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六集 轅門射戟-《華夏真相集》


    第(3/3)頁

    韓暹、楊奉見書大喜,遂反戈攻打張勛,活捉橋蕤。其余袁軍人馬潰散逃走,幾乎全軍覆沒。呂布率軍隨后追擊袁術,直至江淮,在北岸大笑而還。

    袁術被呂布打敗,由此元氣大傷,一時難以恢復。

    消息傳至小沛,劉備放下心來,于是重新招兵買馬,陸續糾集萬人,漸漸聲勢再振。因軍中缺少戰馬,張飛便即扮作強盜,劫奪呂布戰馬五百匹,卻不告知劉、關二兄。

    呂布屢被張飛冷落,聞報又被他搶了戰馬,如何不怒?于是親自出兵,前來攻打小沛。

    劉備被打了個冷不防,只得撇了家眷,與關、張二人殺出重圍,前往許都依附曹操。

    弟兄三人走在路上,關公對呂布突然反目納悶不已,張飛只得將奪馬之事說了。關羽埋怨三弟,因奪馬小事害得兄長棄了城池,又陷了家眷,實在不值。

    張飛被說得羞惱,便要拔劍自殺。劉備大驚,奪下長劍道: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劉備因此留下這段名言警句,流傳至今,兩千年不衰。

    三人引敗軍到了許都,求見曹操,說被呂布襲了小沛,已無立錐之地。

    曹操厚待劉備,送予軍糧;又表薦劉備領豫州牧,任所暫設于汝南。

    劉備早知汝南乃是黃巾賊巢穴,根本去不得,不由心中暗罵曹操奸滑。但還是裝作歡天喜地模樣,拜謝領兵而去。一面派出部將,往小沛附近招攬散眾。

    打發劉備兄弟三人去后,曹操還于府中歸座,忽然想起與陳登東方之約,暗道:呂布新奪小沛,徐州定然不作防備。我若趁此暗起大兵南下,往征呂布,有何不可?

    主意打定,便喚荀攸,要命其立即作表,上奏天子。

    正在這時,忽有流星探馬入府,報進大廳:司空大人!今有張濟之侄張繡,統其叔父部眾占據南陽,屯兵宛城。今用賈詡為謀士,結連荊州劉表,欲興兵犯闕奪駕。

    曹操聞聽,猛吃一驚,碰到茶盅,水污衣襟。于是急令擂鼓聚將,與眾人議道:我聞張繡號稱北地槍王,武藝絕倫,不讓呂布之勇;又有智謀之士賈詡為其策草,更連接劉表,其勢非冊小可。我欲興兵討之,又恐呂布趁機來侵許都,奈何?

