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集 南華老仙-《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襄陽南漳,水鏡莊園。

    司馬徽得知蔡邕真正來意,于是改顏相向,連致歉意:我鬼谷門人行事向來隱秘,伏龍令之事更是知者甚少。適才只因不知議郎大人真實來意,請恕言語無禮。

    蔡邕道:豈敢豈敢。也是我來得唐突,言語冒昧,得罪道長在先。

    誤會冰釋,司馬徽才以君臣之禮拜過皇子劉辯,又為皇子起名叫作“司馬史侯”,認作是冀州河間府前來投親的本家侄兒。

    于是叫來管家,交待清楚,令向莊客仆從通告,今后均以侄少爺稱呼,不可走漏風聲。復命將少爺引向后院,安排書房臥室住所。

    管家安頓已畢,復至上房,回復家主。司馬徽意興大發:你去告訴廚下,速速整治菜果酒宴,議郎大人遠來,我要與其痛飲一醉。

    于是安頓座席,整治酒饌,野蔬山珍,甚是齊備。酒席宴間,與蔡邕二人縱論天下,印證學問,各自佩服對方胸中所學,由此引為知己良朋。

    當夜賓主盡歡,一宿無話。次日一早,蔡邕盥洗已畢,見司馬徽已在中庭相候。

    二人說些閑話,僮仆已將司馬史侯送來,梳洗得齊齊整整,宛如仙童一般,蔡邕看了心下歡喜。吃罷早膳,又飲了幾盞香茗,司馬徽便相請蔡議郎起身,說要出門。

    蔡邕:哪里去

    司馬徽:議郎不必多問,到了便知。胡車兒,你背負史侯,隨后跟來。

    一行四人出得水鏡莊園,向山上行來。只見一路蜿蜒曲折,山路兩側盡是茂林修竹,水流淙淙,只聞鳥鳴啾啾,并不見一個人影。

    行了半個時辰,已見竹叢之間閃出一條山道來,幾乎垂直而上,恍如天梯。

    眾人抖擻精神拾級而上,登高二十余丈,又見一道青石城墻環半山而立,山門巨如險關隘口,臺級穿門而入。過了山門,便是一片平川,廣約半頃,平川盡頭山崖森立,崖壁下卻現出一個大洞,洞口立一塊巨石,上刻“白馬洞”三字,也是龐德公筆體。

    司馬徽也不多言,帶領眾人徑直進洞。

    洞內雖然比不得外面陽光燦爛,倒也并不黑暗,抬頭看時,見頭頂有天光射入,不知來于何處。極目望去,見那山洞深有十余丈,高約三丈,闊與高相等,規模宏偉,直如朝堂正殿。洞中石桌、石凳、石床俱全,木架上書簡琳瑯,琴劍掛于石壁,洞角音韻叮咚滴水成池,飲之甘冽如飴,竟是一處天然仙府洞天。

    蔡邕和胡車兒立在洞口,相顧鄂然。

    司馬徽大為得意,請二人入內,圍桌而坐。笑道:正如蔡議郎所論,皇子劉辯若居住于水鏡莊園之內,日久天長必為朝廷偵知,后患不小。但若是隱居在此洞之中習學用兵之法與治國方略,則絕無俗務打擾,亦不會為外人所知。議郎大人以為如何?

    蔡邕頻頻點頭,贊道:真是天賜之所,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為者。

    胡車兒也頻頻矯嘴咂舌:老天爺爺!就是傳說中的神仙洞府,也不過如此。

    司馬徽:此洞大有來歷,除本門歷代掌門,世人不知其蹤。

    蔡邕:不知有何來歷?倒要請教。

    司馬徽:當年本門張良祖師詐死,求隨黃石公先師隱居,尋到荊州通城張師山,路過南漳,發現此洞。祖師見此山扼漢沔中樞,風水異乎尋常,干系漢室氣運,遂召集工匠修建城垣山門,又栽種茂林修竹,遮蔽此洞。因見有白馬常出入于洞中,故以白馬洞命名。

    胡車兒:這就奇了。白馬出入于洞中,卻是從何而來

    司馬徽:那白馬乃是天河之馬,名喚的盧,并非人間凡種。張祖師探幽索微,發現這洞后竟有暗道,穿山越嶺西行,一直通到巴蜀漢中,的盧馬即是自漢中穿洞而來。

    蔡邕:漢中本是高祖龍興之地,遮莫此洞,竟是天賜漢室龍脈?

