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八集 王鳳擅權-《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天色向晚,漢家宮闕。

    漢元帝看罷諸葛豐奏疏,最終偏向許章,于是大怒:此賊,依仗天子威風,追逼皇親國戚走逃宮中,忒也可惡。傳朕詔旨,無論誰對誰錯,先收回諸葛豐符節!

    由此便從諸葛豐開始,其后司隸校尉不再掌握天子符節。

    諸葛豐被收符節,兀自不服,再次上書,以辭職相威脅。其疏略云:

    臣豐駑怯,文不足以勸善,武不足以執邪。陛下拜臣為司隸校尉,復秩臣為光祿大夫,官尊責重,非臣所當處也。又迫年歲衰暮,常恐卒填溝渠,無以報厚德,使論議士譏臣無補,長獲素餐之名。故常愿捐一旦之命,不待時而斷奸臣之首,懸于都市,編書其罪,使四方明知為惡之罰,然后卻就斧鉞之誅,誠臣所甘心也。夫以布衣之士,尚猶有刎頸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茍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邪穢濁混之氣上感于天,是以災變數見,百姓困乏。此臣下不忠之效也,臣誠恥之亡已。凡人情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忠臣直士不避患害者,誠為君也。今陛下天覆地載,物無不容,使尚書令堯賜臣豐書曰:“夫司隸者刺舉不法,善善惡惡,非得顓之也。勉處中和,順經術意。”恩深德厚,臣豐頓首幸甚。臣竊不勝憤懣,愿賜清宴,唯陛下裁幸。

    元帝覽奏,只是搖頭,既不納其建議,又不許其辭職之請。諸葛豐見此,再次上書:

    臣聞伯奇孝而棄于親,子胥忠而誅于君,隱公慈而殺于弟,叔武弟而殺于兄。夫以四子之行,屈平之材,然猶不能自顯而被刑戮,豈不足以觀哉!使臣殺身以安國,蒙誅以顯君,臣誠愿之。獨恐未有云補,而為眾邪所排,令讒夫得遂,正直之路雍塞,忠臣沮心,智士杜口,此愚臣之所懼也。

    此疏奏上,威脅之意更顯,元帝不答,外戚皆恨。其后不久,諸葛豐反被人尋個過錯,遭捕判罪,朝廷官員多議其非。漢元帝明知其無罪,乃命釋之,調為城門校尉。

    諸葛豐雖然被貶,猶不斷上書,又控告光祿勛周堪、光祿大夫張猛。

    漢元帝終不耐煩,乃下詔給御史府:諸葛豐前任司隸校尉,專作苛暴,以獲威名,朕不忍訊,命為城門校尉。今不自省,反怨周堪、張猛,案無證之辭,暴難驗之罪,恣毀人譽,不顧前言,實謂不忠者。朕憐其年老,不忍加刑,命其免官,永為庶人。

    畫外音:諸葛豐由此便被免官回鄉,其后老死家中。諸葛后代耿直,皆類于此。

    竟寧元年五月,漢元帝崩于未央宮,終年四十二歲,在位十六年,葬于渭陵,廟號高宗。太子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百官朝賀,拜舞已畢。

    漢成帝:傳朕詔旨,尊我生母王皇后為皇太后。詔命傅昭儀,隨我皇弟定陶恭王劉康前往封國定陶,尊稱定陶太后。

    眾臣:陛下圣明。臣等恭賀皇太后,陶太后。

    漢成帝:卿等平身。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丞相匡衡出班上奏:臣有本奏。向有陳湯奉命出使,矯詔行事于蠻夷,自取康居國財物,阻止有司察查。今吾皇登基,雖頒大赦天下恩旨,但臣以為,陳湯亦不宜臨朝伴駕。

    成帝初臨萬方,不好駁回丞相之奏,只得說道:既丞相上本,陳卿可有不服?

    陳湯:丞相此是挾私陷害,為臣的確不服。只因當初康居王送來侍子為假,不是真正王子。此等瞞天過海重罪,豈可不討?因路途遙遠,請示不及,臣故矯詔,調集諸國之兵,滅此不臣叛國。臣之微功,先帝已有定論,丞相今重翻此案,臣故不服。

    漢成帝:丞相,果有此事否?