    郭嘉:此乃公事,不應議于私府。若依屬下之計,來日可請天子設朝,議于群臣。

    曹操盯視郭嘉片刻,點頭稱善,于是下令散班,約定來日上朝登殿再議。次日早朝,曹操領先出班,陳述張繡與呂布反狀,請旨定奪。

    獻帝聞奏大憂,于是問計于群臣。

    尚書令荀彧出班奏道:此易事耳。呂布乃無謀之輩,見利必喜;陛下若要選將南征,可遣使先往徐州,加官賜賞,令呂布與玄德解和。呂布得了官職,則不思遠圖矣。

    天子稱善,遂差奉軍都尉王則,赍持官誥并和解詔書,往徐州去見呂布。

    呂布果然大喜,當即就與劉備和解,請劉備還入小沛,并將其家眷送還。

    貂蟬見呂布與劉備重歸于好,也便離了糜竺府第,重歸呂布——此前一直住在糜府,卻為防呂布聽了陳宮之言,殺害劉備家眷,因此暗中保護。

    呂布大喜,如獲重寶。貂蟬雖然歸來,卻愿獨居偏院,并不與呂布妻妾爭寵。

    鏡頭轉換,按下呂布,復說張繡。

    張繡自叔父張濟攻穰城時中流矢而死,就此接管叔父所部,屯住宛城。其后又與劉表聯盟,并聽取胡車兒獻策,欲襲取許都,從曹操手中救出獻帝,以扶漢室。

    獻帝卻不知張繡本意,乃聽從荀彧之奏,令曹操起兵十五萬,親討張繡。

    曹操于是出了許都,分軍三路而行,以夏侯惇為先鋒,軍馬至淯水下寨。

    探馬報進宛城,賈詡諫勸張繡道:曹操傾全國之兵前來交戰,其勢太大,將軍僅據宛城一地,不可與之相敵,不如舉眾投降。

    胡車兒奮然道:賈先生何必太怯?敵兵剛至,未曾交戰,便勸將軍望風納降,胡車兒竊以為恥。愿請三千精騎,明日出城決戰,納曹軍上將首級于階下,如不能勝,再降不遲。

    自從賈詡來投,張繡待之如父,言聽計從。當下聽了賈詡之勸,遂不聽胡車兒之言,使賈詡至曹操大寨通款,說明愿意率眾投降。

    曹操以言語多方試探,見賈詡應對如流,并無詭詐,自思憑空得了宛城,許都南部又多一道屏障,心中大喜,遂允其降。又敬愛賈詡機變,欲用為帳前謀士。

    賈詡本來想趁此時投效朝廷,卻見曹操身側謀士如云,更有荀彧、荀攸、郭嘉、劉曄、程昱之輩,皆非凡俗,遂道: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雖曾設計以助陛下脫困,但功不掩過。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于是遜謝再三,告辭而去。曹操見此,愈加愛敬。

    次日辰時,賈詡果引張繡來降,在營外棄械列陣,接受曹操檢閱。曹操見張繡氣宇軒昂,待之甚厚。遂引親兵萬余進入宛城屯扎,命夏侯惇等分掌余軍,分屯城外。

    張繡即降,曹操兵不血刃得了宛城,不由有些得意忘形。因軍旅無聊,打聽張濟遺孀鄒氏年輕美貌,遂派人偷偷接到營中,每日取樂。

    不料被胡車兒得知此事,報知張繡,并添油加醋,撩撥其怒。張繡因此懷恨曹操,欲與賈詡、胡車兒密謀造反,卻又猶豫不定。

    胡車兒與曹操部將典韋交好,為逼張繡決斷,遂又向典韋泄露,說張繡已知曹將軍與其嬸母之事,已懷反意。典韋不敢隱瞞,速將此事報知曹操。

    曹操即命典韋以重金收買胡車兒,秘令其尋機殺掉張繡。

    胡車兒得到曹操手令,當即密報張繡。

    張繡請賈詡前來,密議半晌,反意遂決。便依賈詡之計,親至曹操大帳,進言道:某治下宛城之軍,原是西涼兵馬,因聞朝廷欲治其罪,多有逃亡。若不早為之備,恐有嘩變。

    曹操不知胡車兒已將自己手令泄漏,隨口問道:若依將軍,則當如何?

    張繡道:此事易耳。請將宛城兵移至中軍,使朝廷兵馬居于其外控之,可保無虞。

    曹操以為有理,當即從之。

    張繡見計謀已成,遂秘密集結本部軍馬,約定起事時間;又令胡車兒請典韋吃酒,將其灌醉,先取其雙戟藏了。至夜三更,張繡軍吶一聲喊,偷襲曹操中軍。

    曹操正在溫柔鄉里醒生夢死,哪里來得及準備?當即倉惶上馬而逃。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俱被亂軍所殺,猛將典韋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又無趁手兵器,力戰而死。

    張繡引兵追擊,直趕的曹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正在狼狽萬狀之際,一支人馬潑風般殺至,攔住張繡,為首一將卻是于禁。于禁奮力將張繡擊退,救出曹操,至此終于轉危為安。

    張繡回軍防守穰城,重賞胡車兒,又修書遣使前往荊州,與劉表約定共抗曹兵。

    曹操收軍點將,于營中設祭,親自哭祭典韋,顧謂諸將道: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眾將聽罷盡皆感嘆,又為典韋為一婦人而死感到可惜,卻不敢宣之于口。

    曹操扎營一夜,怕賈詡再有奇謀,不敢久停,次日下令班師。回到許都之后,因封典韋之子典滿為中郎,收養在府中。

    歇兵未久,有人來報:淮南袁術乏糧,縱軍劫掠陳留周圍郡縣。

    曹操:既是如此,賊離其巢,滅之必矣。

    于是認為平定淮南時機已到,遂奏請天子,興兵南征。即令曹仁把守許都,其余部將盡皆從征;共起馬步兵十七萬,糧食輜重千余車。

    因知袁術兵多將廣,非急切可勝,遂派人持天子節符,到江東及徐州,會合孫策、劉備、呂布,與朝廷虎衛軍共四路兵馬,合兵來伐淮南。

    鏡頭轉換,按下許都,復說淮南。

    袁術自孫策手中既得玉璽,便謂天命在我。建安二年,乃于壽春稱帝,建號仲氏,設置百官僚屬。此舉一行,袁術便為天下諸侯不齒,已成眾矢之的,自己卻還不知。

    便在此時,孫策、呂布、劉備先后接到獻帝圣旨,以及曹操書信,于是群起響應。

    孫策接旨,先在江東發布檄文,宣布脫離袁術自立。因逐走袁術偽命丹楊太守袁胤,并致書舅父廣陵太守吳景、堂兄將軍孫賁,相約共討逆賊。(本集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