,曹操必繼其后而來。依某而論,此次不消動江東兵馬,也不必動荊州之兵,自使曹操回軍,勞而無功。
于是回書魯肅,教其高枕無憂,若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發付使者回去。
玄德問道:曹操起三十萬大軍,會合淝之眾一擁而來,先生不與子敬商議如何應戰,只教其高枕無憂。卻有何妙計可退曹兵,莫不是再燒他一把大火?
龐統笑道:軍師此時無暇對付曹操,是意在益州劉璋也。故此欲借他人怒火以燒曹操,不必我來動火搬柴。
孔明:士元所論極是。借人之牛,耕我之田,有何不可?
劉備:何謂借牛耕田?
龐統:若我所猜不錯,軍師定要借西涼之兵,以阻曹操南征。
孔明:正是。曹操自滅袁紹以來,志得意滿,所慮者唯有西涼之兵。今曹操以馬騰為征南將軍,必令其子馬超統領西涼之眾,兵出關中前來助戰。馬超若起兵前來隨父,則西涼必為韓遂所得,此非馬氏父子之愿。馬超不來,則曹操定以離間之計使與韓遂相攻,以除西涼之患。主公在許都之時便與馬騰相厚,今可作書往結馬超,使與韓遂聯合一處興兵入關,則曹操又何暇兵下江南?那西涼軍馬兵強將勇,天下聞名,與曹兵一旦相接,又是一場官渡之戰,非兩三年間不可驟解。我趁此機會,正可興兵西進以奪益州。
劉備聽罷大喜,連稱妙計,即時作書,遣使徑往西涼州投遞。
信使去后,劉備又問龐統:先生與孔明軍師意在益州,本來不錯。但劉璋乃漢室宗親,與某同宗,又各守疆土,并無侵犯。我此時若兵出西川,恐非伐之無名,令天下笑罵?
龐統搖頭道:主公只道劉焉系漢室宗親,卻不知其正是漢室傾頹、群雄割據,致天子失位之罪臣也。劉焉雖死,其子劉璋割據益州自立,不敬社稷,不尊天子,天下諸侯皆以其為始作俑者,均仿效之,致天下大亂。此人不伐,今后誰奉天子?
劉備:竟有此事?請道其詳。
孔明接口道:你卻不知,我漢室江山不是壞在黃巾賊寇及董卓、李郭之亂,卻正是壞在劉焉身上!劉焉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屢為黃巾之亂所敗,喪城失土。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肆聚斂,劉焉欲取西川以為安身立命之所,便向朝廷求為益州牧。我父皇當時以為好意,便即詔允。郄儉為黃巾亂軍所殺,劉焉帶兵進入益州,從此獨立割據,與朝廷貢奉往來不通。劉焉為鞏固自身勢力,使益州獨立于朝廷管轄之外,不是逆臣而何?
劉備聞此,方才大悟:既是如此,入川之事,惟請兩位軍師謀之,備無有不從。
孔明應諾,遂派同門好友孟公威、崔州平,前往西川暗中行事,專等二人還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乐都县|
巴林左旗|
灵宝市|
龙州县|
合山市|
博爱县|
五常市|
二手房|
边坝县|
安平县|
张家川|
潮安县|
鹤峰县|
铁力市|
汉源县|
孟津县|
军事|
罗田县|
卓资县|
浏阳市|
黔东|
泸溪县|
阳泉市|
新野县|
横山县|
达州市|
星座|
建平县|
浦北县|
伽师县|
克什克腾旗|
衡东县|
浦北县|
汉川市|
从江县|
河北区|
屯留县|
文化|
天峻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