    匡衡:陛下,臣等早已命人核實,康居王送來侍子確實是真,并為虛假。此是陳湯企圖脫罪,誣告藩臣,乃是欺君重罪。臣請將陳湯立即下獄,并命有司議處其刑。

    陳湯聞而大怒,直氣得說不出話來。便在此時,太中大夫谷永太出班,為陳湯辯冤。

    谷永太:陛下!臣聞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仄席而坐;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近漢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鄉沙幕。由是言之,戰克之將,國之爪牙,不可不重也。蓋“君子聞鼓鼙之聲,則思將率之臣”。竊見關內侯陳湯,前使副西域都護,忿郅支之無道,閔王誅之不加,策慮億憤,義勇奮發,卒興師奔逝,橫厲烏孫,逾集都賴,屠三重城,斬郅支首,報十年之逋誅,雪邊吏之宿恥,威震百蠻,武暢西海,漢元以來,征伐方外之將,未嘗有也。昔白起為秦將,南拔郢都,北坑趙括,以纖介之過,賜死杜郵,秦民憐之,莫不隕涕。今陳湯親秉戈鉞,席卷喋血萬里之外,薦功祖廟,告類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義。以言事為罪,無赫赫之惡。《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夫犬馬有勞于人,尚加帷蓋之報,況國之功臣者哉!竊恐陛下忽于鼙鼓之聲,不察《周書》之意,而忘帷蓋之施,庸臣遇湯,卒從吏議,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勉勵死難之臣也。

    漢成帝:卿言甚是,功臣不可加誅。然丞相之奏,亦非空穴來風,不可不問。若此,可免罰陳湯欺君大罪,只削除爵位,使充兵伍。

    匡衡、陳湯、谷永太:陛下圣明,臣等奉旨,謝恩!

    云卷云舒,花開花謝,風云輪轉。數年之后,匡衡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糾舉其黨羽,由此石顯免官,死在回鄉路上。

    匡衡奮起直言,為朝廷鏟除奸佞,一時舉國稱頌。

    然而其后不久,匡衡卻又重蹈石顯覆轍,利用郡圖之誤,非法擴大食封土地四萬多畝。司隸校尉駿等聯名上書,告其專地盜土,侵吞國家財產。因證據確鑿,無可抵賴,匡衡以至晚節不保,亦被貶為庶人,返回故里。不幾年,匡衡病死于家中。

    匡衡罷相,王商代之。

    忽這一年,邊境戰事再起,西域都護府受到烏孫兵馬圍攻。都護段會宗一面組織抵御,一面派出驛使,飛報京城長安,請求朝廷盡快發兵援救。

    丞相王商接到邊報,與大將軍王鳳及百官討論數日,眾言不一,毫無結果。

    王鳳由此建議:昔關內侯陳湯極善謀劃,熟悉外國情況,可以召至問之。

    王商稱是,于是將此建議上報天子。漢成帝本來當年便是迫于丞相匡衡力糾,這才處分陳湯。此時匡衡已經罷相,無人相阻,于是立即召見陳湯,問以平定烏孫方略。

    陳湯早在攻擊郅支時落下風濕,又在軍營中數年不得治療,因此入見漢成帝時兩臂不能屈伸。成帝免其跪拜之禮,并令賜坐,示以段會宗求救奏書,并問御敵方略。

    陳湯看罷奏疏,沉吟半晌,故作推辭道:今滿朝將相九卿都是賢才,通曉事理。小臣衰弱多病,不足以策謀軍政大事。

    漢成帝聽出其話中怨氣,撫慰道:卿乃先帝舊臣,今國有急事,卿勿辭也。

    陳湯聞此,怨氣漸舒:臣謂此事,不值陛下憂慮,大可高枕無憂。

    漢成帝:卿據何而作是言?

    陳湯:若論昔日諸國戰力,胡兵五人方當我一名漢士,因其兵器粗笨,弓箭不利故也。今其雖學漢兵制器之巧,刀、箭較勝于前,但我仍可以一敵其三者。圍攻段會宗之烏孫兵馬,臣謂不足以戰勝漢軍,因此陛下盡管放心。

    漢成帝:若依卿計,則我不發救兵,只坐觀其成敗耶?

