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 水淹下邳-《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建安二年,朝廷下詔,曹操傳書,孫策發(fā)檄,舉國討袁。
吳景、孫賁二人見到孫策之書,立即拋棄袁術(shù),轉(zhuǎn)投孫策。由此大軍尚未接戰(zhàn),袁術(shù)便失廣陵、江東大片土地,勢力大挫。
呂布從徐州出兵,大敗袁術(shù)軍于淮北,繼而縱軍大肆抄掠。
袁術(shù)陷入四面楚歌之境,未及應(yīng)付呂布,又聞報曹操大軍將至。于是火燒眉毛且顧眼前,心想先下手為強,遂率部進攻陳國,誘殺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
曹操親率大軍前進,在蘄陽擒斬袁術(shù)手下大將李豐、梁綱、樂就、陳紀(jì),大獲全勝。
袁術(shù)不敵,只得再度逃奔淮南。
建安二年冬,江淮大旱,人民易子而食。沛相舒邵字仲應(yīng),勸袁術(shù)散糧以救饑民,袁術(shù)聽后反而大怒,將欲斬之。
舒邵不屈,叫道:我已知必死,并無恨怨。但愿死我一人,陛下可憐眾生而救之。
袁術(shù)聞此,不禁大為喟嘆,下階執(zhí)手說道:仲應(yīng),你欲獨享天下美名,孤豈不愿?
遂命赦免鄶邵,便欲下令,散糧濟民。正在此時,中軍官進帳來報:部將陳蘭、雷薄率軍叛變,掠走軍中所積糧草,奔于灊山。
袁術(shù)聞報,急怒攻心,大叫一聲:天喪我也!
吐血倒地。眾人救起,自此纏綿病榻。
曹操大勝,但因軍中缺糧無法進擊,只得暫回許都,以待來春軍糧足備,再行征伐。
劉備率關(guān)、張二弟前來送別,曹操令其仍屯兵小沛,并密囑道:我令使君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計,以待機擒拿呂布。公但與陳珪父子商議,某當(dāng)為外援。
劉備應(yīng)諾而別,自回小沛。曹操引軍剛回許都,門人便來報喜:今有段煨殺了李傕,伍習(xí)殺了郭汜,并將李傕合族老小二百余口,一并解入許都。
曹操奏陳天子:請令將李傕家口分于許都各門處斬,傳首號令。
獻(xiàn)帝大喜準(zhǔn)奏,命將二賊家眷斬訖,傳首京畿各處。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天下吏民,見之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稱快。獻(xiàn)帝龍心大悅,立即會集文武,大作太平筵宴。
然后下詔:封段煨為蕩寇將軍、伍習(xí)為殄虜將軍,各使引兵鎮(zhèn)守西京長安。
字幕: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計議再征淮南,盡滅袁術(shù)。
正在商議之間,忽接探馬來報:張繡依托劉表,大肆猖獗,南陽、江陵諸縣復(fù)反;曹洪拒敵不住,連輸數(shù)陣,特來告急。
曹操當(dāng)即按下袁術(shù),上奏獻(xiàn)帝,說有張繡作亂,當(dāng)興兵伐之。
天子準(zhǔn)奏,乃親排鑾駕,送曹操出師。曹操即留荀彧守許都,自統(tǒng)大軍向宛城進發(fā)。
張繡聞知曹操親自引兵而來,急發(fā)書遣使往報劉表,使為后應(yīng);一面調(diào)兵遣將,自與雷敘、張先二將領(lǐng)兵出城迎敵,胡車兒衛(wèi)護中軍。
兩陣對圓,曹軍大將許褚出馬,刀斬張先于馬下,沖動南陽軍陣角。曹操見許褚獲勝,急令后軍掩殺,南陽軍中營亦隨之大亂。
張繡約束不住,一桿槍敵不得數(shù)十員曹將,只得與胡車兒引敗兵入城,閉門不出。
曹操圍城攻打,見城壕甚闊,欲以聲東擊西之計破城。
未料卻被賈詡識破,反而將計就計,大敗曹軍。張繡縱馬挺槍,再奮神威,與胡車兒兩般兵器沖入敵陣,直殺至天明,方收軍入城。
曹操敗出數(shù)十里之遙,方才止住腳步,下令檢點部眾,報說折兵五萬余人,失去輜重?zé)o數(shù),呂虔、于禁俱各被重傷。曹操不由落淚,黯然神傷,只得下令班師回返許都。
賈詡見曹操大軍起營敗走,急勸張繡遺書劉表,使起荊州之兵,截其后路。
劉表得書,乃令黃祖堅守隘口,自己統(tǒng)兵至安眾縣,截斷曹操后路,一面約會張繡。
曹操軍馬敗退,行至淯水,下令屯住軍馬,大設(shè)祭筵,吊奠典韋亡魂。祭禮未畢,忽有荀彧自許都差人報來:劉表屯兵安眾,截斷我軍歸路,請明公速為之備。
眾將聞之,復(fù)又大慌。曹操笑道:我計劃已定,若到安眾,破張繡必矣。
催軍行至安眾縣界,令眾軍趁夜鑿險開道,暗伏奇兵于內(nèi)。及天色微明,劉表、張繡兩軍會合,引兵入險來擊,卻被曹操縱奇兵而出,大破兩家之兵。
