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六集 東漢黨爭-《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敦煌太守張珰聞此,急上書諫道:臣在京師,亦以為西域宜棄;今親踐其土,乃知棄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謹陳西域三策:北虜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間,專制西域,共為寇鈔。今以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馀人集昆侖塞,先擊呼衍王,絕其根本,因發鄯善兵五千人脅車師后部,此上計也。若不能出兵,可置軍司馬,將士五百人,四郡供其犁牛、谷食,出據柳中,此中計也。如又不能,則宜棄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計也。

    安帝覽奏,再命朝臣共議。

    尚書陳忠上疏進言:西域內附日久,區區東望扣關者數矣,此其不樂匈奴、慕漢之效也。今北虜已破車師,勢必南攻鄯善,我若棄而不救,則諸國從矣。若然,則虜財賄益增,膽勢益殖,威臨南羌,與之交通,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則百倍之役興,不訾之費發矣。議者但念西域絕遠,恤之煩費,不見孝武苦心勤勞之意也。方今敦煌孤危,遠來告急;復不輔助,內無以慰勞吏民,外無以威示百蠻,蹙國減土,非良計也。臣以為敦煌宜置校尉,按舊增四郡屯兵,以西撫諸國。

    漢安帝遂納其議,于是命罷西域都護,復置西域長史。隨即下詔,以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班勇奉旨上任,至此終于得以繼承父志,再次揚威西域。

    班勇詳察西域形勢,具折上奏:臣觀西域諸國,由于北邊匈奴族內部分裂,鮮卑乘機拓展強土,西擊烏孫,東卻扶余,盡據匈奴故地。青藏高原荒遠之處,仍為諸羌所居。因此奏請朝廷,當擇選能臣,委以軍事重任,以備鮮卑諸羌。

    安帝準奏,詔命司徒楊震改任太尉,掌管國家軍事。

    延光二年十一月,鮮卑大人甚至鞬率萬余騎入東領侯,兵分數路,攻南匈奴于曼柏。

    南匈奴單于薁鞬日逐王親自迎敵,不幸戰死,部族被殺千余人眾。

    延光三年,京師及二十三個郡國地震,三十六個郡國大水,并下冰雹,災害異常。

    安帝東巡泰山,樊豐等寵臣權宦在京師乘機霸占良人田產,修建房屋廣廈。

    太尉楊震接到百姓訴狀,遂命掾屬高舒,召集將作大匠及令史等人,詳細稽查此事。

    高舒等奉令而行,查明樊豐等人皆是假借天子名義行事,并查獲其手中所持矯詔。

    楊震怒道:今天下洶洶,各處災害異常,民不聊生。這幫賊子依仗天子寵愛,尚敢如此任意胡為。此番人贓俱在,某倒要看看,皇帝如何回護這般奸小之徒!

    于是寫好奏書,單等安帝回來上奏。

    樊豐等聽聞此事,惶恐萬狀。適逢太史奏說天相星變,便先發奏書,誣陷楊震道:自趙騰死后,楊震深為怨怒;且為鄧騭舊部懷恨圣上。

    安帝覽奏,激發前恨,由是便派使持節,收繳楊震太尉印綬。

    楊震罷官,自此閉門杜客,深居簡出。樊豐猶不罷休,又勾結大將軍耿寶,誣告楊震心懷怨恨,常與門生故舊書信往來,誹謗朝政。

    安帝覽奏大怒,即下詔令,楊震不許在京師居住,立即派員押送,遣歸原籍。

    楊震奉命,啟行離京。到洛陽城西幾陽亭時,因慷慨流涕,對諸子及門生說道:人生在世,死不可免。我蒙圣恩,高居三公之位,恨奸狡而不能誅,惡嬖女傾亂而不能止,有何面目見天下人哉?我死之后,只用雜木為棺,布單僅覆形體,不歸葬所,不設祭祠。