    司馬徽:天道幽遠,是非我等凡俗之人所能知也。張祖師留居此洞三年,留言“三百八十年后,白馬洞天降圣人延續漢祚”,然后揚長而去,不知所蹤。

    胡車兒早又插言道:老天爺爺!自漢高祖得坐天下至今,卻不正好將近三百八十年?張祖師所說的這個天降圣人,原來就是您水鏡先生。

    司馬徽哈哈笑道:豈有此理,休得妄語。

    言猶未落,卻聽撲通一聲大響,嗡嗡不絕。三人齊吃一驚,轉頭看去,卻見是那頑童司馬史侯,因一個人閑極無聊,在水池旁戲耍,抱著一塊大石往池中丟去,試其深淺。因洞中回音,才發此巨聲。眾人一場虛驚,也就不去管他。

    蔡邕說道:我從稗官野史中得知,張仙師當年在陳留尸解羽化,隨赤松子游于天下,一路向南尋找其師黃師公,后終在江夏郡張師山與黃石公相會。師徒二人共同參研天地造化之功,終成八陣之圖,補遺于《太公兵法》。此圖應隨《太公兵法》和《素經》秘傳于貴門,外人不得而知。大功告成之后,張良仙師距張師山百里處黃袍山隱居,并建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又創辦伐桂書院授徒,其后不知所終——卻不知曾隱居此處數年。

    司馬徽笑道:議郎博聞強記,神鬼不及。即是稗官野史,何必當真。

    蔡邕:若是據實而言,則稗官勝于信史,倘違心而作,則正史不如野聞。道長果有本門兵法秘籍,自會傾囊授予史侯,倒也不用在下費心枉測也。

    司馬徽:議郎此言是也。漢室衰微,根源在于天子淫侈,胸無治國良策。自今而始,貧道當于此教授史侯天文星象、戰陣兵法及治國方略,十年可臻于大成。這十年間,天下必有大亂,大亂略定后此子當出,以當中興漢室大任。到時蔡議郎也必復歸于朝廷,輔佐圣主以就大業。大數已定,再無商榷,議郎大人以為如何?

    蔡邕:先生精于星相,盡依天道而為,如此安排甚是妥當。下官乃是戴罪之身,時刻處于賊臣陽球及十常侍搜捕之下,恐泄露行止,連累史侯,長期居此不當穩便。我當東向吳會訪友,順便尋訪治國安邦之才,明日即行告辭啟程。先生十年之約,絕不敢忘。

    司馬徽見其去意已決,也便不再挽留,笑道:既是如此,今晚可在敝莊置酒高會,將龐德公及其侄龐士元喚來,并請隆中高士黃承彥坐陪,與蔡議郎餞行便了。

    胡車兒聽了,著急道:大人明日去了,倒是瀟灑。俺胡車兒受史掌門所托,命我相隨先生并保護史侯,今后卻又如何行止?

    蔡邕:大丈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受史掌門重托,自當陪伴史侯,為其學藝護法。若有危險變故,當死力救護少主,最終護其北歸京城玄都觀。

    胡車兒:蒙大人如此吩咐,胡車兒敢不盡力。

    司馬徽:胡壯士一諾千金,大有古人之風,不愧墨家子弟。你也不必煩憂,既為少主護法效勞,貧道絕不讓你白費這十年光陰。來日傳你一套鬼谷門武功妙法,你看如何?

    胡車兒大喜過望,倒地便拜,便算正式拜認了師父。

    三人密議已罷,相攜下山,胡車兒依舊背負史侯,在前面行走如風。

    回到莊上,水鏡先生寫好請柬,命家人前往鹿門山及黃家洼下書,去請龐德公叔侄和黃承彥。一夜晚宴,眾位高士濟濟一堂,縱論胸中學問,彈琴品竹,自不必細說。

    次日,蔡邕令蔡福和蔡七收拾車仗,拜辭司馬徽,出了水鏡莊,向東南逶迤而去。

    一代大儒從此逃命江海,遠走吳會之地,一邊著書立說,一邊開館授徒。江南名士顧雍正當年少,便于此時拜于蔡邕幕下,按下不提。

    鏡頭轉換,按下蔡邕及史侯劉辯,復說史子眇。

    史子眇將劉辯托付蔡邕,回到洛陽玄都觀,召集一眾門下弟子,下達嚴令,禁止闔寺道眾不得議論史侯之事,違者重罰,弟子們唯唯應諾而散。

    當夜晚間,史子眇正在殿中打座入定,忽覺燈影一閃,殿門無風自開,一個高大人影如鬼似魅,進入殿中,立在面前。

    史子眇收回元神,睜眼起身:南華子師兄何來?

    南華子:道兄未卜先知,神目如電,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道派掌門。

    面部特寫:看那來人,亦做道家打扮,身材高大威猛,雖然滿頭白須白發,面容卻似少年,不見皺紋老態,亦看不出到底年齡幾何。

    字幕:南華子,太平道派掌門,號稱南華老仙。

    畫外音:太平道創派祖師,乃是春秋諸子之一莊周,其傳世著作《南華經》與老子《道德經》合稱“道家雙璧”,并行于后世。其后太平道派即以《南華經》為本門經典要義,歷屆掌門也皆以“南華子”名號示于天下,又在民間號稱南華老仙。

    史子眇:南華子既然出山,前來帝都,看來是漢室劫數已到,天下難以太平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德州市| 湘西| 健康| 五莲县| 朝阳县| 和硕县| 稷山县| 泉州市| 温州市| 乐山市| 开鲁县| 金沙县| 科技| 新安县| 肥城市| 铅山县| 凯里市| 乃东县| 海丰县| 太湖县| 阿坝县| 侯马市| 乌审旗| 吉水县| 名山县| 泰和县| 积石山| 阳曲县| 肇庆市| 武清区| 西乌| 阜新| 莱阳市| 赤峰市| 石棉县| 柳河县| 睢宁县| 天柱县| 仙游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