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集 五倫治蜀-《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漢家宮闕,明帝在位。
畫外音:劉莊即位后遵奉光武制度,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嚴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與政,對貴戚功臣也多方防范,諸舅父都位不過九卿。
皇姊館陶公主私入皇宮,欲向弟弟漢明帝替其子求任郎官。劉莊聞此,寧可送給外甥一千萬錢,也不答應姐姐請求。
大臣閻章才學出眾,才能突出,但因其胞妹為后宮嬪妃,劉莊為不破壞外戚不封侯參政之規,硬是不肯提拔閻章。
對于開國元勛鄧禹、同母弟東平王劉蒼、光武朝太尉趙憙等人,漢明帝皆都予以重用,以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團勢力相對平衡。同時對生母陰太后、異母郭圣通都非常尊重,平等對待。至此,外戚及勛臣無不欽服。
外戚大司空竇融年老精疲,無力管束子孫,族中后輩便多有放縱胡為,橫行不法者。長子竇穆依仗權勢,矯稱陰太后詔旨,逼令六安侯劉盱休去結發之婦,復以己女妻之。
劉盱被棄之妻羞憤難當,上書告發竇穆仗勢欺人,逼人休妻。漢明帝聞知大怒,立即下詔,命將竇穆等免官,家屬徙歸故郡,只留竇融居于京師。
永平二年,竇融從兄之子護羌校尉竇林被捕,以欺君罔上、貪贓枉法之罪下獄。滿朝大臣及勛戚皆知天子威嚴,并無敢于為其求情者,竇林終被處死。
漢明帝以竇融管教子弟不嚴,數次下詔嚴責,并以西漢竇嬰、田蚡先例告誡。
竇融惶恐,再次上書求乞骸骨致仕,劉莊遂命其在家中養病,不必上朝。年余以后,竇融主動上繳衛尉印綬,明帝準之,賜以養牛、上樽酒。
其后不久,竇融逝世,終年七十八歲,詔賜謚號曰戴。
畫外音:自竇融罷官之后,皇弟楚王劉英、廣陵王劉荊、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獲罪自殺;河東尹薛昭、司隸校尉王康、駙馬都尉韓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論死。因見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諸王一旦犯法,從嚴治罪,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肅然。
劉莊御下雖嚴,但對百姓十分憫愛。其在位期間,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又令官吏勸督農桑,以公田賜賦與貧民,并大力興修水利,徹底治理黃河。
御史上奏:黃河年久失修,為患益甚,兗、豫等沿岸百姓皆都怨嘆。
劉莊:河患無情,黎民何辜。詔命征發兵卒,令水利專家王景、王吳,率領治水。
王景、王吳奉旨,立即走馬上任,征調各地兵卒數十萬眾,根治黃河。乃自滎陽往東直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河道,每十里立一水門,令更桐洄注,無復潰漏之患,由是萬民稱頌。
為治理河患,漢明帝提倡節儉,自我做起,宮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時之間上行下效。數年之內,民安其業,戶口滋殖,戶口激增至三千四百余萬。
永平三年,漢明帝詔立伏波將軍馬援幼女貴人馬氏為皇后,皇五子劉炟為皇太子。
字幕:此后劉莊及其子章帝劉炟共締繁榮盛世,史稱“明章之治”。
鏡頭轉換,西域風云。
漢永平三年,莎車國大將君得在于闐橫施暴虐,于闐大人都末兄弟怒殺君得。
大人休莫霸與漢人韓融等聯手,復殺都末兄弟,休莫霸自立為于闐王。稱王之后,便與拘彌國人結成聯盟,發兵進攻莎車王軍,列陣于皮山。
莎車王賢聞報大怒,遂派太子、國相為將,率諸國聯軍二萬余人,進擊休莫霸叛軍。
數戰過后,諸國聯軍皆被休莫霸打敗,損折萬余人馬。
莎車王賢大怒,親率諸國兵數萬來攻,又被休莫霸打敗,軍隊死傷大半,王賢率殘部幸免于難,脫身回國。
休莫霸乘勝追擊,進圍莎車國王城。卻不料樂極生悲,在激戰時身中流矢而死。
王尸運回于闐,國相蘇榆勒等立休莫霸兄子廣德為王,發誓欲為先王報仇。
廣德繼立,為報叔父大仇,遂派弟仁為將,舉全國兵馬進攻莎車。
莎車王賢驚懼,遣使至于闐國講和,答應釋放于闐王廣德之父。
廣德因思父親已拘留在莎國多年,格于孝道,于是允和撤軍。既得父親還歸故國,未及一年,再次發兵三萬,攻打莎車國,復報叔父之仇。
兩軍對壘交鋒,廣德善用兵法,以少勝多,并設計將莎車王賢誘捕,擒回于闐。
王賢被囚禁一年之后,終于被殺,莎車國就此滅亡。
匈奴單于聞訊,以為莎車報仇為名,派五將率十五國兵圍攻于闐。
