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集 董卓進京-《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中平四年,董何二宮相爭。何后落于下風,顏面盡失。

    何后還至內宮,氣憤不過,連夜便召兄弟何進入宮,令其設謀,陷害董太后。

    何進未料一日之間竟生此風波大變,又被妹妹催逼不過,只得回至府中,急召朝中三公共議,又唆使親弟何苗,與廷臣聯名奏劾董太后種種不法。

    三公及諸臣因國舅握有兵權,只得奉命,搜腸刮肚,拼就一道奏章呈上。其疏略云:

    董太后向居河間,原系解瀆亭侯劉萇藩妃,被靈帝迎入皇宮,屢為不法之事。嘗使中常侍夏惲、永樂太仆封谞等,與州郡官府相互勾結,壟斷天下珍寶財貨,賣官鬻爵。所得財貲,全部送進董太后所居永樂宮,且生性慳吝,致天下黎民涂炭。今依漢室慣例,藩國王后不能留居京城,請將董后遷回河間,就其封國。社稷幸甚,萬民幸甚。

    次日上朝,何進出班,即將奏章呈報少帝,請求施行。何后見此奏章,即刻準本,張讓等也無法反駁,沒有話說。

    于是詔命準行,派兵包圍董重府第,追索驃騎將軍印綬。董重卻是個膽小如鼠的將軍,竟然嚇得關上屋門,上吊自殺而死。

    董太后聞說兄弟死了,知道無望,由是臥床不起,一月后亦因憂慮恐懼,發病而死。

    何進命將董太后棺柩送回河間,與其夫劉萇合葬于慎陵。

    張讓、段珪見董后一枝已廢,遂以金珠玩好等物結交何苗并其母舞陽君,請其早晚于何太后處善言遮蔽;一面卻又流言于外,言大將軍何進鴆殺董后,欲謀大事。

    于是民間百姓盛傳,都認為董后是被何氏兄妹所殺。

    司隸校尉袁紹聽了這些流言,不由大驚,又力勸何進,不如趁機盡殺張讓等權宦,以滅謠言,并永絕宮中后患。

    何進禁不住袁紹一力攛輟,入宮稟明妹子何太后,說明欲盡誅中涓閹人。

    何太后受了母親及兄弟何苗蠱惑,心中認定張讓等是好人,遂為之辯護道:中涓宦官統領內宮禁省,本來就是漢家故事。張讓被先帝稱為阿父,舉社稷之重以任之,此事天下人亦盡皆知曉。今先帝新棄天下,我兄妹鴆殺太皇太后之流言未泯,便又欲誅殺先帝舊臣,是何道理?此舉非但不能重于宗廟社稷,亦對少帝及我何氏名聲不利,此事萬萬不可。

    何進聽了太后之言,唯唯而出。

    袁紹上前迎問:大事若何?

    何進: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紹:可速發大將軍令于天下諸侯,命進京勤王盡誅閹豎。此時事關緊急,可以先斬而后奏,不容太后不從。

    何進以為只要不是自己親自動手,又能盡誅權閹,而不為太后責問,便謂兩全之策。

    遂大喜叫絕:此計大妙!

    當即便令主簿陳琳:即刻撰寫檄文,發至全國各鎮,召赴京師,勤王除奸。

    陳琳諫道:今蹇碩伏誅,西園八尉及禁軍皆歸于大將軍。行權立斷,殺此閹宦,便如鼓洪爐而燎毛發,何所不能?若召各鎮刺史帶兵入京,變生肘腋,怎生是好?

    何進聽了此言,又轉為猶豫不決。

    典軍校尉曹操上前諫道:陳主薄所言甚是,不可召外兵入京。若將軍不欲手刃群閹,則除元惡張讓等人,只需捏造一個罪名,但付一兩個獄吏足矣,何必引狼入室?

    何進更不能決,轉身看向袁紹。卻見袁紹只是冷笑,顯是笑他耳軟心活,沒有主意。何進臉色一紅,決心已定,將曹操厲聲喝退,立命陳琳:休得啰嗦,發檄各鎮!

    陳琳無奈,只得撰寫檄文,用了大將軍璽印,發往全國。

    檄文下到天下各鎮,當即驚動各州刺史諸侯,各自勒兵進京。只是諸侯路分遠近,勢力亦各有大小,軍馬數量不一,有三五千軍者,也有萬余人者,陸續發兵。

    鏡頭轉換,按下朝廷,復說天下諸侯。

    西涼刺史董卓雖然屢次征伐黃巾不力,但因結托朝中十常侍,最終得任顯官,現統西州大軍二十余萬,駐扎河東郡,常有不臣之心。

    當時接到大將軍何進檄文,董卓心中大喜,當即升帳,遍示諸將道:我等兵強馬壯,老死在這荒漠之地何為?只愁沒有機緣進京,此番機會來也。

    遂點起五萬西涼鐵騎,以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為統軍校尉,向洛陽便行。又令女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陜西,使謀士賈詡佐之。

    何進聞報西涼兵來,急使人迎于澠池,以牛酒犒勞。

    董卓欲觀京都變化,卻又按兵不動。

    與此同時,檄文傳到并州。武猛都尉刺史丁原觀之再三,猶豫難決。

    字幕:丁原,字建陽,出自貧寒之家,為人粗略,但武勇善射。

    丁原始為并州南縣丞吏。并州民風剽悍,隨黃巾亂者此起彼伏,縣官無力鎮壓,疲于應付。丁原不辭危難,在縣中募兵數千,屢與黃巾對陣,常自身先士卒,沖殺在前。

    因為屢破寇虜,丁原積功而至并州刺史,授武猛都尉,總領并州兵馬超過萬人。

    此次大將軍何進發檄文至并州,專門擢升丁原為騎都尉,并賜執金吾,承襲現任執金吾司馬防之職,責其帶兵進京,掃除權閹。

    丁原見了檄文,遂問主薄呂布、參事張遼:你二人以為如何?

