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九集 臥龍出山-《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孫權占據江東,廣納賢士,命顧雍、張纮延接四方賓客。江南賢士交相援引,有會稽闞澤字德潤,彭城嚴畯字曼才,沛縣薛綜字敬文,汝陽程秉字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紀,吳人張溫字惠恕,烏傷駱統字公緒,烏程吾粲字孔休等,才俊人杰紛至沓來。又得良將汝南呂蒙字子明,吳郡陸遜宇伯言,瑯琊徐盛字文向,東郡潘璋字文珪,廬江丁奉字承淵等,文武齊全,人才鼎盛。以此觀孫仲謀之志,似非能為人下者。

    孔明觀罷來書,對劉備說道:孫仲謀胸懷大志,觀其氣度作派,絕不肯投降曹孟德,二人必有一戰,但需與荊州聯手方可。但孫氏與劉景升向有殺父大仇,倒需費些心思。

    劉備:孫權非為人下之人,先生何以知之?

    孔明:因其擁眾自立,禮賢下士,一不奉王命,二不懼曹操。我聞曹操大破袁紹之后,天下諸侯震驚,皆奉質子入朝輸誠。曹操亦命孫權遣子入朝隨駕,孫權卻聽從周瑜之論,辭謝使者而不遣子入都,其膽略便為常人不及。孫權之武功韜略,皇叔亦必知曉。前者親自引兵征伐江夏,黃祖與公子劉琦向荊州求救,而劉表卻聽信蔡瑁,不敢反擊。其后黃祖部將甘寧歸降江東,引孫權擊殺黃祖;孫權即命甘寧鎮守夏口,孫靜守吳會,自領大軍屯于柴桑。又有水軍都督周瑜,每日于鄱陽湖教練水軍。故知其志在天下,非為人下之人也。

    劉備:先生即說孫權需與荊州聯手抗曹,又謂此事為難,卻是何故?

    孔明:孫權僅據長江下游之半,若不與中游荊州聯手,則無力對抗曹操大軍。但若與荊州聯手,卻又與劉景升有殺父之仇,此恨不可解也。

    正說話間,門人忽報:劉荊州差人前來,請主公往襄陽議事。

    孔明:曹操欲來,景升故請主公商議。某當與公同往,讓劉表將荊州拱手相讓。

    鏡頭轉換,劉備與張飛、陳到引五百人馬,跟隨孔明前往荊州。

    劉備在馬上請問:今見景升,我當若何對答?

    孔明:但觀我眼色行事。

    說話之間,來到荊州。劉備留張飛屯兵城外,自與孔明入城見劉表,陳到隨侍左右。

    劉表正在病中,聞聽劉備已到,勉強升廳落座,溫言撫慰:蔡瑁陷害賢弟之事,我已盡知。當時即欲斬蔡瑁之首,因一眾文武盡皆告免,只得饒恕,賢弟幸勿見罪。

    劉備:此皆是下人慫恿,諒必亦非蔡將軍本意。其事既過,兄長休再掛懷。

    劉表:今聞曹操平了烏桓,占據河北四州,欲發兵南下荊襄,故請賢弟共議對付之策。

    劉備謙謝,即引孔明向前:此為襄陽大賢,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人稱臥龍先生是也。高臥隆中胸懷天下,與黃承彥、龐德公、司馬徽等人為友,世人皆知其能。今被小弟聘為軍師,兄長問策,即問孔明可也。

    劉表睨視孔明片刻,問道:前聞跟隨諸葛玄避難南陽,后拜龐德公為師,又娶黃承彥之女阿丑為妻,號稱臥龍者,便是先生否?

    孔明笑答:誠然是也,但非某之真實身份。使君向蒙董卓所薦,又奉李傕、郭汜為主,始得荊州之牧,坐領荊襄七郡。然為漢室宗親,得無忘卻久矣?

    說罷將身站起,從懷中取出臥龍令牌,以及少帝私璽,遞到劉表面前:卿既知某是黃承彥女婿,龐德公弟子,多年來卻充耳不聞,遺賢于野,枉稱荊州八駿之名。劉景升,你即為漢室宗親,當識此令此璽否?抬頭仔細看看,朕是何人?

    劉表見了令牌私璽,又陡聞孔明“朕”字出口,抬頭相了一相,忽從座中倒地匍匐,大禮參拜,涕泣道:早聞陛下為董卓所害,不料隱于荊州。臣罪該萬死!

    因其曾在洛陽為官,故此識得少帝當年模樣,此時細觀之下,自然立刻認出。

    孔明收回令牌,溫言嘉慰:你雖為董卓舊人,但自主政荊州以來,非但不曾助惡,反有惠于民,使荊襄七郡物阜民豐,堪稱有功于社稷。然今諸侯割據,天下分崩,皆益州劉焉始作俑者,你與孫策、張魯等亦為幫兇。以上罪名,卿可認否?

    劉表:為臣知罪,尚望陛下原宥。

    孔明:而今我來見你,是察你是否心向漢室。若果如此,即將荊州傳與公子劉琦,兵權交付汝弟玄德。若戀棧不肯,便將你殄滅三族。

    劉表:臣與玄德同為宗室,陛下何以厚此薄彼?