廣德見寡不敵眾,倒也能屈能伸,乃以太子為質乞降,與匈奴定約愿為屬國,每年貢給牛馬罽絮。匈奴既得其利,便訂盟以歸。
鏡頭轉換,漢家宮闕。
博士曹充上奏:臣聞自五帝三王以來,禮樂不相沿襲。今大漢承受天命,當自制禮樂,以示百世。據緯書《尚書璇璣鈐》云:“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予。”故又建議為新制之樂,定名為太予。特此上奏,望乞伏允。
明帝:準卿所奏,詔改太樂官為太予樂,歌詞曲操待定。
禮樂既成,漢明帝思念建武朝中興功臣,乃命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
字幕:云臺二十八將,乃以鄧禹為首,其次為馬成、吳漢、王梁、賈復、陳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萬修、蓋延、邳肜、銚期、劉植、耿純、臧宮、馬武、劉隆。其后,復又加上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全部共計功臣勛將三十二人。因馬援為皇后生父,乃椒房之親,故未有圖畫。
圖畫功臣已畢,復下詔旨:命郭丹代李訢為司徒,以南陽太守虞延代替趙熹為太尉。
公元60年,漢明帝永平三年春。
有司官員上奏:請立長秋宮,確定皇后人選,以正后宮尊卑名位。
漢明帝覽奏,沉吟不答。
這一日,明帝行至內宮,定省皇太后生母陰麗華。施禮已畢,太后說道:我聞朝臣請立皇后,當其時矣。馬貴人自入侍皇帝以來,德行冠于后宮,我兒立之可也。
明帝遵從母命,于是詔立馬氏為后,擇成舉行冊立大典,史稱為明德皇后。
畫外音:明德皇后馬氏,伏波將軍馬援之女,藺夫人所生,在史冊中名字失載。
鏡頭閃回,光武帝末年,馬援得勢之時。
馬援老年得女,愛如掌上明珠。每逢出征之時,必再三叮嚀藺夫人,須對幼女委為照顧。馬氏生來先天不足,長時患病,藺夫人恐其難養,就請筮者入府,為女占卜。
卜筮者說道:此女雖然病弱,但將來必將大貴,其兆不可言說。
藺氏不信,又叫相士入府,命給諸女占卜。相者每見馬氏,皆必大驚,嘖嘖稱奇。
夫人問道:先生稱奇者為何?
相士:我觀此女之相,貴不可言。若待來日,我等必將對此女稱臣也。
夫人:你休說誑言哄我。
相士:小人怎敢!此女然雖尊貴,卻少有子息,若養育別子得力,比親生子更佳。
夫人聞此,暗記在心,待丈夫馬援出征歸來,便以相士之言告之。
馬援聞說大喜,遂托媒人,將小女馬氏許配竇融家子侄,締結秦晉之盟。
其后五溪蠻人反叛,馬援奉旨出征,不幸患疾,死在軍中。虎賁中郎將梁松、黃門侍郎竇固等人趁機誣陷,由此馬家日益衰落,又屢被權貴所欺。
馬援從子馬嚴十分憤怒,便勸說嬸母藺夫人:何不斷絕與竇氏婚約,將小妹進納掖庭?
藺夫人:倒也是個良策,即可擇機行之。
馬嚴見嬸母并不反對,于是便上書朝廷:臣叔父馬援先逝,辜負皇恩未報,而妻子受朝廷特殊恩惠得以保全,對陛下愛戴尊仰,如對天父。叔父遺有三女,長者十五歲,次者十四歲,幼者十三歲。儀容身材發膚,皆稱上選;且都孝謹,溫靜有禮。臣聞皇子諸王妃匹配尚未齊備,敢請派相工來察,從中選拔入侍諸王。如萬一有幸入選,叔父在黃泉之下亦可得安慰矣。另伏波將軍姑姐妹都是成帝之妃,陪葬延陵。臣馬嚴有幸蒙恩重獲此生,望借先姑余蔭,請堂妹充入后宮。
光武帝準奏,于是將馬援幼女選入太子宮,時年十三歲。
馬氏入宮之后,殷勤侍奉皇后陰麗華,與諸嬪妃和睦相處,禮法完備,上下皆都稱贊。并受到太子劉莊寵愛,常居太子寢宮后堂。
光武帝劉秀駕崩,皇太子劉莊即位,立馬氏為貴人。
馬氏異母姐之女賈氏也被選人后宮,生下皇子劉炟。漢明帝因為馬氏無子,命其帶養劉炟,馬氏精心撫育,超過親生。而劉炟天性孝順淳厚,所以母慈子愛,絕無矛盾隔閡。
馬貴人常因明帝子嗣不多,每薦引左右宮女侍奉皇帝,惟恐不及,并無絲毫妒嫉。在被立為皇后前日,忽夢見有無數飛蟲落在身上,鉆入皮膚,復又飛出。
閃回結束。馬氏被立為皇后,對太后陰麗華及光武帝諸妃愈加謙恭。
明德皇后身高七尺二寸,方口美發,極有才華。能背誦《易經》,喜讀《春秋》、《楚辭》,最喜《周禮》以及董仲舒著作。時常身穿粗帛,衣裙都不加邊飾。
每至朔望之日,眾妃公主前來朝見,遠望馬皇后袍衣粗疏,靠近看罷皆笑。
馬皇后見狀笑道:你等笑者為何?我因此布特別適宜染色,故而穿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市|
三明市|
麦盖提县|
金山区|
黎城县|
井陉县|
乐至县|
五指山市|
高安市|
阿荣旗|
鲁甸县|
信丰县|
中西区|
始兴县|
岢岚县|
高陵县|
文成县|
会东县|
兴和县|
旺苍县|
阿拉善右旗|
喀什市|
长子县|
丽水市|
宁南县|
理塘县|
古浪县|
呼伦贝尔市|
道真|
磐安县|
宿迁市|
长兴县|
南和县|
太谷县|
灵丘县|
张家港市|
四子王旗|
浙江省|
拜城县|
道孚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