三方集于安眾,正欲尋機決戰(zhàn)。荀彧卻又探知袁紹欲興兵來犯許都,星夜馳書來報曹操。曹操得書心慌,即日回兵,安排許褚斷后,以擋追兵。
細(xì)作報知張繡,說曹操大軍已退。張繡與劉表略作商議,均欲乘勝追之。
賈詡親到軍前,看了地上蹄印車轍,諫止道:窮寇莫可追也,追之必敗。
劉表不聽,力勸張繡引軍萬余,同往追之。
看看趕上曹軍后隊,未等張繡、劉表下令發(fā)起攻擊,只聽一聲炮響,曹軍伏兵齊出。許褚揚刀奮力接戰(zhàn),張繡、劉表兩軍大敗而還。
賈詡見到二人慘狀,非但不怒,反而面帶喜色,急又勸道:二位將軍且莫歇馬,可整兵再往追之。今番如其不勝,請斬我首級。
劉表已被曹操打怕,死活不肯同往。
張繡深知賈詡之能,乃獨自引軍往追,果然大敗曹兵,盡得其軍馬輜重。正往前追趕,忽見山后一彪軍擁出,領(lǐng)兵者乃是鎮(zhèn)威中郎將李通,前來接應(yīng)曹操。
字幕:李通,字文達(dá),江夏平春人。早年以游俠聞名于江汝,獨霸朗陵縣。后率眾投奔曹操,補充兵源有功,拜為陽安都尉,汝南太守。
張繡早聞李通乃是悍將,不敢深入,于是收軍回到安眾,向劉表、賈詡報捷。
劉表見張繡大勝而歸,驚奇萬狀,便問前敗后勝之因。
賈詡道:二位將軍雖善用兵,卻非曹操敵手。曹操用兵最優(yōu)之處,便是往往于不利時見機,大敗之際轉(zhuǎn)而為勝。前番曹軍雖敗,某見蹄印有序,車轍不亂,便料其必是詐敗,令勁將為殿后,以防追兵;我兵雖銳,不能敵之,故知必敗。曹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許都有事,既破我追軍之后,必輕車速回,不復(fù)為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此能勝。
劉表、張繡俱服其高見。賈詡遂勸劉表回荊州,張繡守襄城,以為唇齒,兩軍各散。
曹操得到李通接應(yīng)獲救,遂封其為建功侯,令把守汝南西界,李通拜謝而去。又表奏孫策之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赍詔江東。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汝南,復(fù)說徐州。
袁紹聽說曹操回兵,遂以北伐公孫瓚為名,遣使前來許都借糧。
曹操喜其北征,使己可專取徐州,遂厚待來使,奏封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并附密書:公可盡力往討公孫瓚,若戰(zhàn)之不利,吾當(dāng)出兵相助。
至于糧草,卻不借給。袁紹本意并不在糧,得書大喜,便進兵攻打公孫瓚。
曹操聞?wù)f袁紹往攻公孫瓚,自謂去了北顧之憂,便使人發(fā)書與劉備,約會共討呂布。劉備盛情款待,信使吃得大醉,回許都時卻走錯路,被陳宮巡哨拿獲,搜出劉備回書。
陳宮如獲至寶,將信使押送呂布,并拆劉備回書看道:明公命圖呂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劉備兵微將少,不敢輕動。若明公興師,劉備當(dāng)嚴(yán)兵整甲,專待鈞命。
呂布大罵道:操賊焉敢如此?大耳賊亦深為可惡!
遂將使者斬首,再修書與袁術(shù)結(jié)盟。于是調(diào)兵遣將,三路出兵:先使陳宮、臧霸結(jié)連泰山寇孫觀、吳敦、尹禮、昌豨,東取山東兗州諸郡;再令高順、張遼取沛城,攻打劉備;又令宋憲、魏續(xù)西取汝、潁二郡。呂布自領(lǐng)中軍,為三路救應(yīng)。
先說張遼、高順,領(lǐng)兵攻打小沛。劉備兵少不敵,急遣使向許都求援。
曹操收到告急之書,遂派夏侯惇引兵先發(fā),星夜前往援救劉備,自率大軍隨后。
夏侯惇昂然領(lǐng)兵東進,不料卻中了高順埋伏,自己亦被高順部將曹性射傷左目,只得敗回許都。高順順勢回軍攻破小沛,劉備敗投曹操,妻兒再次被呂布軍將俘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南城县|
攀枝花市|
三门峡市|
蒙城县|
清水河县|
通道|
祁东县|
洪泽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平潭县|
陕西省|
崇阳县|
英吉沙县|
珠海市|
侯马市|
商水县|
大宁县|
光泽县|
金川县|
门源|
牡丹江市|
南郑县|
巴里|
龙胜|
句容市|
鄂伦春自治旗|
淄博市|
四川省|
乌鲁木齐县|
新郑市|
遂平县|
江阴市|
清水河县|
达拉特旗|
涞水县|
青海省|
贞丰县|
宁海县|
民丰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