    孔明:我來問你,曹操來時,你與二子,哪個是他對手?一旦歸為臣虜,則求為平民不可能矣。若不讓位,呂布、袁術、袁紹、踏頓等人,便是你來日下場結果。

    劉表聽這一番話軟中帶硬,體似篩糠,遍體汗出。偷眼向門外看時,見廊下及庭中除了陳到所領數名勇士,皆為蔡瑁部將,并無一個自己心腹在側。

    回思苦心經營荊襄多年,都為蔡氏做了嫁衣,劉表不由老淚橫流:陛下息怒,罪臣萬死難辭其咎。臣即舉荊州以讓玄德,自今日始,荊州乃漢室之荊州,亦陛下之荊州也。只是荊州大權盡攬于蔡氏宗族,軍政如何交讓,尚請陛下圣裁。

    孔明息怒,溫言慰道:倒也不必如此。賢卿即可下令,命公子劉琦自夏口歸來攝政,再請玄德及關、張、趙云等共議大事,當眾傳位于公子。劉琦為人忠厚慈讓,必會善待蔡氏及弟劉琮,更無疑慮。蔡瑁若要反抗,正是自己找死,罪不容誅。未知卿意如何?

    劉表連連叩頭:陛下英明神武,微臣敢不奉旨?一切伏惟圣裁。如此兵不血刃,并無殺傷,有何不可?臣即修書遣使往至夏口,令劉琦就回襄陽接印。

    正說之間,卻聽府外一片喧嚷,乃是蔡瑁親率侍衛前來。

    劉表見蔡瑁至府,故意怒氣勃發,令其跪謝玄德前次冒犯之罪。蔡瑁見劉表精神健旺,不敢十分違拗,洋洋然向劉備施了一揖。玄德急忙還禮,言不由衷,遜謝一番。

    孔明見此,目視玄德,微微點頭。劉備趁機拜辭劉表,自回新野。

    劉表反復思量少帝所言,心卻不甘,左思右想,難以決斷。尋思要派兵攻擊新野,擒殺孔明、劉備,部下又無人能敵關、張、趙云,一旦失敗即有夷滅九族之禍;若要拱手將荊州讓與劉備,自己平生苦心經營產業,卻又實實難舍。

    當日在榻上輾轉到夜深,自覺病情轉危。只得強打精神寫下遺囑,派人連夜潛出襄陽,送往江夏,令長子劉琦歸為荊州之主。

    不料劉表此時舉動不能自主,信使未出府衙,已經被蔡瑁所擒。蔡瑁觀書大怒,一刀將信使殺卻,傳令關上內門,又與張允二人把住外門,不準走露劉表病危消息。

    鏡頭轉換,復說劉琦。

    劉琦自納劉備之計避禍江夏,因聞黃祖被甘寧擒殺于夏口,心驚肉跳,度日如年。

    近日風聞父親病危,但不知底細就里,又加十分憂愁。因見江東人馬無甚動靜,遂領五十名精騎離了江夏,前來襄陽探病。

    方進內城,來至府門之外,早被蔡瑁全身戎裝持劍擋住:公子何來?

    劉琦:因聞父親病重,特來問疾。

    蔡瑁:可有主公手令?

    劉琦:聞訊而來,并無手令。

    蔡瑁:傳聞之語,豈可聽信!公子奉主公之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守,倘東吳兵至,如之奈何?

    劉琦:某既回來,好歹容我親見父親一面,也好安心。

    蔡瑁:公子未奉鈞命,我若放你入見,主公必生嗔怒,病將轉增,殊非孝子之道。若依我言,公子宜速轉回江夏;前來探望之情,某可為公子代為致忱。

    劉琦見此,心知父親必然病篤,已經受制于人。本欲撥劍直入,但見自己所帶五十人已盡被張允解除武裝,拘于府門之外,動彈不得。

    左思右想,恨力不及,只得立于門外大哭一場,上馬回身就走。

    蔡瑁令張允將那五十名軍士放了,還給兵器,命其隨公子自走,不許阻攔。

    劉表在內苑病勢危篤,久望劉琦不來,也心知必是蔡氏從中作梗;環顧左右盡是蔡瑁心腹,徒呼奈何。挨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數聲而死。

    蔡夫人見劉表既死,便與蔡瑁即依其筆跡改了遺囑,立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蔡瑁、張允又請來蒯氏兄弟,當晚密議一番。

    次日一早,蔡瑁便令聚集荊州百官,簇擁劉琮升座,將劉表遺囑當眾宣讀已畢。

    荊州群僚聞此巨變,無不大驚。

    幕官李珪出班,相勸劉琮:今聞曹操將起大兵來征,公子自忖是其對手否?

    劉琮:連呂布、袁紹亦被曹操所誅,我如何是他敵手!

    李珪:既是如此,公子便當讓位于大公子劉琦,請皇叔劉玄德前來輔政,以掌兵權。劉皇叔曾與曹操多次交手,并大敗夏侯惇于博望坡,再敗曹仁于樊城,天下無人不知。請其相助長公子坐鎮襄陽,可保荊州諸郡穩若磐石。

    劉琮未及答言,蔡瑁早已怒不可遏,即命武士:速將李珪執下,推出問斬!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横峰县| 壶关县| 库尔勒市| 巍山| 阿克苏市| 西畴县| 龙川县| 樟树市| 三江| 厦门市| 文安县| 百色市| 扎兰屯市| 佛冈县| 吉木萨尔县| 赫章县| 永年县| 无锡市| 黄石市| 龙陵县| 沧源| 白河县| 军事| 山西省| 广宗县| 米易县| 图们市| 兴国县| 双城市| 南涧| 扶绥县| 重庆市| 松阳县| 岢岚县| 天祝| 江达县| 佛冈县| 克什克腾旗| 武邑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