    陳湯:即使發兵去救,大軍遠征,輕騎每日可走五十里,重騎只可三十里,絕非能遠趨萬里以救急者。臣雖不敏,但料其包圍已經解除,不出五日,當有吉訊來報。

    成帝聞奏,半信半疑。陳湯見皇帝不言,遂起身請辭。

    四天之后,果然西域軍書報回,說烏孫兵已經解圍而去,不需朝廷再發大軍。

    通過此事,漢成帝對陳湯刮目相看,極為欣賞。

    適逢大將軍王鳳上書:臣啟陛下,前關內侯陳湯御邊經驗豐富,于朝廷大有用處,不可久使賦閑。臣請啟用陳湯,任其為從事中郎,以備軍中咨詢,望乞恩準。

    漢成帝:準卿所奏。

    陳湯復被重用,國中軍情大事,大將軍王鳳都委以決斷之權。陳湯重披戎裝,再次領兵,因嚴明法令,采納眾人意見行事,頗有將帥風范。

    漢成帝即位之后,丞相安昌侯張禹因曾為帝師,故此賜位特進,極受尊寵。

    忽這一日,成帝設朝,公卿大臣都侍立在旁。剛欲議政,殿頭官入內啟奏:今有故太傅蕭望之徒朱云,上書求見陛下,說有治國良策,面呈朝廷。

    漢成帝:朕幼時便聞此人名望非凡,可特賜召見。

    殿頭官聲諾,外出傳旨,朱云隨入,伏倒丹墀,大禮參拜。

    漢成帝:卿既求見,未知有何朝對?

    朱云:臣為靖朝綱而來。

    漢成帝:朝綱有何不靖?

    朱云:今觀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

    天子大驚:卿所言佞臣者,乃是誰也?

    朱云鏗然答道:安昌侯張禹!

    成帝大怒:爾小臣居下訕上,敢廷辱天子之師,罪死不赦。將朱云拖出,即行斬首!

    御史聞命,應諾一聲,急上前將朱云執下,往外便行。朱云雙手攀住殿前門檻,死不肯走,以致門檻斷折。殿中眾臣見此,無不失笑。

    朱云高呼:陛下且慢,請聽臣一言。臣今日雖死,但得下從龍逢、比干諸賢游于地下,此生足矣!但未知圣朝今后,當何如耳?

    成帝怒不可遏,拍案叫道:拉下去,先割其舌,然后梟首!

    光祿大夫辛慶忌出班高叫:圣上息怒,刀下留人!

    漢成帝:卿有何言?

    辛慶忌卸下冠帽、摘除印綬,在殿下叩頭:朱云乃前朝太傅蕭望之高徒,譽滿天下,但向以狂放正直聞名于世。今日雖于殿中狂言,但猶有可取者。若其所說為實,則不能殺之,以成其名而歸過陛下;若其所云皆謬,則不過狂生悖論,何必殺之?更不必理會,愈要寬容待之。昔秦始皇焚書坑儒,至遺詬二百載,悔之無及。臣冒死進言,惟陛下思之。

    成帝看看朱云豪氣沖天之狀,再瞧瞧辛慶忌惶急之態,復覺好笑,怒氣逐漸消解,于是詔命:赦免朱云死罪,趕出殿堂!

    禁衛入內,將朱云拖出殿外。

    鴻臚寺卿出班上奏:臣請更換被朱云所攀折門檻,望乞陛下恩準。

    漢成帝:休要調換!就照原樣補好,以表彰剛烈正直之臣。

    鴻臚寺卿:諾,臣遵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临西县| 林州市| 津市市| 洞口县| 武汉市| 青州市| 永定县| 酒泉市| 南昌市| 陇川县| 海宁市| 太白县| 农安县| 随州市| 张掖市| 张家港市| 大洼县| 治县。| 平果县| 屏东县| 五大连池市| 微博| 邹城市| 惠水县| 天津市| 崇文区| 河东区| 留坝县| 桦川县| 革吉县| 南郑县| 尚义县| 延安市| 天门市| 兴和县| 什邡市| 南康市| 灵丘县| 泾源县| 洪江市|