    囑罷,于是服毒而死,壽止七十三歲。

    弘農太守移良秉承樊豐等人旨意,派官在陜縣留停楊震喪柩,露棺道旁,責令楊震諸子代替郵差,往來送信。路過之人,見狀無不為之流淚。

    畫外音:此后直到永建元年,安帝駕崩,順帝劉保即位,樊豐、周廣等伏誅,門生虞放、陳翼等人上疏申訴,楊震沉冤始得昭雪。順帝詔任楊震兩子為郎,贈錢百萬,以禮改葬于華陰潼亭。楊震葬前十幾天,有大鳥高丈余,飛到柩前,俯仰悲鳴,淚流濕地。直到下葬,其鳥飛去。因當時災異連綿,順帝感悟楊震冤屈,于是下詔致祭,使太守丞用中牢祭祀。后人立石鳥像于楊震墓前,此乃后話。

    鏡頭轉換,按下楊震,復說班勇。

    延光三年,西域長史班勇抵達樓蘭,賜給鄯善王三綬帶璽印,并以恩信勸服龜茲王白英,使其帶領姑墨、溫宿兩國王自縛至營,歸降漢朝。

    班勇乘機征調龜茲等屬國步騎兵一萬余人,前往車師前國王庭,在伊和谷趕走匈奴伊蠡王,收容車師前國軍隊五千余人。然后率師返回,在柳中墾田屯戍。

    自此以后,車師前國終得擺脫匈奴控制,始與漢朝重新建立聯系。

    延光四年七月,班勇調集敦煌、張掖、酒泉等郡六千騎兵,匯合屬國鄯善、疏勒、車師前國軍隊,進擊車師后國國王軍就,再獲大勝,斬首俘獲八千余,馬畜五萬多頭。

    國王軍就及匈奴持節使者不及逃走,皆被漢軍擒獲。班勇命將軍就及匈奴使者帶到索班陣亡之處斬首,替索班報仇雪恥,后將首級傳送京都洛陽。

    班勇雖建大功,但捷報至京,安帝已經駕崩。

    字幕:延光四年春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安帝離京南巡,初三日庚申抵宛,身體頓覺不適。初八乙丑日,乃自宛城出發回鑾,初十日抵達葉縣,死在車上,年僅三十二歲。

    皇后閻氏隨行,乃與閻顯兄弟、江京、樊豐等人密謀:天子晏駕道次,奈何

    閻顯:濟陰王留在京師,若被公卿趁此機會立之為帝,實為我等大害。

    江京:若依臣見,不如便效當年秦始皇東巡,趙高與李斯之計,秘而不宣駕崩之事,直待還于京師洛陽,卻作理會。

    皇后信以為然,于是對隨從眾卿傳下密旨,偽稱皇帝陛下疾甚,從此不能見人;然后自己徙居御臥車中,摒退左右隨從。命皰師仍舊進獻御膳,一如平日。

    車駕一路北返,所到之處,行在上食、拜問起居如故。

    幸虧是在陽春三月,不似當年秦始皇死于東巡途中之時,以致尸體腐敗,臭氣四散。

    如此驅馳疾行四日,便于庚午日回京,還于宮中。

    次日一早,宣布皇帝殯天,遣司徒劉熹詣郊廟社稷,告天請命,至夕發喪。

    于是偽造安帝遺詔:迎濟北惠王之子北鄉侯劉懿為嗣,繼為皇帝;皇后閻氏臨朝稱制;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安帝既崩,遺詔真偽難辨,群臣只得領命,擁立劉懿,并尊皇后為皇太后。

    濟陰王劉保因已廢黜,不得上殿親臨梓宮,聞父崩而悲號不食,內外群僚莫不哀之。

    二十八日,北鄉侯劉懿在安帝靈前即皇帝大位,史稱漢少帝。

    同年四月,歸葬漢安帝于恭陵,廟號恭宗,謚號孝安皇帝。丁酉日,詔拜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車騎將軍閻顯顧忌大將軍耿寶位尊權重,指使有司彈劾誣奏:耿寶與中常侍樊豐、虎賁中郎將謝惲、侍中周廣、野王君王圣等,互相結黨營私,作威作福,皆大逆不道。