    字幕: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人。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聶壹后裔。

    呂布正愁沒有機會晉升,極力攛掇道:明公勿疑,此乃百年難逢之遇。常言道,功高莫過救駕,計毒莫過絕糧。況且張讓等養尊處優,又失了禁軍兵權,殺之如同割雞容易。主公替朝廷及何大將軍除了權宦,何愁不得三公之位?

    張遼:呂將軍說的是。我聞西涼刺史董公已然起兵,并州屬其治下,主將已發而部下壁觀,恐事后不但獲罪朝廷,亦且得罪董卓。請將軍早作決斷,即刻應召發兵為上。

    丁原見二人所說一致,主意遂定,便下令道:命都尉張楊,領兵六千留守并州;呂布、張遼點兵五千,與我同去洛陽。

    張楊、呂布、張遼:遵命!

    丁原率軍南下,兵渡黃河,然后下令火燒孟津渡口,以張聲勢?;鸸庹盏萌墙粤?,民宅燒毀無數,百姓哭聲震天。

    孟津渡口火光大起,早有沿路探馬報至京城,告訴值守黃門宦官。

    張讓聞知,急與同黨共議:外兵將至,如其奈何?

    段珪:須搶先下手殺了何進,再矯帝詔,阻止外兵入京,我等方能自保。

    張讓稱是,于是命令:于長樂宮嘉德門內,暗伏刀手五十人,你等隨我往見太后。

    于是十常侍再入后宮,泣告何太后:大將軍不聽娘娘言語,卻聽部下袁紹挑唆,矯詔召外兵至京,欲滅臣等。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如其不從,臣等只就娘娘駕前請死。

    何太后被張讓等蠱惑日久,哪里知道其中陰謀?聽了張讓言語,當即降詔,令人飛馬出城,阻止丁原人馬進京,并宣何進入宮。

    何進不知就里,得詔便行。主薄陳琳竭力勸止,何進不聽,但令袁紹、曹操:你二人隨我入宮,再各選精兵五百,交給袁術統領,布列于青瑣門外。

    袁紹、曹操應諾,帶劍護送何進,到至長樂宮外。

    黃門假傳太后懿旨:太后特宣大將軍,余人不許輒入。

    袁紹、曹操正要爭競,何進說道:無妨,你等候在宮門之外,隨時聽我呼喚可也。

    叮囑已罷,孤身而入,昂然直至嘉德殿門。張讓、段珪迎出,左右圍住,宮門盡閉,伏甲齊出,立時將何進砍為兩段。

    張讓命將何進首級從墻上擲出,沖墻外高叫:何進謀反,已經伏誅!其余脅從速速棄兵投降,盡皆赦宥,不再追究。

    袁紹及曹操見了何進人頭,大吃一驚。

    袁紹:看來今日之事,不能善罷。我等奈何?

    曹操:若能拼卻一死,趁勢殺了十常侍,尚有一線生機;若是投降閹宦,事后仍不免有滅族之禍。

    袁紹信以為然,遂厲聲大叫:閹官謀殺大臣!大將軍有功無過,素日且對我等不薄。諸將應努力向前,與俺共誅惡黨!

    何進部將吳匡聞此,便率兵于青瑣門外放火,直殺入內庭。忽見何苗提劍而出,遂命禁軍:都是這奸賊與張讓同謀,害死親兄,與我斬了!

    眾軍應聲上前,不由分說,將何苗亂刀砍為肉醬。

    袁術看見宮內火光突起,叫道:與我突入宮庭,但見閹官盡皆殺之,一個不留!

    眾軍應諾,斬關入內,見到宦官便殺。一剎時宮內鬼哭狼嚎,尸橫遍地。

    袁紹見宦官大半伏誅,便令軍士:分頭剿殺十常侍家屬,不分大小,盡皆誅絕!

    趙忠、程曠、夏惲、郭勝四個中常侍被趕至翠花樓前,剁為肉泥。

    張讓、段珪、曹節、侯覽見機得快,急引禁軍進入內苑,將何太后、少帝劉辯并陳留王劉協劫去內省,從后道潛走北宮而去。

    何太后被張讓等簇擁上車出宮,耳聽殺聲四起,方悟是自己害了兄長何進性命,以至于此,不由悔之莫及。

    時有尚書盧植正在外廷值守,見到宮中火起,知道發生事變,立即擐甲持戈,率領護衛立于閣下,擋住車駕,大聲喝道:惡賊劫持車駕,欲往哪里去?盧植在此!

    段珪擁逼何后過來,見到盧植攔路,回身便走,連部下及天子車駕也都不顧。

    何太后見此,拼命跳車逃生,摔了一個趔趄。盧植看見,急命軍士救下。

    正在這時,只聽喊聲大起,曹操領著禁軍到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依兰县| 囊谦县| 宝清县| 富锦市| 五台县| 永昌县| 富平县| 璧山县| 烟台市| 策勒县| 天门市| 运城市| 文昌市| 西青区| 南岸区| 唐海县| 莱西市| 江华| 彭州市| 康保县| 罗田县| 邯郸市| 桦川县| 婺源县| 西华县| 合水县| 张家口市| 茌平县| 北流市| 中宁县| 城步| 定西市| 梁平县| 潢川县| 增城市| 长寿区| 含山县| 龙南县| 方正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