    奏疏既上,少帝年幼不能理事,太后立即詔復:命將樊豐、謝惲、周廣等逮捕下獄,隨即處死,家屬流放邊境。耿寶與侄耿承貶為亭侯,遣歸封國;王圣母女,流放雁門。

    其后未久,押送禁軍還報,耿寶在離京就國途中自殺。

    經過此役,宦豎一黨至此全軍覆沒,外戚獲得全勝。閻顯由是志揚氣舒,又任命弟閻景為衛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兄弟同居權力中樞,任意作威作福。

    字幕:冬十月,丙午,越山無故崩塌。少帝劉懿繼位半年,便即病篤,堪堪不起。

    時有中常侍孫程字稚卿,乃涿郡新城人,素有機智。

    孫程察知閻皇后當初矯詔私立少帝密謀,常為故太子濟陰王劉保不平。因見少帝病篤不起,以為時機將至,遂密謂濟陰王謁者長興渠道:濟陰王以嫡子繼嗣大統,本無失德;先帝信任奸人用讒,遂至廢黜。今若北鄉侯一病不起,則我等相與聯手,共除江京、閻顯,復立故太子為帝,則奇功蓋世,且事絕無不成者。

    長興渠深然其言,于是問道:然則大權皆在閻氏兄弟之手,多等奈何

    孫程:今有中黃門南陽人王康,先為太子府史;及長樂太官丞京兆人王國等,亦常懷忠義之心,并與我交厚。公可請至尊府,共謀倒閻,擁立濟陰王復奪大位。

    長興渠大喜,于是暗請王康、王國等至府,與孫程密謀已定。

    與此同時,江京亦感到山雨欲來,遂向閻顯進言:北鄉侯即位剛及半載,群臣未服;其病倘若不解,國嗣宜以時定,何不早征諸王之子,簡其可所繼之乎!

    閻顯亦深以為然,便與太后商量,秘密在諸王之子中擇嗣。

    辛亥日,少帝薨逝,在位不足二百天。

    閻顯急入宮告白太后,建議秘不發喪,更征諸王子入內,關閉宮門,屯兵自守。

    十一月乙卯,孫程、王康、王國已知皇帝死訊,乃召集中黃門黃龍、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張賢、史泛、馬國、王道、李元、楊佗、陳予、趙封、李剛、魏猛、苗光等人,聚謀于西鐘之下,皆截單衣為誓,約期起事。

    丁巳日,京師及周邊十六郡國同時發生地震,洛陽城中吏民驚恐。

    是夜,孫程等十八人共會崇德殿上,各持兵械進入章臺門。

    江京、劉安及李閏、陳達等坐在禁省門下,見眾人持兵擁至,乃急起身,走投無路。

    江京叫道:爾等意欲何為!禁衛何在?

    孫程不答,與王康等人奮力上前,將江京、劉安、陳達砍倒在地,復割首級在手。

    王康又欲殺李閏,被孫程止住。王康不解,嗔目問道:公此何意

    孫程:李閏久有權勢,積威為省內所服,我等難以服眾,引其為主,不亦可乎

    王康恍然大悟,因舉刃脅迫李閏,口中威嚇道:今北鄉王已薨,當立濟陰王為帝。公若從之,毋得搖動,便可留公性命,且共享大功。若執拗不從,某便是一刀!

    李閏:我為濟陰王不平,已非一日矣。公等之請,正某所愿也。

    王康大喜,放開李閏,俱至西鐘樓下,迎濟陰王劉保入宮登殿,即皇帝大位。

    濟陰王廢而復立,即位之時,年僅十一歲而已。

    孫程既扶濟陰王登位,遂以天子詔命,召集尚書令、仆射以下官吏,跟隨御車出離正殿,進入南宮。又命王康等人留守禁門,斷絕內外交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三原县| 阜新市| 邳州市| 瑞安市| 大余县| 泰安市| 大方县| 双牌县| 临沭县| 张家口市| 乌拉特后旗| 麻江县| 莱州市| 福海县| 贵港市| 方正县| 东方市| 平潭县| 六枝特区| 霍邱县| 白河县| 招远市| 三原县| 凤山县| 基隆市| 赤壁市| 苗栗县| 罗城| 潢川县| 岳池县| 威宁| 浦城县| 芒康县| 佛教| 景谷| 陇川县| 大荔县| 石棉县| 德钦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